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猝死醫生學習」為何引發醫生群體不滿?
古今中外有不少「倒在崗位上」勞動者被冠以「勞模」的稱號,並號召人們向其學習。但是這樣的做法真的是正確的嗎?最近有媒體質疑這樣的宣傳有違背人道主義。
安徽六安裕安區一位醫生猝死了,年僅31歲。猝死的地點是醫院值班室。這位醫生叫方培虎。他有著和絕大多數醫生類似的經歷:工作連軸轉,又忙又累,積勞成疾……不幸的是,別的醫生硬撐了下來,而方培虎卻再也沒能在值班室內醒來。事情發生之後,當地衛計委發文,號召廣大醫生向方培虎同志學習。
很多醫生表示,不學,要好好活著!不僅僅是激起了廣大醫生群體的反對,網友們也紛紛表示這樣的倡議不妥。
@關注公考:向這種畸形的價值觀勇敢說不!!!
@曾經是第一名:同意,鼓勵無私奉獻可以,但別鼓勵犧牲,這不是好風向。
@進二步退一步:有些部門故意折騰基層工作人員,然後賣慘以博取政績,都什麼年代了,還停在八十年代的宣傳水平。
醫務工作者背後的「辛酸」
年僅31歲,醫院值班室,猝死。這幾個詞的再度出現又將會引起醫務工作者群體的緊張。醫者,身扛救死扶傷大旗,以治病救人為己任,然而醫者本身,卻因為工作繁忙、疲勞過度、壓力過大頻頻出現健康問題,甚至猝死。
醫生是一個高尚的職業,但也是醫務工作者也是平凡的群體,在奉獻之後也需要關心和愛護。但是倡導向倒在崗位上的醫生學習並不能稱得上是關心和愛護。
從理論上講,醫生應當比常人更清楚什麼是對健康有益的,該如何愛惜自己的身體,但是每年倒在工作崗位的醫務工作者數量仍讓人心驚。於醫生這個行業而言,熬夜就是家常便飯,況且手上握著的都是人命,片刻馬虎不得,還要跟病人家屬溝通,精神上隨時都處於高壓狀態,再加上不能得到充足的消息時常處於亞健康狀態。
本意雖好 倡議欠妥
醫生猝死動輒引發共鳴的背後,隱含著這個行業太多的無奈。可以想見,當地衛計委發文初衷是為了向猝死的醫生致敬,是擔當責任的一種表現,倡導愛崗敬業也沒什麼不妥。但是,這次這樣的倡導有些沒顧慮到涉事群體的情緒,在表達方式上也不算恰當。
近年來,關於醫生猝死的新聞報道屢見不鮮。然而對於此種現象,相比大力倡導向其學習,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反思其背後的造成因素。比如是否該完善值班制度讓所有醫生都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因此,對於「醫生猝死事件」,我們應多一點以人為本,而不是敬業標榜。
※大隱患:居民樓內偷藏1700箱煙花爆竹
※「重型獵鷹」火箭首飛成功 擁抱未來的星辰大海不再是夢?
TAG:復興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