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國曾是三晉中的翹楚,為何淪落到不如跑龍套的燕國

韓國曾是三晉中的翹楚,為何淪落到不如跑龍套的燕國

文/寂寞的紅酒

韓國和燕國是戰國時期的兩大強盛諸侯國,同列戰國七雄,不過兩國卻是七雄中存在感最低的兩個國家,尤其是韓國,給人們的印象就是一直被鄰國欺負,是七雄中最慫的一個。其實,最初的韓國並沒有那麼差,韓國也曾風光過,是三晉中的翹楚。那麼為何韓國會淪落到不如跑龍套的燕國?

韓國是從春秋霸主晉國分出來的,作為晉國的主要繼承者,韓國的底子是非常不錯的。韓國佔據著富庶的三川郡和戰略位置重要的上黨地區,控制著戰國時代最大的鐵礦山宜陽鐵山,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比趙國的條件要好不少。韓國不僅物質條件好,而且軍事力量也不差。韓國擁有發達的武器製造業,不僅士兵素質高,而且裝備精良,就跟二戰時的捷克一樣。《史記蘇秦列傳》記載:以韓卒之勇,被堅甲,跖勁弩,帶利劍,一人當百,不足言也。韓卒之勇,天下莫能當。

韓國憑藉雄厚的底子,在戰國初期也是狠狠的嘚瑟了一下,吞併了實力不弱的鄭國,又任用申不害進行變法,韓國因此走向鼎盛,在和魏國的爭鋒中屢屢佔到上風,風頭蓋過了趙國。可以說,韓國是戰國時期第一個崛起的國家,比偏安一隅的燕國強了不少。在桂陵之戰後,韓國曾幫助魏國擊退了齊國、衛國、宋國的聯合進攻,韓國的實力可見一斑。不過韓國的地理區位條件太差了,四戰之地,不好防守,而韓國闊了以後又有點飄,到處惹事,結果在和周邊強國的爭霸中元氣大傷。前293年,秦國蜀地發生內亂,韓國聯合魏國趁機發動「伊闕之戰」,結果不僅沒撈到便宜,還讓秦國揍得滿地找牙,損失慘重,被迫在向秦國求和。公元前290年,韓國向秦國割讓武遂周圍二百里,韓國從此開始衰落。

而就在韓國開始衰落的時候,燕國卻在燕昭王的領導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國力急劇上升,逐漸超越了韓國。燕昭王在位期間,燕國大破東胡、朝鮮、真番,拓土遼東七百里,把北方的游牧民族收拾的服服帖帖的,還差一點滅了強大的齊國,離超級大國只有一步之遙。不過燕國沒有把握好機會,君臣猜忌,繼位的燕惠王逼走了大將樂毅,讓齊國翻了盤,燕國不僅丟了齊國的沃土,而且元氣大傷,最後在七雄爭霸中打了醬油。當然,韓國更差,連醬油都沒得打,秦國派了個投降的太守內史騰就把韓國擺平了,韓國成為七雄中第一個被滅掉的國家。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戰國史》、《戰國策》、《春秋戰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寂寞的紅酒 的精彩文章:

瑜亮之爭:同是晚清重臣,左宗棠為何鬥不過李鴻章
楚國疆域那麼遼闊,為何統一不了中國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