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第12期概覽(一):哲學類

2017年第12期概覽(一):哲學類

[馬其頓]登柯·斯卡洛夫斯基 科西克具體總體的辯證法

[摘要]從科西克《具體的辯證法》中的總體範疇和歷史主義[histori(ci)sm]範疇出發,我們來考察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空洞的、抽象的總體與具體的、物化的和異化的實踐相對(盧卡奇,哈貝馬斯,霍耐特);一個惡的總體,在這個總體中,現實的多維主體被一維的、神秘化的、拜物教的,以及被降格為經濟的完滿的「主體」所取代(馬爾庫塞,鮑德里亞)。就全球化和政治單邊主義的「積極的」(positive)方面變成某種具體的、好戰的、霸權主義的、後殖民的和新-帝國主義的實踐[阿佩爾,哈貝馬斯,喬姆斯基,季諾維也夫(Zinoviev)]而言,具體總體的辯證法意味著對道德上和法律上的普遍主義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在其新自由主義的、末世論的、空洞的意識形態的「現實化」中(黑格爾,馬克思,福山,阿倫特),全球化作為總體化(極權化)、「最後之人」、「歷史的終結」和辯證法的「終結」;(不變的)存在的總體是某種偽-具體的和偽-辯證的存在論思辨(海德格爾):一種向具體的歷史的「回歸」和一種存在於人的認知能力、人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話語「遊戲」中的作為某種批判的意識、批判精神和批判方法的「肯定的」辯證法的回歸。科西克人道主義的前提是在人的具體生存的「絕對的」總體中的自然與歷史的同步(盧卡奇,哥德曼[Goldmann],阿多諾,薩特,科西克)。

[關鍵詞]總體性;歷史;自然;辯證法;具體的;全球化;道德;物化

程廣麗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整體結構與辯證特性——科西克對《資本論》的哲學解讀

[摘要]科西克以《資本論》為基本依託,指出它不僅是一部經濟學著作,更是一部獨具思想深度的哲學著作,其理論依據主要表現在這部著作所內含的整體結構與批判特性上。立足於文本解釋的角度,科西克通過對《資本論》中所提出的資本邏輯與階級鬥爭關係的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間的整體性質與辯證關係,並在哲學本體的層面上分析了人與客觀對象之間的關係,指認了馬克思從哲學批判走向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思路,以及在整體性和辯證邏輯的視角上所展現的社會存在,進而闡釋了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精神實質。科西克對《資本論》的哲學解讀有其獨到之處,可以給予我們許多有益的啟迪。

[關鍵詞]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科西克;整體結構;辯證邏輯

孫壽濤,周德豐 歷史動力論視域下中華傳統文化唯物史觀基因新探

[摘要]中國歷代先賢創造並積累的中華文化精髓中蘊含著豐富的「唯物史觀基因」,需要挖掘和闡發。在唯物史觀歷史動力論視域下,中國古代思想家在三個方面有著深刻的且與唯物史觀相近、相通的觀點:一是有關歷史進化演化的深刻見解;二是不同時期的思想家對社會歷史規律性的肯認;三是在對封建社會階級矛盾問題上,既有對封建社會階級矛盾的揭露,也有對封建君權君主專制的嚴厲批判。這些構成了今天仍值得我們珍視的優秀文化「基因」。

[關鍵詞]唯物史觀基因;歷史動力論;歷史規律

修文舉 「科學易」的現代發展歷程

[摘要]「科學易」是20世紀易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用現代科學的思維範式來解讀《易經》,探討《易經》與現代科學理論的相互關係,並把《易經》的基本原理經過現代性闡釋運用到實際中去。「科學易」產生於20世紀初西學東漸的大背景下,是中國傳統哲學與西方科學技術相耦合的結果。它的發展經歷了「入門」「登堂」兩個階段。20世紀初期至40年代為「入門」階段。這一時期,由於西方科學思想的傳入,國內有易學研究者嘗試用易學原理來解釋西方科學成果,這種解釋尚有不足之處。這一時期的研究為「科學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世紀80—90年代為「登堂」階段。這一時期,「科學易」研究群體不斷壯大,研究範圍持續拓展,研究內容日益深入,研究方法推陳出新,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易」的研究以及現代易學的發展。進入21世紀後,在專家學者的努力推動下,「科學易」在研究範式、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群體和規模等方面進一步呈現出與傳統易學研究不同的面貌,易學的科學分析、理論建構和實踐應用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易學及中國哲學在當代的創新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思路和方向。

[關鍵詞]科學易;易經;象;易經符號

徐春捷 《黃帝內經》思維方法體系探析——以外感病因學理論發生為中心

[摘要]清晰闡釋並正確理解中醫理論認知的基本框架和內涵的主要形式及內容,是關乎 中醫現代化發展的基礎環節。《黃帝內經》初創的作為整個中醫學理論體系先導部分的外感病因學,其經驗知識的萌芽,發端於人類早期共性的原始思維及其互滲式推導;其理論框架的構建,依賴於中華文明成熟的「軸心時代」形成的「天人合一」觀主導的整體思維、系統思維、取象思維構成的辯證思維方法集成;其理論體系的細化和拓展,得益於基於「意象性類概念」進行的判斷、推理、比較、分類、分析、綜合等多種邏輯思維運作。《黃帝內經》外感病因學理論的萌芽、創立及細化、拓展,是多種思維方式、方法接續並用、契合互補形成的特色學術範式結晶。準確解讀並揭示《黃帝內經》外感病因學理論發生中的思維方法機制,對繼承和發展中醫學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微觀探析中華文明早熟而不失於豐富、生命力堅韌之奧秘的重要方面。

[關鍵詞]《黃帝內經》;外感病因學;思維方法體系;天人合一;意象性類概念

鄭 琪,杜宇鵬 瑪格麗特·米德文化與人格理論初探

[摘要]瑪格麗特·米德的文化與人格思想研究不僅為探究文化與人格之間關係以及文化與人格的作用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她的研究旨歸具有倫理意蘊。在米德研究中我們看到了「人應該怎樣生活」的倫理維度。無論文化人類學還是倫理學都以「人」為研究對象,在圍繞「人」這一核心的基礎上,進行文化與人和倫理道德與人的關係性研究。研究文化的目的之一也是讓人類生活得更好,因此人類生存的最終旨歸是「好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建構完整的、全面的人類形象和追求「好生活」是殊途同歸的,也可以說這是同一個問題的兩種不同表達方式。

[關鍵詞]文化;人格;「好生活」

馬成昌 德里達解構思想中的尼采關切

[摘要]德里達的尼采關切包括對尼采哲學的理解與運用兩個方面。他對尼采作一種文字學、符號學的解構性理解,認為尼采創造一種不具有固定意義的符號系統,強調對世界的主動解釋與多元理解,拋棄一切形式的在場真理性,不執著於某種超驗與本源,而是永無止境的解碼。他把尼採的這種理解運用於對傳統二元論與文本權威諸領域的批判,並通過顛倒與消除兩個步驟實現對其的摒棄,即顛倒二元性邏輯,提出補充性邏輯,創建諸如延異、散播、蹤跡等概念,以此達到對二元論的限制,表明此種哲學路線的局限性。德里達的解構策略來源於尼採的思想方式,尼采以顛倒形式實現價值重估,並以透視主義的方式消除這種對立。

[關鍵詞]德里達;解構;尼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術交流 的精彩文章:

再探青年盧卡奇的歷史概念及其邏輯演進——從《什麼是正統馬克思主義?》最初稿談起

TAG:學術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