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時,蜀漢五虎將只剩趙雲,為何劉備不讓他擔任先鋒大將?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9期 文/無常奉天玉)
趙雲,字子龍,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他早早的追隨在劉備身邊,雖然劉備在世的時候,他的職位並不高,但是他能力非常卓越。論勇武,他在漢水之戰時,於萬軍之中,救出黃忠;論智計,他在敵軍眾而自己軍寡時,大擺空營計,嚇退追兵。而且劉備非常信任他,倚重他,當初孫夫人驕縱蠻橫,其部眾也多屢屢生事,劉備果斷讓趙雲管理內務,並深信趙雲一定能夠解決此事。可是在劉備一生之中的最後一戰,既夷陵之戰的時候,他為何不讓趙雲隨軍出征,而讓其在後方督運糧草呢?
夷陵之戰爆發於公元221年,當時蜀漢最著名的五虎將中,關羽已經在兩年前被東吳擒殺;黃忠、馬超則在一年前病逝;張飛於夷陵之戰前,遭宵小暗算,也已離開人世,只有趙雲一個人還在世,而且能夠征戰沙場。那麼劉備為何不用他呢?難道真的如後人所說,趙雲是孤膽英雄,無力單獨統兵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赤壁之戰後,趙雲曾參與過平定荊州四郡的戰爭,入川之時,他也曾與諸葛亮分兵,攻下了不少城池。所以趙雲的能力還是有的。對於他未能參與此戰的原因,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趙雲已經年邁
因為史料的缺失,趙雲的出生年份已不可考,但是他公元191年便已經投奔了公孫瓚,而且當時的他,應該早已不是少年,也就是說,趙雲的年齡,應該與劉備等人差不多。如此算來,夷陵之戰的時候,他已經年近六十。當時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相繼去世,對劉備的打擊非常大,為了避免趙雲也出現什麼閃失,所以他在有人可用的情況下,不再讓趙雲犯險。
二、趙雲不支持伐吳
除了趙雲年邁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非常重要,那就是趙雲對此戰的態度。《三國志》注引《雲別傳》記載,劉備準備發動戰爭時,趙雲勸諫道:「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也就是說,趙雲是不支持這一戰的。雖然劉備強行命令趙雲上戰場,趙雲也不會故意放水,但是絕對沒有足夠的求勝之心。因此劉備將他派往前線,並不能完全發揮他的武勇。
三、劉備並無滅吳之心
雖然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打著為關羽復仇的名義,但是這也僅僅是一個名義罷了。他之所以不顧諸葛亮等人勸阻,堅持伐吳,目的並非為了覆滅江東,他也沒有這個能力。他發動戰爭,僅是表明自己的態度,並奪回荊州。這等戰爭,根本不必出動什麼名將,因此這一戰,他不但沒帶趙雲,也沒有帶被他看好的魏延,可以運籌帷幄的諸葛亮等。畢竟劉備根本沒有料到,孫權會派來陸遜這等人物。
四、劉備想要培養年輕一代的將領
正是因為劉備自己都不認為,這一戰會是一場惡戰,所以他帶了很多年輕的將領,畢竟作為一個梟雄,他不可能放任蜀漢,在五虎將去世之後,出現「蜀中無大將」的局面。正是基於這種原因,他並沒有帶早已成名的大將,而是著重培養新一代將領的能力。
五、糧草運輸不便,有趙雲在,他無後顧之憂
當然了,劉備就算再沒有將這場戰爭當回事,他也不可能自大到,放任自己陷入絕境。因此趙雲雖然沒有上前線,卻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那就是率兵督江州。這樣趙雲退可督運糧草,避免前線因糧草告急而敗退,進可支援前方大軍,避免劉備孤軍無依。事實證明,劉備的這一安排,是完全正確的。《三國志》注引《雲別傳》曰:「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雖然趙雲最終未能與吳軍交鋒,但是他的確是出兵支援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備在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沒有讓趙雲上前線,並非否定趙雲的能力,而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而趙雲也被他安放在了,一個更合適的位置,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作用。由此可見,劉備是極有知人之明的。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關羽一生最看重的三國名將,只有以下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三國被埋沒的名將,一戰打得劉備亡命而逃,因早逝,而藉藉無名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