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哪怕國破家亡也在所不惜,隋煬帝為什麼那麼任性?

哪怕國破家亡也在所不惜,隋煬帝為什麼那麼任性?

在中國封建歷史中,除秦始皇之外,隋煬帝楊廣是被妖魔化得最慘的一位:不僅無視其利在千秋的功績,還將根本不存在的惡行強加給他。可為什麼楊廣會背上惡名呢?其實,千般緣由歸結於一句話:以傾國之力遠征高句麗!

事實上,早在隋文帝楊堅當政時期,隋朝就曾多次與高句麗有過齷蹉,但各有勝負。最終,高麗王元亦惶懼遣使謝罪,上表稱「遼東糞土臣元」,上於是罷兵,待之如初。

楊廣

當楊廣掌權之後,便以高元「不遵藩禮」為由,下令征討高句麗。結果,因為天氣原因,第一次遠征失敗了,順利返回的遠征軍不足一成。

在第一次攻打高句麗之戰以慘敗告終後,楊廣並沒有靜下心來解決國內不斷興起的叛亂,反而於次年決定再次討伐高句麗,並且是御駕親征!

第二次遠征,驕傲的楊廣中了高元的緩兵之計,自以為勝利了。等到楊廣回過神來,決定第三次遠征高句麗時,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讓國家徹底崩潰,隋朝名存實亡,第三次遠征行動胎死腹中——「敕將帥嚴裝,更圖後舉,竟不果行。」

楊堅

為什麼別人認為的疥癬之疾,楊廣卻覺得是心腹大患?他為什麼要以傾國之力去遠征高句麗?高句麗到底有什麼地方令楊廣這麼擔心呢?竊以為,原因有三點。

首先,高句麗實行軍政合一的制度,地方行政長官同時擁有軍事指揮權。如此發展下去,等到全面戰爭爆發的那一天,實行軍政分離的隋朝肯定敵不過高句麗。

其次,高句麗人「性凶急,有氣力,習戰鬥,好寇鈔」,其軍事裝備與中國相差無幾,並且軍隊構成比較完善,並非如游牧民族那樣單一發展。

楊廣

更重要的是,與周邊的其他民族不同的是,高句麗有著比較完整的文化體系。雖遠在東北邊陲,但其國勢蒸蒸日上,如果不挫傷其元氣,恐成中原子孫後代的心腹大患!「勿遺子孫憂」,楊廣才想以傾國之力滅掉高句麗,可惜失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那些事 的精彩文章:

日本為什麼要使用漢字?而不發明自己的文字?

TAG:春秋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