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700載 魯史鎮
SUV跟在山羊的後面緩慢地向魯史鎮的方向移動著......除了汽車,有腿的都能在這條道上走。我們上午九點從臨滄市出發,一路往北,約200公里的路程走了六個多小時。魯始鎮位於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東北部,距縣城84公里,是一個被現代文明遺忘的古鎮。哦,」被現代文明遺忘的古鎮「,好期待!
鳳慶縣城和魯始鎮之間,隔著瀾滄江天險,一路上迷人的風光引得車上的人不時尖叫。以前人們過瀾滄江走的是青龍鐵索橋,自從瀾滄江上修建了電站大壩後,青龍鐵索橋被搬走移建到其他地方了,現在過江走的是新建的水泥大橋。沿江還可以看到鳳慶縣的新農村建設,一排排整齊的新農舍裝點在青山綠水之間,宛若天上人間。
過了瀾滄江大橋,約摸1個小時後到達了魯史古鎮,古鎮在公路邊的左下方,透過車窗可以看到層層疊疊的瓦房頂在陽光下泛著暗綠色的光。在一棵大青樹下,SUV右轉彎,駛上了一條鄉村公路,嚮導告訴我們,先帶我們去一個全部用石頭築成的村子。大約一刻鐘後,我們便看到了靜靜地躺在半山腰沐浴陽光的石頭村「塘房村」。
魯史鎮塘房村距鎮6公里,是一個用石頭疊成的村子,所有的房子都是用石頭疊成的,牆,瓦,地基都是,石桌石凳,水渠水溝,道路田壟也是。我在湖南湘西,貴州等地也見過類似的石頭村和石頭房子,可以說它們的用材,建築方法,建築結構都是一樣的,並且都是就地取材,不用什麼粘合劑,房子建得堅固結實。真佩服我國少數民族人民的聰明才智。
塘房還是一個承載著滇西茶馬古道700年歷史的村子。滇西茶馬古道是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漢、藏之間的一條交通要道。有南北兩條路線,塘房村是位於從普洱到大理這條被稱為南線上的村莊。站在塘房村頭,彷彿時空穿越到了數百年前,不見揚塵,不聞喧囂,眼前沒有了絡繹不絕的馬幫,腦海里的千年古道卻是一片繁忙。
和國內大多數村莊一樣,塘房村現在的居民不多。茶馬古道穿村而過,村裡的石頭房子依山勢而建,分列在古道的兩邊,冬日陽光下的塘房村,格外的溫馨安靜,隨著茶馬古道的興衰,塘房村由繁盛到寂靜。歸途中,牛羊在古道上默默地投下它們的身影,時空彷彿被凝固了。
徐霞客曾經到過塘房,他和前往下關的馬幫一道從鳳慶乘竹筏過瀾滄江,經塘房到魯史。這裡是「順下線」(順寧"今鳳慶『至下關)的一段,客商從下關到順寧,都會在塘房歇下,再結隊前行。因為過了塘房就是原始森林和瀾滄江邊的小道,充滿了危險。客棧屋檐下那在風中搖曳的指路燈彷彿提示著人們「一路平安」。
歲月滄桑,周而復始,石頭的房子,石頭的古道在時空中逐漸衰敗。歲月如歌,塘房這首歌悠遠而深沉。然而,無論是引吭高歌還是淺吟低唱,都到了該換調的時候了。中國進入了新時代,精準扶貧,開發旅遊,塘房古村被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始了新的篇章。
1938年秋,茶葉專家馮紹裘到雲南建立新的紅茶生產基地,在鳳慶覓得製作上乘紅茶的鮮葉並著手試製紅茶一舉成功,遂定名為「滇紅」。首批「滇紅」通過鳳慶、塘房、魯史、祥雲,從滇緬公路運到昆明,再裝進木箱鋁罐,轉運香港出口,遠銷倫敦,從此,品質獨特的滇紅茶與印度、斯里蘭卡紅茶相媲美,成為世界名茶。塘房是當時滇紅茶輸送重要的驛站。
走在塘房的村道上,感受著古樸和滄桑,眼前的石頭房子整齊而乾淨,應該都是重新整修過,塘房村的每一幢房屋都是文物,文物保護,修舊如舊,看來,塘房村在這方面做得不錯。我走進了一戶人家,受到熱情的接待。那些石頭的用具全無,摩托車,電冰箱,洗衣機,彩電全有,他們的生活已經跟著時代走了。
告別了塘房村,SUV載著我們回到了魯史鎮公路邊的大青樹下。魯史鎮順山坡而建,古鎮在下邊,新鎮在上邊,公路從它們中間穿過。司機去泊車,我們順石階而下進入魯史古鎮。此時已是夕陽西下,眼前的魯史古鎮好美呀!
魯史原名「阿魯司」,彝語「阿魯」為小城鎮的意思。清朝年間,魯史設立巡檢司,被稱為「阿魯司」,後就被轉讀為「魯史」了。公路邊立有一塊國保碑,介紹了魯史鎮的歷史沿革和保護範圍,保護碑旁就是茶馬古道「順下線」中的一段了,順坡而下的古道叫做「樓梯街」,它引著我們前往古鎮的中心四方街。
斑駁的泥牆,老舊的門樓,烏油的青石,殘破的古街,悠悠地延伸,延伸到天邊......我知道,我已經進入了過去,在聆聽先人......此刻我的心比任何時候都要安靜,無話可說。
生活在這漫長歲月里慢慢地變舊的環境中,魯史古鎮居民的日子一定過得十分清靜,也許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吧。
魯史古鎮街上的石頭石板路面應該是修補過了,但是,看上去還是恍若當年。眼前這動人的畫面里,除了一條穿街而過的水管,像不像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前的情景。當然,勞動者一身的裝束還是很現代的喲。
聽說魯史古鎮的房屋建築以仿北方四合院和江浙三合院為主,一樓一底三格三廈屋面,泥瓦封火牆,四合院有花園,三合院有花台,很有講究。可惜我不懂建築,不能仔細推敲。也知道魯史古鎮有阿魯司官衙遺址,文昌宮,古戲樓,雲大書院,駱家大院,張家大院等著名景點,但是天色已晚,留下遺憾了。
魯史古鎮,是古時滇南通往蒙化(今巍山縣)、下關、昆明,北上麗江、西藏,直達印度,南進順寧(今鳳慶)、鎮康,再西出緬甸的重要驛站,距今已近700年歷史。由北到南運進絲綢、百貨、中原文化,從南到北運出茶葉、藥材、山風野俗。古道上馬幫來來往往,有」滇西茶馬古道第一鎮「之稱。至今留存在魯史古街石板上的馬蹄窩,就是當年馬幫繁盛時期的見證。
改革開放以來,我經常在一些地方看到這樣的標語「要想富,先修路」,說明大家都知道有一條快捷的好路是進入現代社會的關鍵。魯史古鎮由茶馬古道而繁榮,怎麼現在就衰敗了呢?原因還是路,因為它今天已經不在要道上了,並且交通還相對比較閉塞!還有一句老話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當魯史鎮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各種快捷的交通就一定會修過去的。
我們在魯史古鎮里流連忘返直到伸手不見五指仍然意猶未盡,只好在鎮上找了一家酒店住了下來,酒店的設備還可以,住得很舒服。一覺睡到天亮,推開窗戶一看,樓下是一個集貿市場,不少攤販正在擺攤。魯史的勞動人民多麼勤勞啊!
告別了魯史鎮,我們在路邊找了一家穆斯林牛肉麵館,大家都熱乎搓了一大碗,繼續趕路,前往保山。
TAG:陳永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