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味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年味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遺

物語

+

我們要設法把「年」從生活中的必不可少,

變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馮驥才

01

臨近春節,高中同學群熱鬧起來。

平時天南海北漂著的大家,

開始各種互相約吃,約喝。

直到一個同學不合時宜地問了一句:

你們不覺得長大後,年味變淡了么?

你們真的那麼想回家過年么?

群里,頓時一陣謎之沉默。

是啊,真的想回家過年么?

看過一個不想回家的網友的話:

「一共放假七天,兩天在路上,

五天和不熟的親戚假笑。

而且自打工作以後,

我正式被剔除壓歲錢隊伍,

相反因為我工作了,

我還得給小屁孩包紅包。

所以……其實,我並不想回家過年……」

簡直不能再贊同。

如果說,我們小時候是在過年的話,

那麼現在的春節對於我們來說,

頂多叫不上班——

但是比上班還累,更別提有什麼年味了。

年味真的變淡了么?

其實不是過年少了年味,

只是你已經不再是過年最開心的年齡。

02

那麼,我們以前是怎麼過年的呢?

年夜飯

70後:就等著過年的時候能吃到好多好吃的啦!

壓歲錢

70後:終於能買一分錢一本的小人書啦!

新衣服

70後:爸爸媽媽給做新衣穿,鞋也都要新的,連鞋墊都要新做的。

那時候過年才能吃上好吃的。

一到過年,媽媽在廚房忙活,

我們三個孩子就在外狂咽口水啊,

還假裝問媽媽需要幫忙嗎,

其實就是想蹭一口吃的。

媽媽就會讓我們背過年順口溜,

誰先背完,就給誰一口吃的。

所以,那句順口溜,我現在還記得特清楚。

二十三,糖瓜兒粘;

二十四,寫對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燉大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兒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葶藶

70年代末,春節廟會、傳統小吃恢復了,

春節的傳統色彩在逐漸加強。

03

年夜飯

80後:過年就是比平時上的菜種類多點罷了。

壓歲錢

80後:看著存錢罐滿滿的是種幸福,

一次性把壓歲錢花光是種快感!

新衣服

80後:直接去商場買,得是大紅的,

圖個吉利喜慶。

小時候,總是不懂姥姥每年發壓歲錢的時候,

嘴裡總會念「歲歲平安」。

但那時候,哪還會問這個,

總是不等姥姥念完,

就趕緊跑向舅舅家再搜刮一輪紅包。

待我長成小大人後,

有一次姥姥再給我壓歲錢,我學會了「客氣」,

說:「我大了,不要了。」

姥姥趕緊一把攥住我的手:

「在我這兒,你們都是小孩。

有我在,每年都有壓歲錢。

有一天,我不在了,就沒了。

你們想要也沒了。」

@糖糖

80年代,市場上供應的年貨越來越豐富,

不過要想備齊,大人們還是要起早貪黑去「搶購」。

04

年夜飯

90後:我還得減肥呢,吃胖了怎麼辦,

象徵性地吃點罷了。

壓歲錢

90後:好吧,今年就不去香港玩了,

拿50%的壓歲錢把我那舊電腦換個筆記本吧。

新衣服

90後:什麼新不新的,

我自己喜歡穿什麼就穿什麼!

大年三十午夜的煙花,

一直是我小時候最大的期待,

可那天鬼使神差地睡著了,

據說我媽都打我巴掌了還叫不醒我,

第二天被鞭炮吵醒的自己發現是早上了,

哇哇直哭,

直到我媽承諾晚上放更多的煙花我才罷休。

至於晚上,我只記得吃好吃的了。

@麻將胡不胡

從1996年開始,我國有了7天春節長假。

春節,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假期。

05

年夜飯

00後:隨便吃點什麼吧,我還得搶紅包呢。

壓歲錢

00後:這是我的收款二維碼,請掃碼發紅包吧。

新衣服

00後:還穿什麼新衣服,

衣服上不爛幾個洞,你就OUT了。

我是典型的00後小皇帝,每年過年都要被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搶來搶去。

為了讓我開心,他們可謂費盡心機。

記得,有一年在外公家過年。

家裡包餃子,裡面照例會放硬幣,

誰吃到就會有壓歲錢。

可那天,我吃了好多餃子,

都沒吃到硬幣。

外公笑眯眯地給我說,

你去給老天爺磕幾個頭,就會有了。

我真去磕了,也果真吃到硬幣,

然後外公把早已準備好的大紅包給了我。

到後來,我才知道姥爺叫我去磕頭的時候,

把他自己碗裡帶硬幣的夾給我,

就是為了給我壓歲錢,讓我開心點。

@戴雨杉

21世紀,人們更加富裕了,壓力也更大了。

情關、錢關……越來越多被提起,

年味,越來越淡了。

06

那麼年味是怎麼淡掉的呢?

想起看到的一個故事,很有代表性。

雙十一的時候,媽媽搶購了幾套真絲四件套。

快遞到了之後,媽媽卻塞到了柜子里。

我很不解:怎麼不用啊,是要送人么?

媽媽說:等過年的時候把舊的換掉。

我一聽,噗呲笑了出來:

現在就該換了,還等什麼過年?

不由分說,上去把包裝拆了,

把舊的換下,扔到了洗衣房。

媽媽想攔都沒攔到,

只得哀怨地說:你咋就不懂呢。

當時我確實不懂,

直到後來真到了過年,

媽媽又去買了新的四件套,

把換了不久的四件套又換了一遍,

我這才懂,這是媽媽對年的一種盛情。

這,不正是所謂的「年味」淡了的原因么——

我們有關年味的味蕾被物質的豐盛所遮蔽。

被記者連續追問了20年「年味是否淡了」的馮驥才曾這樣說:「『年味』,並不是物質的豐盛,

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

它源於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及其價值的無知,

對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無知。」

濃濃的年味,其實是被我們的無知所消解的。

07

如何尋找回我們的年味?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

不是過年少了年味,怕的正是你總在哀嘆你的年齡不再是過年最開心的人。

來看網友Amos分享的故事:

八十多歲的爺爺去看望九十多歲的姑奶奶,

臨走時姑奶奶給爺爺塞了二百塊錢壓歲錢。

姑奶奶給爺爺說,你得收下,

在我眼裡你還是個小孩,

你看我,已經沒有機會收壓歲錢了。

看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

我們還是長輩眼中的孩子,

我們眼中,也會有一直長不大的孩子,

而我們,要接受自己的長大。

知乎上有個問題:今天就是年二九了,為什麼我一點年味也沒感受到?

有個高票回答:

什麼沒年味,明明是你不再是過年的主角兒

一個年齡有一個年齡的年味兒

之於孩子,就是鞭炮糖果壓歲錢

之於老人,就是子孫滿堂團圓飯

之於你我,便是做盡量多的家務,

讓老人能休息,讓孩子能開心

到了付出的年齡,卻一邊悶頭玩手機,

一邊嘆息已經不屬於你的東西沒有了……

08

看過網友傅紅雪一段話,很有感觸:

為什麼你們這麼苦大仇深……

…………

若有其他親戚問起,我就說,在北京,

八千一個月,房租四千,勉強過日子,

所以也沒有紅包,沒有給小朋友壓歲錢,

單身,五年內不打算結婚,大家過個吉祥年。

幾分鐘交代過去,還要怎樣?

多跟父母聊聊天,坐一坐,

抽根煙喝杯酒,晒晒太陽,過年真的很愜意。

畢竟我已不屬於這裡,不用多解釋,

用最簡單的話,承認自己是失敗人士,

沒有那麼難。

一碰就跳腳,

你們真的沒有做到一個優秀的失敗人士。

你們的內心如此脆弱,

你們用各式各樣的理由標榜自己和第三世界的格格不入,其實只是在掩飾自己無法紮根第一世界的惴惴不安。

其實,這段話,讓我來總結,

就是一句話:

逃離了家鄉的你,或成功或失敗

過年,就是一個人與自己的過去,與故鄉,

與父母的一次和解。

有人說,年味,

是由和你一起過年的人決定的,

當你決定回家過年的那一刻起,

那麼,年味就已經開始濃了。

09

以往每年過年回家,

爸爸都要買上一刀紙,

帶上一包煙,帶我到村裡一個老先生家裡寫春聯。

到了之後,讓罷煙寒暄一陣,

老先生會拿出一本書,

讓我爸從裡面挑今年寫什麼,

然後自己再慢慢磨墨。

我要挑,爸爸還不讓,

鄭重地對我說,春聯不能亂挑,更不能亂貼,

等我以後自己成家了,再來挑。

後來,成家了,

沒人寫春聯了,都是買了,

也不用挑了,

家家戶戶門口貼的都幾乎是一樣的春聯。

但我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想了很久,我才明白,

是少了父親的那一份鄭重,

他不是在挑春聯,是作為一家之長,

鄭重地期待著來年的生活。

年味,不正是藏在這些生活被理想化,

理想也被生活化了的世俗趣味中么?

貼春聯,放鞭炮,逛燈會……

不要說這些節日民俗沒意思,

這才是一年一度生活享受的高峰,

一切生活的理想都會在這個時刻煥發出來。

尋找年味,你可以請人手寫一幅春聯;

尋找年味,你可以去非禁區燃上一隻二踢腳;

尋找年味,你還可以攜上一家老小,

華僑城·自貢燈會的十二個分會場,

鄭重許下你新春的願望。

看一盞燈,許一個願,

攜一家人新衣新鞋在新春燈會上逛上一遭,

是中華民族延續千年的傳統習俗。

其中,全國各地燈會,

尤其以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貢燈會最為著名,甚至代表中國走出國門,被譽為天下第一燈。

今年春節前後,天下第一燈將來到你的身邊——

華僑城集團為全國12座城市送上「華僑城·自貢燈會」,2月8日,已於「一帶一路」的橋頭堡——

西安古城牆的「文化國門」永寧門舉行了亮燈儀式。

結合不同城市的特色,以及不同受眾的喜好,

你可以看到冰雕與彩燈交融的「冰雪兩重天」奇景,

也可以看到三國燈光秀等主題,

甚至還有國際級IP史努比的跨界匯演……

成都歡樂谷

華僑城昆明世博園

天津歡樂谷

上海歡樂谷

深圳歡樂谷

快來看,都有哪些城市吧!

莫道年味歲歲淡,逛罷燈會才是年

掃碼獲取購票信息及景點攻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遺 的精彩文章:

我縱然油膩了軀體,但從不曾油膩歲月

TAG: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