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些東西我們一直錯了,你誤解過的歷史都有哪些?

有些東西我們一直錯了,你誤解過的歷史都有哪些?

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歷史故事是怎麼在民間芬說中走偏的·····

常見誤解區:「布魯諾是因為堅持科學理想,而被天主教會燒死的。」

歷史真相區:他被燒死,其實除了本人支持日心說之外,更多的與他的信仰問題有關。布魯諾有他本人的政治訴求和運動,他曾激烈的為了政治運動攻擊其他人,幾乎和當時社會的每個人都有惡交,所以才有了「人人都恨布魯諾」的說法,被燒死的原因其實更多是——樹敵太多 _·····

常見誤解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歷史真相區: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最早可能源自宋代歐陽修《代鳩婦言》:「人言嫁雞逐雞飛,安知嫁鳩被鳩逐。」和宋代趙汝 《古別離》詩:「嫁狗逐狗雞逐雞,耿耿不寐輾轉思。」封建禮教認為,女子出嫁後,不論丈夫好壞,都要認命。後來類似的俗語很多,如「嫁疾隨疾,嫁叟(老頭)隨叟」,「嫁稀(小孩)隨稀,嫁叟隨叟」,「嫁乞(乞丐)隨乞,嫁叟隨叟」,等等。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語源到底是什麼呢,人怎麼和雞狗聯繫到一起呢?其實,這句俗語是從「嫁稚隨稚,嫁叟隨叟」訛化而來。民間很早就有「嫁稚隨稚,嫁叟隨叟」的說法。「稚」表示年少,如現代漢語的「稚氣」「幼稚」「稚嫩」等,都指幼小,中古漢語中「稚」與「雉」同音,雉俗稱野雞;而「叟」為老者,與「狗」韻相同,音相近,日久天長,因為讀音的關係,在民間訛變成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直流傳到現代。 還有一種說法,過去在海南,封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不是男性,是女性。娶個媳婦相當於娶個勞動力,有的人家沒有兒子,就用木頭人或者大公雞來代替,所以舊社會海南還有跟大公雞拜堂的,嫁過來以後就要跟大公雞過一輩子,也就是「嫁雞隨雞」的故事,其實是娶了一個勞動力。

常見誤解區:「第一個女皇帝是武則天」

歷史真相區:我們的記憶中,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就是武則天,她在位時,繼貞觀之治,啟開元盛世,政績斐然,一生唯我獨尊、敢作敢當,死後又為自己立了一塊沒有任何文字的「無字碑」。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嚴格說起來,中國歷史上的女皇帝武則天只能位列第三。那麼,前兩位是誰呢?

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北魏孝明帝的女兒元姑娘。元姑娘即位時還是個女嬰,她的登基完全是她的祖母——宣武帝之妃、孝明帝之母胡太后一手安排的。

幼主孝明帝登基後,胡太后則母以子貴被尊為太后,並因孝明帝年幼而臨朝聽政。胡太后在政治上恣意專權,生活上又十分淫亂,引起朝臣不滿,曾被胡氏幽禁於北宮。

後來,胡氏重新臨朝聽政,更加肆無忌憚,「為四方所穢」,當然也引起孝明帝的不滿。於是母子之間嫌隙屢起。

公元528年,據《北宋后妃》記載,孝明帝之妃生下一個女兒,當時胡太后謊稱生了一個皇子,並設計毒死了明帝,擁立「皇子」為帝。

幾天後,胡太后又忽然宣布襁褓皇帝原來是個女嬰,當然,出爾反爾都是為了宮廷鬥爭的需要,元姑娘只不過是胡太后手中的一枚棋子。

小女嬰雖然只做了幾天的帝,但是,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

而第二位女皇帝是陳碩真,浙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自幼父母雙亡,和一個妹妹相依為命。歷經風風雨雨,嘗盡人間辛酸苦辣。

當時,唐高宗即位,由於唐太宗統治後期奢侈之風盛行,勞民傷財,使部分地區的人民受到了較重的剝削和壓迫。

青溪位於今天浙江西北部,這裡山高谷深,物產十分豐富。正因如此,統治者對其也格外關注,搜刮無度,使得這一地區的百姓負擔十分沉重,怨聲載道。

有一年,當地發了大洪水,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陳碩真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她不顧自己的安危,毅然打開東家的糧庫救濟災民,不料被管家發現,打得她死去活來,當夜被鄉人救出,逃入山中隱蔽起來。

在此之後,當地百姓不斷聽到有關陳碩真「得到成仙」的傳言,她的親戚也到處宣傳陳碩真已經成仙從天界重回人間,現在法力無邊,變化莫測,能夠驅使鬼神。於是,鄉民們都寄希望她能為民除害造福。(農民起義一般都會藉助封建迷信的力量,陳碩真也不例外。)

公元653年十月初六夜,陳碩真率領民眾在淳安田莊里舉行起義,家鄉人民紛紛響應,起義隊伍迅速擴充到萬餘人,陳碩真自立為「文佳皇帝」,帶領民眾曾連續攻克桐廬、睦州等地,並逼近歙州、婺州,對封建統治者造成威脅,一時間威名大震。

朝廷聞訊後,即派揚州刺史房仁裕帶兵前往鎮壓,婺州刺史崔義玄也趕緊徵集兵力對起義軍進行打擊。由於義軍缺乏實戰經驗,幾經浴血奮戰,死傷無數,最終全軍覆沒。

陳碩真從起義到兵敗身亡,不過一個多月時間,但是東南震動,影響極大。但她自稱皇帝,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由此,她被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評價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按歷史時間推算,當時武則天還是唐高宗的昭儀。陳碩真自立皇帝的第三年(655),武則天才被立為皇后。一直到公元690年,武則天才自稱「神聖皇帝」,改國號為周,所以只能是位列第三。

常見誤解區:焚書坑儒

歷史真相區:秦始皇墳書,只是燒了詩書(即《詩經》和《尚書》),而且只是民間的那些,皇宮裡還有副本。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

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博士,古代官名,就是管理文字典籍的官員。而「非博士官所職」即」只要不是博士所掌管的「的意思。

而燒詩書的目的,主要是因為《詩經》《尚書》裡面寫的東西,都是歌頌古代帝王君主的,秦始皇心說我是古往今來統一天下第一偉人,你們還對那些人歌功頌德,什麼意思,想造反么,燒了!

2、坑儒,其實是坑術士,不過因為術士大多為儒生,所以被人污衊為坑儒。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

始皇聞(侯生、盧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葯。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葯,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也就是那些術士騙秦始皇,秦始皇於是大怒,把這些術士抓起來埋了。

常見誤解區:諸葛亮的空城計

歷史真相區:其實這明明是趙雲的計謀,和諸葛亮一點瓜葛都沒有·····

常見誤解區:明朝的所謂「倭寇之患」,以及轟轟烈烈的具有民族情結的抗倭之戰。

歷史真相區:看看歷史典籍記載的倭寇在明朝的一系列作戰,你會甚是疑惑,這幫人的作戰軌跡甚是奇怪,規模之龐大,深入內地之遠都不可理解。

所以戚繼光等人當時的所謂抗倭之戰,倭人究竟有多少,其中,明史記載,說十之不足三,我看這都算多了

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寫過:嘉靖壬子,倭寇初犯漳泉,僅二百人,真倭十之一。余皆閩浙通番之徒。

折中來看,真正的倭人其實不足20%。

好吧,歷史的真相就是所謂的倭寇基本上都是被逼無奈的沿海貧苦百姓。

而嘉靖皇帝的統治後期,是倭寇為害最烈的時期,史學界稱"嘉靖大倭寇"。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明朝"片板不許下海"的海禁政策。

常見誤解區:梁祝是否是真實的存在

歷史真相區:梁祝兩人均為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可是最大的問題是他們根本不生活在一個時代_祝英台是宋朝人,是一名女豪傑。而梁山伯是明朝的清官,他積勞成疾而死,百姓愛戴他,為他修墓立碑,就在挖墳時挖出了祝英台的墓碑同樣是百姓欽佩他的俠義而修的。這就是後來為什麼有人會yy他們兩個的源頭了······

是不是有點驚了的感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丸在榕下聽風 的精彩文章:

真的辛苦了,以後請自在的活著吧

TAG:丸在榕下聽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