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的一年,成為高效學習者離不開這6個終極方法

新的一年,成為高效學習者離不開這6個終極方法

網上有句話特別火:「多學一項本事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之所以這句話有很強的鞭策作用,原因在於「求」字,「求」為乞求的意思,與其說不喜歡乞求別人,不如說不喜歡卑微的感覺。求人是無奈的,痛苦的,難為情的,早知這樣,當初應該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去學一個硬本領,畢竟「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

這句話深刻揭示了學習的好處,學習可以讓人變得自信、自立、自強。

然而,學習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我們從小到大,都很反感家長說:「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於是網友們紛紛吐槽:「自己沒做過第一,不知道當第一有多辛苦,逼著孩子拿第一。」在大家的觀念里,學習很難,學好更難,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寧願下班後上網打遊戲、追劇、逛街、看電影,也不願抽出半小時的時間看會兒書。

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瞬息萬變。大約在10年前哈佛的兩位經濟學家還在《新勞動分工》一文中表明,計算機將取代秘書的工作,卻不可能代替人類去開車,可是如今谷歌和特拉斯已經推出了無人駕駛汽車。

如果不學習,有一天我們的生活將會變的寸步難行,就會被逼到不斷去求人的地步。

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活到老學到老」。

怎麼學,如何學,過去的學習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的社會需求,很多知識從業者開始不斷學習「如何學習」,幫助人們更好的掌握適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學習方式。

美國的烏爾里希?伯澤爾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童年的時候因為成績差,反覆留級,老師甚至讓他接受殘障兒童特殊教育。後來經過一系列的訓練和努力,終於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最終考上了一所常春藤大學。如今他還是美國國家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專註於學習能力方面的研究,相關論述陸續發表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國際一線媒體,並著有《有效學習》這本書。

這本書中,烏爾里希?伯澤爾介紹了一種適合所有學習的系統化思維,分別是找到價值、設立目標、提升知識與技能、付諸實踐、融合貫通、反思與回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6個方法教會你如何學習,快人一步的學習。

1.找到價值

在我剛懷孕那會兒,看過一本書叫作《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一年多過去了,仍然清晰的記得書中的內容。

作者考拉小巫是一個學習成績平平的人,高考結束後,眼看著很多同學都考上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學,奔向了大城市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旅。而她卻只能留在一個北方小城上大學,一個她生活了十幾年的城市。

就在開學那一天,她站在大學的校門口,開始拷問自己,為什麼要上大學,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輩子要做什麼,經過一系列的思想鬥爭,她突然頓悟了,從此,奮鬥開始了。經過四年的努力拚搏,最終跨專業考上了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生,且是半額獎學金,並出版了一本關於學習英語的暢銷書。

是什麼支撐她在大學四年中夙興夜寐的學習?

開車的時候,如果油門踩的大,汽車行駛的動力就會很大,但是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沒有人會來幫我們踩油門,動力從何而來呢?

心理學家肯·巴倫給出了一個公式:

動力=一系列的付出(即完成某一任務所需要的努力)+對目標的期待(即對自我效能的理解)+價值感(即事物的意義)

而價值感又是最關鍵的一個要素,決定了「我到底要不要做這件事」。《有效學習》里鼓勵大家自己去尋找價值感,因為每個人對同一件事賦予的意義都不同;其次就是社會層面,也就是外在因素的影響也可以給你帶來價值感,那些為了父母、為了愛人、為了國家而努力奮鬥的人都賦予了學習不一樣的意義。

2.設立目標

在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里有這麼一段對話:

「請你告訴我,我該走哪條路?」

「那要看你想去哪裡?」貓說。

「去哪兒無所謂。」愛麗絲說。

「那麼走哪條路也就無所謂了。」貓說。

沒有清晰的目標讓人困惑,目標太多更讓人苦惱。

《高效能人士的執行4原則》的作者說:「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所以我們執行學習任務時,需要抓住少量「極端重要的目標」。

那麼如何才能抓住核心目標呢?

烏爾里希?伯澤爾強調「啟動元認知是設定學習目標的關鍵因素」。當你不停的在思考,不斷的問自己問題,就是在啟動自己的元認知。

這不僅可以幫助你更好的設定核心目標,還可以幫助你更好的實現學習效果。

威茵曼說:「元認知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佔40%,而智商方面的影響只佔25%。」原來學習能力差真的不全是基因的錯,而是元認知不夠。不懂就要問,懂了更要問,我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還有哪方面需要提高,怎麼提高,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在鍛煉你的元認知能力。

3.提升知識與技能

價值感也找到了,目標也設定好了,可是如何才能掌握知識和技能呢?

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埋頭苦幹,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體制就是這麼教大家的。《有效學習》里特意強調「單純的反覆練習是無效練習」,作者還拿自己練習打籃球來說明這個事實,剛開始他經常去球場練習投球,每次時間持續的也很久,但是成果並不大。直到塞繆爾斯的出現,他的球技才得到顯著提高,老師用的方法就是階段測評。

除此之外就是及時建立反饋機制。還記得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這本書中講自己使用計分板來記錄自己的深度工作時間,這也是一種反饋。

就像對於減肥的人來說,最好的效果不是節食、不是去健身房也不是去減肥中心,而是「善於跟蹤監控——監控自己吃了多少、體重多重的人」。

這跟我們平時在社群里、朋友圈裡打卡學習,心理機制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有效反饋,並及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目標規劃。

知識的提升跟很多因素都有關係,但是階段測評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現實與目標的差距,不管是自身的反饋還是外在的反饋都能促使學習者持久堅持做某件事。

4.付諸實踐

《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里說:「學過的東西,一定要自己去嘗試實踐、付諸行動。如果只是心裡想『什麼時候做做看』,所有事也只能止於做夢。」

可見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針對於如何把知識付諸於實際行動中,很多關於學習或者是閱讀類的書籍也都有相關介紹,比如「為教而學」、「寫作輸出」、「指導工作」等,雖然可行性極高,但也會出現「好像在吃別人嚼過的口香糖一樣」。

中國有個成語叫作「照本宣科」,意思就是不能靈活運用知識,死板硬套的去學習,可是任何學習都不是Ctrl + C和Ctrl + V的關係。想要更好的運用知識,就要不斷的進行創新。

那麼如何創新呢?

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說:「所謂創新,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

所以想要創新,我們就需要有不同的知識基礎,也就是《有效學習》中提到的社會多樣性。為什麼很多優秀的人不惜重金會加入一些高端的俱樂部,不僅僅是建立人脈,更為了吸收多樣化的智慧,除此之外,多涉獵不同領域的書籍也有助於塑造自己的多樣性。

「如果一本書中所說的東西都是迎合你的需求、增強你的自我崇拜、放大你的慾望、跪求你的認同的,你一定要小心,它不只是想賺你的錢,還想讓你變得更傻。」

樊登在《讀書是一輩子的事》一書中如是說。

多樣性的人往往更容易質疑,而質疑本身就是創新的基礎。

因此,將所學知識用於實踐,並始終保持創造性,才能更好的實現躍遷。

5.融會貫通

經常會收到一些網友發來的信息,問想提高設計能力應該學習哪些設計軟體。

於我來說,軟體只是工具,設計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涉及到創意學、廣告學、美學、心理學、消費學等領域的知識。想做好設計,一定要具備融會貫通的能力,才能做出優秀的作品。

在《有效學習》中,作者給大家提供了三種途徑,可以幫助讀者找到知識的內部聯繫,比如假設推測、實驗驗證、類比推理。

網上有很多關於「假如我再讀一次大學」「假如能夠回到過去」「假如有天他不再愛我」之類的文章,這些生活中的假設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珍惜當下與未來,而學習中的假設推測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找到事物之間的底層規律。不管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是喬布斯的蘋果都在採用這種假設的思維方式。

有了假設,就會有相應的實驗來證實,實驗的結果不管是對還是錯。都能讓我們對學習的內容提高認知。

在很多書中都強調,如果你想了解一個新的知識領域,建議先進行一次主題閱讀,比如你想了解心理學,可以購買5到10本這方面的書閱讀,我們在進行主題閱讀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進行比較,同一個主題,不同的作者是如何進行剖析的呢?

這種學習方式就是類比學習,類比也被稱為發明之母。

總之,我們的學習不是單一的某一項程序,而是一種混合的藝術。

6.反思與回顧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告訴我們,人們學的東西很快就會忘記很多。20分鐘遺忘42%,1小時候遺忘56%,1天後甚至會遺忘74%。而如果你能做到反覆記憶的話,這個曲線就會出現不一樣的幅度。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在學習中千萬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大腦,及時反思,及時回顧更能有效掌握新知識。

小結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習可以隨手拈來,打開電腦,甚至都能學到世界一流名校的課程。學習活動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正是基於此,學習方式的便捷既是一種優勢,也是一種劣勢,因為很多人處在知識恐慌之中,不能做到有效學習,每天的忙碌變成了「盲目」,花費了很多金錢和時間的代價。

在時間碎片化的時代,只有掌握系統化的學習思維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力。

【萌薇手帳訓練營第1期】報名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薇 的精彩文章:

幸福的最小行動:你什麼習慣就什麼命

TAG:萌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