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有多難?

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有多難?

我們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似乎只聽身邊的人說過,從沒見身邊的人做過,來一次這樣的旅行到底有多難?

「明天再看吧! 」

「我沒時間!」

「下次我一定去」

「今天就這兒吧」

「明天開始我要跑步」

「下周我要去登山」

每一次的計劃,每一次的衝動,都變成了一句句口號。擺在說走就走的旅行最大的難題,不是錢,不是時間,而是拖延。拖延似乎已經成為了每個人的習慣,我們習慣拖延,習慣說到不做到,習慣安慰自己下次再出發,把一次次衝動化為一句無言的嘆息。

1、拖延是人性的一部分

從廣義的層面來講,拖延現象的成因既可以是無窮盡的,但也可以只用一句話來概括:每時每刻,人們在面臨辛苦的選項與逃避的選項時,傾向於選擇更安逸的那一個,而幾乎沒有一個人不喜歡安逸。一而再再而三,就成了拖延。

換句話說,拖延是人性懶惰的具象化,懶惰一直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人才變的完整。因為懶惰,我們會選擇周末在家休息,我們會選擇讓別人幫自己按摩,我們會選擇叫外賣而不是自己做飯。這並沒有什麼不好,相反,這有利於讓我們保持良好的心情。

但如果是非必要、有害的推遲行為,那麼就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我們會到最後一刻才慌慌張張的意識到工作沒做完,結果做出來的東西非常糟糕,被上司臭罵。我們可能會錯過本來訂好的行程,影響了自己的心情。

2、拖延會上癮

你每做出一次拖延的選擇,你受到的獎賞會讓你暫時忘記今後的代價。就像上癮一樣,拖延習慣一旦開始,那就會再次發生。習慣的特點是難以改變,特別是長期形成的壞習慣。

我們意識到它的危害性,極力想改變,但往往又被這種習慣牢牢支配而難以擺脫,總是處於痛苦的掙扎之中。

3、立即行動,勝過所有的方法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古人早在詩句里告訴我們拖延的危害,解決拖延的方法有很多,歸根結底就四個字:立即行動

想去爬山,那麼就帶上登山杖,背上行囊出發。

想要去徒步,那麼就穿上鞋子,大步往前走。

想要騎行,那麼推上山地車,風景好的地方就是方向。

在戶外,行動永遠大於語言。很多人在參加一兩次戶外運動後,就不在出遊了,雖然心裡想去,但是一想到路上的辛苦,就開始打退堂鼓,借口不斷。雖然他本意是想去的,但是他還是會選擇更安逸的方式,待著家裡別動。

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是很多人藏在心底的想法。他們告訴自己「我要是有時間有錢,我一定會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來一次旅行並不難,難在我們有沒有下定決定心。

我們不一定要說走就走,但是我們可以做到想走再走。為自己的行程做規劃,調配自己的時間(請好假),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來一次旅行。

4、困難只存在你的大腦中

我們考慮的太多,做的太少。仔細想想,我們在考慮的都是困難和問題,我們會想萬一下大雨爆發山洪怎麼辦?我們會想萬一路上迷路怎麼辦?我們會想萬一遇到野獸怎麼辦?

其實真的正出發之後,你會發現,你思考的困難都不是困難。

只有當「說走就走」」和「說去就去」養成習慣一次又一次地讓自己出門,才能體會到「世界那麼大,我到處看了又看」的感受。

現在,就出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裝說 的精彩文章:

TAG:行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