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只能去一次盧浮宮(上)

如果只能去一次盧浮宮(上)

作為世界最著名的藝術殿堂之一,盧浮宮的地位無需贅述,尤其對內心還殘留一丟丟藝術夢想的我來說,盧浮宮是我巴黎Must-do List里的第一名,我這個偽藝術愛好者甚至會帶著一種朝聖的心情前往參觀。

盧浮宮始建於1190年,比北京故宮還要早兩百多年,曾經是法國王室的皇宮,見證了法蘭西王朝的興盛與衰落。盧浮宮的百年館藏浩瀚如煙,若真如標題所說,只能去一次盧浮宮的話,是萬萬不過癮的。

然而對遊客來說,想要在緊湊的行程中覽盡盧浮宮的四十多萬件藏品也不太可能,所以必須選擇出一條比較合理的遊覽路線,把最著名最有代表意義的藏品看一看,也算是不虛此行了吧。

為此,我做了充分的功課,不吹不黑,我自認我設計的路線還真挺不錯的,所以今天要和你們分享一下我的實踐成果。

這條路線主要領略歐洲古典藝術的代表作,有古希臘古羅馬雕塑、文藝復興的藝術作品和19世紀的著名繪畫。悠久的兩河文明和從東方舶來的藝術珍品就留給下一次的旅程吧。

1

本篇文章以路線導遊的形式,按照不同場館的出現順序依次介紹展品,我盡量描述得清晰明了,希望能讓大家拿著這篇文章就可以在盧浮宮不迷路+看得過癮。

2

本人攝影渣,為保證配圖的美感,圖片多采自網路,出處大多不可考,還請見諒,侵刪。

3

受篇幅所限,我會更多著墨在作品背後的故事和各種裝逼冷知識,很官方的那種基本信息請大家自行搜索吧。

不 再 啰 嗦 了 , 我 們 開 始 吧 !

入口——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

貝聿銘先生的這件作品,就是你要觀賞的盧浮宮的第一件藝術品。這座造型充滿科技感的建築矗立在法式宮廷建築群的中央,卻有一種和諧的奇妙美感,將近30年過去了,現代的玻璃金字塔正在逐漸融入古老的盧浮宮,並成為其歷史的一部分。不禁讓人讚歎原來藝術就是突破框架放飛想像,貝聿銘真乃奇才,是我們華人的驕傲啊。【抱拳了】

其實也要感謝當初力排眾議選定玻璃金字塔的時任巴黎市長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要知道當時對這個項目的爭議甚囂塵上,是雅克·希拉克提出,乾脆做一個一比一的玻璃模型,用塔吊將模型空降在盧浮宮前的廣場中,那時人們才意識到它的完美,從那一刻起,反對之聲逐漸減少,工程最終得以實施,所以如今的我們才有機會站在這裡欣賞這個傑作。

首先在玻璃金字塔入口處進行安檢,然後進入地下一層,這裡就是寬闊的拿破崙堂,是盧浮宮的地下心臟地帶(這裡的café便宜又方便,任意一塊pastry+一杯咖啡只要€4.3) 。

大廳中間有個方柱,上面刻有金屬銘文,是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在1993年慶祝盧浮宮博物館全面開放而題的賀詞。

大廳有幾個不同方向,通向不同的展館,我們的路線是從德農館Denon入口處進入。BTW,德農是盧浮宮博物館第一任館長的名字。

古埃及墓葬廳 —— 法尤姆木版肖像畫

檢過票後,拾級而上,在樓梯口交匯處選擇直行,即進入了古埃及墓葬廳。

此時你的左右兩側有很多玻璃櫥窗,右手側其中一面牆上的玻璃罩中懸掛的兩幅木版畫值得你駐足,那是著名的法尤姆木版肖像畫。

該畫創作於公元2世紀,正處於羅馬美術對埃及美術產生影響的時期,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了,是靠蠟、油和雞蛋清來保持顏料的鮮艷。

畫肖像是當時流行的習俗,因為古埃及人相信靈魂會在人死後附著在畫像或者雕塑上,而肖像可以代替面具放在木乃伊上,讓靈魂得以保存。

法尤姆肖像畫是古代繪畫的典型範例,不同於東方繪畫,它更追求光影的立體感,被稱為是歐洲肖像畫的開端。

緊挨著肖像畫的櫥窗里有一具公元1世紀的女貴族木乃伊,就是用肖像畫代替面具嵌入了棺木。相信大家從小就被科普過木乃伊的意義和製法,在此就不再贅述啦。

阿特拉斯

穿過昏暗的墓葬廳,繼續朝著光亮向樓梯口走上一樓,光線突然明亮了起來,這個奢華程度超越了國內絕大多數洗浴中心的寬闊大廳在160年前其實是拿破崙三世的馬廄。(果然,王室的想像力不會被貧窮限制)

天花板和立柱的銜接處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動物頭雕塑,代表了這位壕生平最大的愛好——狩獵。

繞過眼前的大理石屏風,可以看到有四個巨大的低著頭的男子雕像。

這位重度頸椎病患者就是古希臘神話故事裡的十二泰坦神之一——阿特拉斯,因反抗天神統治者宙斯失敗,被罰永世用雙肩支撐蒼天,是古羅馬人做建築石柱時經常引用的經典形象。

沒想到吧,失敗者根本不需要被釘在什麼地方,自己就是自己的恥辱柱,宙斯夠狠。

達魯廊——《波爾格塞的鬥士》

穿過這個史上最豪華馬廄,走到盡頭是一個可以望見玻璃金字塔的T型路口。現在請右拐進入達魯廊(Galerie Daru)。

剛一進門就能看到著名的《波爾格塞的鬥士》(Gladiateur Borghèse)雕像。

這是一件公元前100年左右的作品,距今有2100餘年歷史了,這座雕塑常被冠以《角鬥士》的名稱,但這是一個謬誤,實際上在古希臘並沒有競技場格鬥這項運動。

仔細觀察雕塑,可以清晰地看到背部肌肉線條和手臂上的血管分布,眼帘和腳趾甲的一切細節都令人嘆服!

這位鬥士之所以依靠在一個樹榦上,是因為大理石沉重易脆,需要支撐物以使其不易斷裂,而青銅雕塑通常則不需要支架。

在後面的參觀中大家可以留心觀察一下,所有重心和底座不在一條垂直線的大理石雕塑都有某些物體作為支撐物和人物一同雕刻。

我們繼續前行,眼前出現一排寬闊的階梯,這是一樓雕塑館通往二樓繪畫館的中央樓梯,以拿破崙一世時的一位大臣達魯命名。

達魯階梯盡頭就是鎮館三寶之一的《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像》,暫時給女神遠遠一瞥就好,先別上樓。左轉,咱們先去看維納斯。

瑪爾斯圓廳——《米洛的維納斯》

沿著長廊走,會步入一個金碧輝煌的金色圓廳,這裡就是瑪爾斯圓廳,以戰神Mars命名。

緊銜接著的金碧輝煌的長廊就是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母親,也就是奧地利的安娜王后當年的夏季寢宮。

到了18世紀,當盧浮宮在法國大革命後成為博物館後,這些昔日王后的居所也演變為一條畫廊。今天,這個展廳里陳列的是古羅馬時代的藝術作品。

這些房間的天花板上有豐富的彩繪和仿大理石裝飾(因為真的大理石太重了,用來裝飾天花板不科學) 。其中一個天頂壁畫描繪的是古希臘神話故事裡雅典娜女神和普羅米修斯賜予人類生命和火種的故事。

大家可以花一點時間在金色華麗的穹頂下繼續往前逛一逛,但別走太遠,因為我們還要回到瑪爾斯圓廳。

回來以後,站在瑪爾斯大廳中,請面向紀念品商店,此時有三個方向可以走:左、右和後。左手邊是你剛剛的來路,後方是剛剛逛過的太后寢宮,那麼現在剩下右手邊方向還沒去過,這條路會引領你見到盧浮宮鎮館三寶之二——《米洛的維納斯》(Vénus de Milo)

在希臘,所有以人體為題材進行創作的藝術品都是力求完美的。一代又一代的古希臘藝術家們不斷精益求精,因此,在不到七百年的時間裡,人體雕塑從以簡單圖形為表現手法的幾何藝術,已經完全進化到美輪美奐的《米洛的維納斯》及《波爾格塞的鬥士》!同樣,在這段時期內,古希臘文明奠定了往後西方所有藝術創作的發展基礎。

幾何時代 -- 古風時代 -- 希臘化時代

古希臘藝術有幾個重要時期:幾何時代、東方化時代、古風時代、古典時代,最後到達希臘化時代。希臘化時代(公元前323至公元前31年)是古希臘歷史上最後一段輝煌時期。

這段時期始於征服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駕崩之際,亞歷山大大帝是位於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的國王,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死後留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隨後由於各派利益相左而分裂成不同的王國。

亞歷山大大帝

直至公元前二世紀,希臘藝術家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而成為羅馬帝國的臣民。為了取悅古典主義藝術的愛好者——古羅馬人的歡心,前者逐漸拋棄了藝術的創新。

《米洛的維納斯》Vénus de Milo就是創作於希臘化時代,也被稱作為《米洛的阿弗洛狄忒》(因雕塑於1820年在一座叫米洛的小島上被發現而命名),但這尊雕塑更被中國人所熟知的名字恐怕是《斷臂維納斯》。

維納斯和阿芙洛狄忒其實是同一個人,是愛與美之女神,只不過在羅馬神話和希臘神話兩個故事體系裡面的名字不一樣。這裡插一個知識點,公元前146年,羅馬人滅掉了希臘,很多希臘人成為羅馬人的奴隸、僕人和家庭教師,希臘的文明得以保存了下來。

羅馬詩人賀拉斯曾說過:「羅馬征服了希臘,但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是希臘征服了羅馬」。可見文化輸出的力量啊。

所以,羅馬神話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沿襲/借鑒/致敬/抄襲……了希臘神祗的形象。

所以維納斯和丘比特等,其實都是羅馬神話的人物,他們如果和希臘神話的宙斯赫拉同框出現,那就是奧林匹斯山版的《關公戰秦瓊》了。

說回到維納斯雕像,遠遠望去,雕像螺旋形的構造完美融於立體的空間,滑落於胯部的褶皺衣裙、被刻意拉長的上半身以及瘦小的胸部,都是這個時代藝術風格的特徵。

這座雕像里蘊藏了許許多多數學,美學和歷史的知識,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盡,詳情請大家參考百度百科吧。

智慧與戰爭的女神雅典娜

順著維納斯女神目光的方向前進,步入一個長廊,這裡大多都是古羅馬古希臘神祇的形象雕塑,這寬敞明亮的長廊彪炳著兩千多年以前高超精湛的雕塑工藝和卓越的審美。對歐洲神話有研究的胖友們,在這裡會碰到許多老熟人吧。

長廊的盡頭矗立著一座無論是高度還是造型都極具震懾力的雕塑——智慧與戰爭的女神雅典娜。只見她穿著剛剛上架的冰冠公主皮膚,以其近三米的身高,單手高舉,指引隊友的打野之路……

雖說今天是歐洲古典藝術路線,但我夾帶了一點古埃及私貨,因為仰視過雅典娜之後,只要再往前走幾步,下半層樓梯,就可以到達德農館和敘利館的交界處,著名的獅身人面像(Great Sphinx of Tanis)還是值得一看的。

匆匆看過獅身人面像後,請回到剛剛的達魯樓梯。

《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

一步步踏著長長的階梯,彷彿朝聖一般,去瞻仰盧浮宮鎮館之寶——《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Victoire de Samothrace)

雕像原本矗立於地處愛琴海東北部的薩莫色雷斯小島上的萬神廟裡,描繪了被古希臘人稱為尼凱(Nike)的勝利女神,這座雕像曾被置於山崖高處的神廟裡,在為她遮風擋雨的神殿里以傾斜的姿態俯瞰眾生,因此,前來祭拜的朝聖者看到的多為雕像的左側面,這也解釋了為何她右側面沒有得到如此精心地刻畫。

《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像在1863年被發現時,已散落成了無數的碎片,雕像的右翼一直沒能找到。

現在我們看到的右翼是根據僅存的左翼製作的石膏複製品,勝利女神腳下的水泥底座也是於近代製作的,據說原本勝利女神是直接翹首立於戰船甲板上。

藝術家在作品中表現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他彷彿賦予了冰冷的石頭以生命般勃起的活力,令後人在面對這部高度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傑作時不禁發出由衷的慨嘆!

至此,我們已經觀賞完畢所有的古希臘雕塑,勝利女神左手邊的平台就是繪畫館的入口。輕撫過古老蒼涼的大理石後,終於走進溫暖絢麗的色彩世界。

前面等待我的,是燦若星辰的大師傑作。稍事休息,我們下一篇繼續。

A"FAVOR SYDNEY將持續為您帶來更多的時尚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FAVOR悉尼買手店 的精彩文章:

TAG:AFAVOR悉尼買手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