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為何咸豐皇帝寧願逃往承德避暑山莊也不願調曾國藩的湘軍進京勤王?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為何咸豐皇帝寧願逃往承德避暑山莊也不願調曾國藩的湘軍進京勤王?

1860年9月,聞知英法聯軍聯軍從大沽口登陸,並在八里橋之戰中擊敗僧格林沁、勝保軍團,咸豐皇帝嚇得直接攜帶慈安、慈禧等逃亡承德避暑山莊,而讓恭親王奕忻留守北京!那麼,當時咸豐皇帝為何不下旨讓當時最精銳的湘軍進京勤王呢?其實理由很簡單!

事發突然,勤王來不及!在古代中國,如果首都遇到危險,皇帝首先要做的便是向天下發布詔令,命令各地率兵進京勤王。1860年9月,英法聯軍進逼北京,此時咸豐皇帝已經來不及向各地發出勤王令了!當英法聯軍將戰火燒到大沽口之時,咸豐皇帝把抵禦強敵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的身上,因為他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者,而且作戰勇猛無敵,曾經橫掃太平天國北伐軍如無物。但是,敵我雙方力量對比過於懸殊,僧格林沁蒙古騎兵雖然英勇無敵,前赴後繼地衝擊敵陣,但在全副近代化武裝的英法聯軍面前絲毫不起作用。八里橋之戰以清軍慘敗而收場,而八千英法聯軍幾乎是毫髮無損,並立刻朝北京開進,沿途再無抵抗。當時,曾國藩湘軍全部在距離京師兩千多公里遠的江南作戰,就算有心勤王,也是鞭長莫及,胡林翼為此直接吐血!如果堅守北京,等待湘軍進京勤王,估計曾國藩大軍還沒開撥,咸豐已被俘虜!

江南戰事吃緊,無法調動。正當英法聯軍逼近北京之時,曾國藩正在實施他的東征金陵計劃,與陳玉成全力爭奪長江中游之戰略重鎮安慶。當時圍攻安慶的湘軍陸師只有曾國荃吉字營九千多人,這已經是湘軍所能出動的極限了;而曾國藩坐鎮的祁門大營又遭到李秀成、李世賢幾十萬大軍之圍攻,情勢岌岌可危。如果此時咸豐命令湘軍進京勤王,那麼太平軍必然趁機席捲江南,然後再揮師北伐,問鼎中原。再者,湘軍不是國家正規軍,而是私人武裝,咸豐就算想調也未必調得動;曾國藩就曾抗旨不遵,為了攻擊安慶而拒絕派一兵一卒前往江浙收復失地!所以,為了早日平定太平軍,收復江南,也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咸豐並不想調湘軍進京勤王,當然可能也調不動!

湘軍武備落後,難敵英法聯軍!大清末年,正規軍八旗和綠營腐敗不堪,幾乎沒有任何戰鬥力,湘軍是唯一堪與太平軍對陣的部隊。但是,若是和英法聯軍作戰,湘軍估計只有被吊打的份,可以說是拿雞蛋碰石頭,自取滅亡!舉個例子,湘軍大帥胡林翼攻克安慶之後,便回到武昌大本營養病,一日,胡林翼登上山頂眺望長江,突然一艘英國民用火輪船從江面飛馳而過,所產生之巨浪瞬間掀翻湘軍軍艦,水兵紛紛落水,嗷嗷大叫!要知道,湘軍水師可是當時大清最精銳之師,但卻不敵列強民船,為此,胡林翼嘔血數升,不久便去世!

咸豐議和決心已定,不想激怒列強!自從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以來,大清都是以屈辱的議和來結束戰爭、避免戰爭。《南京條約》、《黃埔條約》、《望廈條約》、《天津條約》便是其表現。當英法聯軍攻擊大沽口之時,咸豐皇帝就想過要通過俄、美兩國來調停戰爭,與英法議和;只是僧格林沁不堪承受屈辱,非要與英法決一死戰,咸豐才勉強同意繼續作戰,於是才有八里橋之役!僧格林沁戰敗之後便被咸豐削去爵位,主戰派也受到攻擊,此時主和派得勢,咸豐再起議和之心!當其攜帶慈安、慈禧逃離北京之時,便命令恭親王奕忻留守北京,讓其主持與列強議和事宜。1860年底,大清與英、法兩國簽訂《北京條約》,以十分恥辱之條件結束了戰爭。此後,大清便勾結英法等列強,一起鎮壓太平天國!

總而言之,咸豐不調湘軍進京勤王之原因很多,既是事發突然,也是實力對比過於懸殊的無奈之舉。但是,對西方列強持妥協、議和之態度則是根本原因!

本文為「縱橫國史」原創作品,歡迎分享、收藏、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近代亞洲第一艦隊,圖3速度最快,圖7、圖10投降,被日本接收
年羹堯之死是咎由自取,還是兔死狗烹?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