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州旅遊網:蘆墟是蘇州最接地氣的千年古鎮

蘇州旅遊網:蘆墟是蘇州最接地氣的千年古鎮

文末有福利

蘆墟古鎮有2000多年歷史,是最接近江南古鎮的樣子。古鎮中保存尚好的還有三處,分別是蘆墟跨街樓、許氏跨街樓和沈氏跨街樓。

在蘆墟古鎮能看到從古代到民國到現代的延續景色,一段段的建築就是小鎮走過的一段段時光。蘆墟古鎮是蘇州名氣最小的古鎮,還保留著江南小鎮原有的風貌,在這裡是你還能看到古鎮真實的樣子。

小鎮臨水而建,傍水而立,港河交叉,河道縱橫,水系密布,形成了江南水鄉獨特的風景線。

明清時期的河道、石橋、民宅、遺迹、名宅散落其間,其中具有300年歷史的古石橋觀音橋、百年古宅陸宅 、懷德堂等區級保護文物。

古鎮市河自北向南逶迤,沿河兩邊是老街,河岸兩側年代久遠的香樟都是那麼高大,樹葉覆蓋著河道。沿街河的古宅新居錯落有秩。沿河的老街的老房子拆的所剩無幾了,但牆面斑駁的烽火牆依然殘存。

從僅存的幾段深藏的廊棚中走過,彷彿走在時光的隧道中。這顆散落在江南、被時間老人蒙上塵埃的明珠,與世無爭地和當地百姓平靜而又和諧地相處著。

古鎮沒有繁榮的商業氛圍,卻有多幢獨特的具有百年歷史的跨街樓群形成了古鎮奇特的商貿集市區。跨街樓,與眾多江南古鎮的廊棚有異工同曲之妙,為小鎮居民提供了遮風擋雨的購物便利。

跨街樓又名騎街樓。清中葉至民國時期,蘆墟老街的商家民宅幾乎全部朝向市河建造,大門臨街。街面到河邊的駁岸上亦建造樓房,且上層與正屋相連。這樣3公尺左右的街路上方是民宅的二樓。跨街樓由此得名。

古鎮沒有顯赫的高樓大廈,但卻有眾多庭院深深的古老民宅,儘管眾多宅院年久失修、搖揺欲墜、滿目蒼夷,但依然遮掩不住她曾經雕樑畫棟的豪華和氣派。

市河北端躺卧著一座拱形小石橋,名叫觀音橋,原名泰生橋,是鎮上僅存的幾座古石橋之一。始建年代無考,現存之橋重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橋頂望柱上四頭石獅惟妙惟肖。

在古鎮西南部,有一條小河與市河呈直角相交著,這條小河名叫西柵港,懷德堂就坐落在該港的北岸。

懷德堂為鎮人王小圃所建。王小圃,傳清朝末年,在蘆墟九曲弄口開設「王太原棉紗庄」,經營有方,乃置田數百畝,資產甚豐。在先後買下左鄰右舍的舊房後,於民國十五年開始建造懷德堂。承建的還是蘇州著名的香山幫匠人。其宅中儀門頭上大幅木雕《三國》故事圖案「長坂坡」等,當是宅中精華之處。

市河最南端,匯入南柵港處有一座登雲橋,重建於清嘉慶二年,橋面石上刻著「八寶紋」圖案,頗具特色。橋身正中欄板靠南端的一側雕刻的是「登雲橋」三個字,靠北端雕刻的「援越橋」。據說以前這裡還有來往西塘的船呢,可惜現在已經不開了。

1942年2月,因借口吳江東部一帶駐紮有大量抗日游擊隊,從蘇州、嘉興、青浦等據點傾巢而出的千餘名日軍,合擊分駐蘆墟、莘塔、北厙、周庄等地的抗日武裝。此後,大批日軍又對四鎮挨村挨戶進行長達20日的圍剿掃蕩,造就蘆莘厙周四鎮一系列慘案,不到一個月,房屋被毀、資財被掠、兩千餘名抗戰英烈與無辜平民慘遭殺害。

利字窯就是當時日軍屠殺無辜村民的鐵證遺址。1942年2月22日,日軍把抓到的30多名青壯年,趕進利字窯里。一邊逼令其他幾位村民搬柴到窯洞口點火,一邊還守在洞口刺殺掃射嘗試逃出的村民。此外,日軍還特地從窯頂上扔進了手榴彈,乘坐汽艇離開時還不忘往利字窯的方向發了幾炮。

這就是蘆厙莘周大屠殺,這段歷史牢牢刻在了這一帶人民的心中,長久以來,當地的群眾都記住這個慘案,時不時進行紀念。而2015年時,這座紀念館的成立,則是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願祖國強大,不再受到這樣的屈辱。

離古鎮不遠處,還有一座汾湖公園,公園門口寫著一幅對聯:「一園景色半臨湖,十里風光全帶水」。

目前古鎮遊客稀少,並且尚未列為旅遊景點,外來人口湧入更少,古鎮的原生態現狀對於探究古鎮歷史,研考古鎮文化、民俗風情、實地觀察古鎮原貌,確實是個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搶特惠門票啦!手慢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上大蘇州 的精彩文章:

TAG:愛上大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