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國 1950 年代靜悄悄的革命

美國 1950 年代靜悄悄的革命

相較於之前充斥著大蕭條、新政、二戰等字眼的三四十年代,和之後奪人眼球的越戰、反戰、民權運動、青年運動等新聞的六七十年代,1950 年代的美國顯得有些不溫不火,甚至被稱作心滿意得的十年,其中尤以艾森豪威爾治下的八年為甚。

然而回頭看去,正是發生在 1950 年代的其實並不太為人所關注的一些趨勢性變化,為後來發生的革命性變革奠定了基礎積蓄了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五十年代發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被稱作靜悄悄的革命。

年輕時熱衷於汽車拉力賽的艾森豪威爾總統任內大力推動了美國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從真正意義上將美國變成了一個汽車輪子上的國家,也讓美國的郊區化成為可能。如果說 1920 年代為美國大地帶來了全新的加油站和電影院,1950 年代則給美國人的生活帶來了超市和電視這兩個新生事物。

五十年代中期見證了電視時代的來臨,每天都有一萬個美國人購買他們的第一台電視機。電視機將席捲美國文化和政治,不過它首先將改變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態。郊區的超市是高速路和電視的交匯點,超市和電視有著共生的關係,超市裡賣的正是在電視上打廣告的東西,二者聯合起來不斷塑造和形成了美國的郊區文化。

在美國知名記者白修德看來,艾森豪威爾本人也是代表超市文化的候選者:西點軍校出產的全國知名品牌,久經考驗,可靠安全,無效退款。而其民主黨的對手阿德萊·史蒂文森則太老派了,雖然屬於頂級產品,然而無法在超市和郊區銷售。

一時間整個美國似乎都在消費:財源滾滾,生活成本低廉,電視和超市不斷挑起人們的購買慾。國民生產總值從 1950 年的 2860 億美元增至 1960 年的 5060 億美元,無疑令這一切成為可能。

財富效應和經濟飛速增長帶來的機會吸引更多的美國黑人向北遷移,1950 年代,從南方來的黑人移民數量達到了頂峰,有幾年人數超過了 25 萬。而白人中產階級的郊區化也在無形中為黑人的都市化騰出了空間,不過在那時似乎還沒人意識到美國大城市大部分人口會是黑人,白人將圍繞黑人分布在郊區和鄉鎮,而美國的城市尤其內城區將不斷衰退,美國的增長將主要發生在美國郊區。這些趨勢將在很大程度上抵銷美國黑人在平權運動中所獲得的進步。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電視機幫助打敗了種族主義:在 1960 年代初,當數以百萬計的觀眾從電視屏幕上看到南部白人警察用水槍和警犬對付和平示威的黑人群眾時,那些被壓抑多年的南部「地方議題」獲得了全國性的關注,並激發了大多數美國人民道義上的憤怒,從而有力促使了平權法案的通過。

但就當時而言,黑人在美國政治中的角色尚未充分凸顯。更為引人矚目的是天主教徒人口的激增及其對美國政治傳統的改寫。1950 年—1959 年期間,美國總人口增長有 41% 源於天主教徒人口的增長。固有的美國神話和政治共識都認為美國不但是一個基督教國家,還是一個新教國家,這也就意味著只有傳統新教徒才能擔任總統的職位。通過肯尼迪的當選,舊的神話被打碎了。

這也是美國人在外交領域志滿意得的十年。朝鮮戰爭中發動侵略的一方被趕回去了,馬歇爾計劃順利實施了,歐洲復興了,北約成立了。但由於麥卡錫主義對美國國務院精通亞洲事務的外交人員的清洗和恐嚇,也為美國在越南的悲劇也埋下了伏筆。

不過在當時,麥卡錫很快將迎來羞辱性的潰敗。1950 年代目睹了美國大學的「瘋狂」發展,學生和教授們頭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政治力量:編輯們開始從大學裡僱用政治記者,學者們把美國政府當初他們的學術調查和研究目標。假以時日,這個蓬勃增長的階級自然會加入權力階層,而作為學術—媒體複合體,他們在接下來二十年美國輿論和觀念的形塑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共和黨成為了這個權勢移轉過程中的第一個犧牲品。麥卡錫雖然被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聯手從政壇上「清除」掉了,但其代價卻要由共和黨人獨自承受:麥卡錫激起了政界、媒體界和校園裡最聰明的人和領袖來反對共和黨。麥卡錫曾經讓美國的保守主義分子剝奪了知識分子廣發言論的權力,拋棄了尊重知識分子的美國政治傳統。現在輪到知識分子們進行反攻了。

在美國知識分子的話語中,麥卡錫已經使共和黨顏面無存。在有思想的美國人看來,麥卡錫摧毀了體面保守派的尊嚴,保守主義的觀點根本不被認同,保守主義對居統治地位的自由主義文化的批判很多年都得不到聽取。美國基層過著體面生活的保守主義者們群龍無首,因此在全國性的政治辯論中保守主義觀點得不到代表。保守主義者為麥卡錫付出了痛苦的代價,然而對於美國政治而言,過於失衡的向自由主義一邊倒的政治思潮和傾向,必然會在日後迎來強烈的反彈,正是這些「沉默的大多數」將尼克松送上了總統的寶座。

當時由於票數相差無幾,肯尼迪當選美國總統一度被認為是一場「意外」。然而肯尼迪之所以能夠贏得對尼克松的勝利,正是折射了這些靜悄悄地發生的革命性變遷——黑人中有 70% 都投給了肯尼迪,天主教徒有 78% 將票投給了他。肯尼迪確乎是新一代人的代表,一如他在宣誓就職總統演說中所說的那樣:「火炬已經傳到新一代美國人的手中」。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因為人民在其盲目或有目的的行動中促成了趨勢性力量的出現和大格局的改變。當 1950 年代行將結束的時候,美國的各種力量開始變化,社會和政治版圖開始變遷:上百萬的年輕人從大學畢業,與此同時更多的年輕人進入了大學;越來越多的女性享有著和男性相同的教育,進入平等的工作崗位;上百萬黑人搬進了大城市,黑人領袖開始較這些新來的人如何施加影響力。總之,各種各樣的族群和利益群體將刷新自己的存在感,舊形式已經容納不下他們了。

歷史同時也是偉大的政治人物加以推動的,因為他們能夠辨別歷史潮流並順勢而為,并力圖將相互衝突的力量形成合力。一個承平日久的社會,總會積累起各種各樣的問題。身處一個轉型的關口,面對利益分化的群體,如果能主動尋求變革的力量,全力打造民眾的共識,開啟未來時代的大門,必將青史留名。而如果總想向過去的歷史尋找應對當下問題的思想和制度資源,終究會辜負民眾的重託,並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可悲的形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14 萬朝陽群眾,每月超過 2 萬條線索、全年破案 370 余起
微軟做了一個「繪畫機器人」,可以通過文字生成圖片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