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滴血,就能預測未來的你是否能逃過阿爾茲海默症
撰文|小棉泡
遺忘,一種最憂傷的疾病
阿爾茲海默症,是種讓無數人從內心深處感覺到恐懼和無力的病症。或許大家以為這只是一種老人才會得的不幸疾病。但其實人類大腦的衰老平均從40歲便開始了,每10年大腦會收縮約5%,到了70歲之後,這種收縮的進程會加快。阿爾茲海默症並不是正常衰老的一部分,40多歲的青壯年也有受這種疾病困擾的現象。
圖片來源:ARCpoint Elk Grove Village & Chicago Loop
目前為止,它無葯可治,被確診為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患者,並沒有太多掙扎的機會,只能任其影響自己的情緒、記憶、思維和行為,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慢慢遺忘所有的至親至愛和人生的美好記憶。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這種疾病的可怕,但在沒有治癒方案的現狀下,越來越多的人只能惶恐地寄希望於有更好的提前預測阿爾茲海默症的技術出現。
可怕的β-澱粉樣蛋白
科學家也在競相尋找能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方法,希望能用新的方法來減少受這一悲劇性病症所影響的人數。現已用於臨床實驗的治療方法有100多種,其中不僅包括用以確診早期阿茲爾海默症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也有利用能專門針對大腦中一種被稱為β-澱粉樣蛋白(A-β)的抗體。
圖片來源:Clinical Advisor
最近,日本國立長壽研究中心(NCGG)的研究者有了新的發現,或許能僅僅通過測量血液中的A-β,就能判斷此人是否有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移除大腦中的A-β斑塊是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一種主要策略。NCGG這次的發現,運用的就是通過測量血漿中的A-β水平,來判斷大腦中是否有A-β堆積。研究員Katsuhiko Yanagisawa和他的同事一同研發了這項生物標記物檢測的原型,並將成果發表於1月31日的《自然》雜誌上。
一種被稱為β-澱粉樣蛋白的粘性蛋白質(圖中的類風鈴球的部分),能在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發病的幾十年前就開始在大腦中堆積。| 圖片來源:SELVANEGRA/ISTOCKPHOT
A-β是一種粘稠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在阿爾茲海默癥狀出現的幾十年前(20-30年前)就開始在患者的腦內堆積。通常情況下,檢測大腦中是否有A-β斑塊需要通過大腦掃描或脊髓穿刺這樣的技術來完成。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血液中的A-β水平可用來預測一個人的腦中是否有這些斑塊。
這一新的結果很好的印證了由另一科研團隊在2017年完成的一項較小型的研究。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阿爾茨海默症研究員 Randall Bateman 是2017年研究的領導者,他說:「這是我們研究結果的一個絕好證據。這告訴我們的是,我們可以非常有信心的繼續推進這個測試方法,並相信會有好結果出現。」
創建這樣一種測試一直非常具有挑戰性:相比之下,血液中漂浮的A-β遠少於大腦中的累積。並且在過去的許多項研究中並沒有發現兩者之間存在的一致的相關性。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測量技術是一種比先前多數研究採用的都更為靈敏的測量技術——質譜分析法,它能檢測到更少量的蛋白質。而且,研究人員並沒有直接檢測血液中這種蛋白質的總量,而是計算不同種類的β-澱粉樣蛋白之間的比率。分別是A-β的前體蛋白(APP)669-711與(A-β)1-42的比,和(A-β)1-40與(A-β)1-42的比。
他們分析了兩組獨立的樣本,一組是由121名日本參與者組成的用以進行發現的數據,另一組是由252名澳大利亞參與者組成的用於驗證的數據。兩組參與者的年齡都在60到90歲之間,他們將自己的腦部掃描和血液樣本作為分析數據提供給研究人員。其中每組參與者都有一部分人是真正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一部分患有無關於阿爾茨海默症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者、和一部分沒有認知功能正常的人。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不同A-β的比率發現,他們可以區分腦內有A-β斑塊的人和那些沒有A-β斑塊的人。他們發現,運用這種方法來預測大腦中是否存在A-β斑塊,準確率高達90%。
早期檢測的意義
目前,我們仍處於既無法治癒阿爾茨海默病、也無法減緩或阻止疾病惡化的境地。因此就算能在早期就確認徵兆也無法改善之後的患病進展。但是早期檢測這一方法是有其價值的,它有助於科學家在儘可能早的階段就對A-β在大腦中的形成進行監測。用劍橋大學生物統計學家 Steven Kiddle 的話說,血液檢查能讓研究人員更容易地發現那些可能成為早期干預臨床試驗的人選,將對大腦中的A-β的監測時間大大提前。
發現太晚也是阿爾茲海默症的預防實驗中的問題之一。大多數患者都在60歲左右才被確定A-β在大腦中的聚集。因此早期發現或許能為科學家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並且許多藥劑公司也已開始了針對更年輕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試驗療法。美國製藥公司 Eli Lilly and Company 的副總裁 Phyllis Ferrell 在一個2017年的一項採訪中,闡述了現在對阿爾茲海默症的研究焦點正漸漸偏向提前檢測預防,她說:「這就如同研究癌症,我們需要在早期時候發現它,而不是晚期。」當肉眼可見的癥狀已經出現時,或許就已到了回天乏術的晚期了。
劍橋大學的 Kiddle 教授雖然沒有直接參与這次的發現,但他認為,新的結果帶來了很多的希望。但是在正式被用於臨床上使用之前,還需要科學家對這一測試進行更多的細化和升級。同樣,這一測試還存在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成本,目前我們還無法確定這種血液檢查是否比腦補掃描或脊髓取樣來得更實惠。論文的作者也表示,這項技術還需經過更大型以及更長期的研究,來證實血液檢測在確定人腦中的A-β水平方面能有多精確。儘管如此,對未來可能患有這一如此殘忍疾病的人來說,是值得關注和期待的好消息。
參考鏈接: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an-alzheimers-be-cured/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456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an-alzheimers-be-cured/
http://longevityfacts.com/alzheimer-treatments-alzheimers-disease-dementia-part1/
《環球科學》2月刊現已上市
※肥胖會傳染嗎?研究表明是的,但減肥還是要靠自己
※這個基因讓人更聰明,也讓人在舞蹈中死去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