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失守,馬謖是作死,而諸葛亮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諸葛亮平定南王孟獲之亂後,率三十萬大軍吞兵漢中,準備伐魏。此次北伐,街亭成為軍中要塞,一旦有失,整個北伐將功虧一簣。
作為深受諸葛丞相厚恩的馬謖,自告奮勇提出鎮守街亭,並立下軍令狀,街亭一旦有失,甘願領死。可能是天妒英才,馬謖的愛國忠勇之心卻讓他成了刀下亡魂。
三國演義中記載,馬謖失街亭,是因為不聽諸葛丞相的話,拋棄當道紮寨,而採取屯兵半山腰的方式,來抵禦魏國大將張郃的進攻。後來被張郃團團圍住,截斷水源,並採用火攻,馬謖全軍覆沒。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出很多破綻。街亭失守,作為主將馬謖自然是脫離不了干係,要承擔重要責任。但是他自告奮勇提出鎮守街亭,完全是一片愛國之心,本沒有錯。
錯就錯在他根本不是打仗的料,就算是打仗的料,他先前根本沒有任何打仗經驗,就光憑著一腔熱血就能打勝仗嗎?
更何況他面對的可是魏國名將張郃,那可是可以和關羽、張飛大戰三百回合的勇將。你說你馬謖這麼干不是作死嗎?
就算你馬謖在智謀上可以勝過張郃,但是還是沒有打勝仗的可能。為何這麼說?
一來你的軍隊人數是人家張郃的一半,你二萬五千人馬,人家張郃五萬兵馬,張郃兵馬就算硬拼的話,也可以把你馬謖的家當拼光。
再說馬謖帳下大將是王平,王平雖厲害,但是和張郃一比劃,那簡直不夠張郃砍的。
兩軍對陣,張郃那名號都足夠蜀軍喝一壺的。我想張郃只要往陣前那麼一站,蜀軍都得打哆嗦。首先這勢氣上,蜀軍就不如魏軍。
難道馬謖不知道敵軍來的是大將張郃,顯然是知道的。只是他太想爭功勞,太想在諸葛丞相面前表現一把,以此樹立自己在軍中的威信。他這完全是頭腦發熱,賭徒行為。這一賭,沒想到把命賭進去了。
就算你馬謖想賭,也不用立下什麼軍令狀。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你馬謖就算敗這麼一回,我想大家也不會把你怎麼樣,無非丟點面子罷了。日後東山再起未必就不是大丈夫。
反觀諸葛亮,諸葛亮囑咐馬謖要當道紮寨,完全就是讓馬謖在沒有任何屏障的情況下把守街亭。意思就是張郃要是進攻你了,你馬謖就硬守吧。實在守不了,你就呼救我搬救兵。
從這點就看出,諸葛亮顯然犯了致命過錯,用人不當。你以為人家馬謖和關羽、張飛一樣,是萬人敵嗎?
在用人之前,你諸葛亮至少得掂量掂量馬謖有幾斤幾兩吧!派一個毫無行軍打仗經驗的書生上去,這不是白白葬送了人家馬謖性命?
人家馬謖雖堪稱智囊,也相當有本事,曾經在平定南王孟獲這件事上,馬謖的確幫你諸葛亮立了大功,但是行軍打仗他不一定行。
南王孟獲謀反,馬謖建議諸葛亮要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所以才有了後來的七擒孟獲,最終讓孟獲徹底臣服,永不反蜀。馬謖從此深得諸葛亮之心,覺得馬謖是可造之才,未來定可繼承他的遺志,恢復漢室。
回想當年火燒博望坡,你諸葛亮擊潰夏侯惇十萬精兵,但是要不是有關羽、張飛這兩員虎將坐鎮,換作你諸葛亮親自上戰場,未必能贏,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馬謖與你諸葛亮其實是一樣一樣的,腦袋好使,智謀過人,但是打仗實在不能算作你們的看家本領。
只不過你諸葛亮比較聰明,善於揚長避短罷了。上陣殺敵,那是武將的事情,我只負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要是仗打輸了,那也只能說明你武將不行,不能賴到我諸葛亮頭上。
馬謖在帳中出謀劃策,想想一些奇思妙想的主意,打敗敵軍,我想問題不大。但是領兵打仗就算了,一來武功不行,根本敵不了張郃,二來沒有經驗,在張郃面前,只能算作黃口小兒,入不了他的法眼。
諸葛亮在街亭派兵遣將方面,顯然也和馬謖一樣,考慮欠妥,做了一次賭徒。
鄧艾偷渡陰平,攻取成都,蜀漢滅亡。我想要是馬謖在世,與姜維一文一武,鄧艾老兒未必敢那麼囂張。鄧艾的詭計也許能被馬謖識破,畢竟諸葛亮生前那麼賞識馬謖,馬謖的牛皮自然也不是吹的。只不過一生英名毀在街亭上了,實在不值。
諸葛亮是蜀國的大忠臣,歷史上當然不會說諸葛亮的不好,肯定會把所有責任推在馬謖身上。我想馬謖泉下有知,也是死不瞑目!
但是我認為諸葛亮作為北伐主帥,要對馬謖的過錯負首要責任。所以對於街亭失守,諸葛亮應該被認定為真正的罪魁禍首。
TAG:百姓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