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宮專家告訴你 乾隆是怎樣一個「玉痴」

故宮專家告訴你 乾隆是怎樣一個「玉痴」

身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美術考古專業方向的博士徐琳已經在此工作了十餘年。有著多年的玉器保管研究經歷,談及宮廷玉器,她的開場白是:「之前給學生們講課,光乾隆就得說一天。

中國的傳統文化向來崇尚「天人合一」,由此誕生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長久以來,人們在與自然之物打交道的過程中,往往習慣賦予其更多的人文色彩;而這些理解、感悟,最終又將回歸於為人之本、處世之道上,進而折射出某種涇渭鮮明的共性。

以物喻人,玉是一種至高境界。中國人素來愛玉、藏玉、賞玉,即便中國文物藝術品的分類繁多,但在老一輩研究學者、藏家看來,排名「前三甲」中一定少不了玉器,甚至它的位置還要高於當前市場炙手可熱的書畫。

能夠在悠久的文明中擁有如此獨特的地位,文人的力量功不可沒。提到玉器收藏,多年來明清玉一直是圈中熱點,當中又以清乾隆時期的制玉最受追捧。那些曾經深藏於深宮大院的珍品,風格既大氣又深邃,「不怒自威」的能量似乎與生俱來。而當我們想要更加真切地追求這種感受時,故宮博物院無疑是一個最佳去處。據悉,當前故宮博物院玉器庫房的玉器收藏數量在3萬件左右,其中5000多件屬於明以前,清代玉器將近2萬件。

在新疆和田玉龍喀什河的玉料開採地,親手觸摸到原始狀態的玉料,徐琳很是感慨。南京大學歷史系美術考古專業方向博士畢業的她,現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其專著有《中國古代治玉工藝》《古玉的雕工》。

身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美術考古專業方向的博士徐琳已經在此工作了十餘年。有著多年的玉器保管研究經歷,談及宮廷玉器,她的開場白是:「之前給學生們講課,光乾隆就得說一天。」

這正合我們此次的採訪之意。這位有著「十全武功」的皇帝,他的品位是否真如現在有些人所詬病的那般俗氣?

如果你能對乾隆制玉有更深的了解,會發現這完全是一種誤解。設計師、詩人、文創先驅、管理者……「玉痴」乾隆真的不一般。

清乾隆 玉桐蔭仕女圖

長25厘米 寬11厘米 高15.5厘米

用材是很標準的和田白玉籽料。從乾隆御制款識及題詩中得知,此器利用的是玉材掏碗後的剩料。圖案構思與故宮所藏油畫桐蔭仕女圖屏風圖案相同,人物形象及布局較油畫屏風更為生動,堪稱玉雕史上的一絕。

《中國收藏》:首先請您給我們透露一下故宮玉器收藏的「家底兒」。

徐琳:故宮在器物這塊研究分得比較細,玉器庫房專門收藏玉器,但也有很多不在這個庫房。因為這種歸類有按質地分,也有按類別功用分的。比如帶有鑲嵌工藝的玉器,在玉器庫房與宮廷部等部門和小組都會有。所以關於故宮收藏的玉器數量,至今還沒有一個很準確的數字。據我的估計,故宮收藏的中國玉器總數無論是在全國還是在全世界,應該都是排名前列的,而且精品比較多。另外還有一個相當大的特色,就是故宮收藏的玉器不斷代,從史前到明清都有。

故宮的藏玉有相當一部分是清宮舊藏,這些皇家收藏的明以前的藏品,對於明清玉雕創作有過非常大的貢獻。

《中國收藏》:您能舉例說明一下嗎?

徐琳:你能從中看出皇家收藏的一脈相承,明清皇帝都會仿古制玉。例如乾隆,他就特別喜歡仿古,但不是一模一樣去仿。比如他看到一件漢代的玉璧,很喜歡上面的紋飾,或者是一件造型優美的青銅器,就會用玉來仿製一件,同時又會做出改變,成品既有仿古又有創新。

宮廷玉雕對這個藝術門類的貢獻是最大的,而要說宮廷玉雕,一定離不開乾隆,他是個「玉痴」。今年年底,我們計劃舉辦關於乾隆玉器御制詩文的展覽,目前來看乾隆爺專門詠玉的詩將近千首,我一直在做這個統計工作,到現在都沒有統計出來最終的數字。相比起來,故宮器物部瓷器收藏有30多萬件,但乾隆真正詠瓷器的詩卻並不多。

青玉會昌九老山子

乾隆時期雕刻了許多大型玉雕,「會昌九老」就是其中的一件經典之作。

《中國收藏》:您剛才說,僅講乾隆的玉雕就得講一天。

徐琳:是的。不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乾隆時期的玉雕都是一個頂峰。除了仿古,還有時作玉和創新。最具代表性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就是他通過玉器來表達自己的治國思想。他把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情感、對國家的理解等等都會放在玉器上,體現出他的情懷,他對宮廷玉雕的貢獻當然是最大的。

乾隆為什麼這麼愛玉,與他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有直接聯繫。對比康雍乾三代,到了乾隆已經非常漢化了。在乾隆沒有即位前,他就有很多詠玉的詩,即位後自然有更多餘地去發揮了。再加上他平定了准格爾,首次暢通了和田到中央的玉路,使得玉料可以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央,所以從乾隆二十五年起就形成了貢玉制度,這在以前歷代是沒有的。料是玉器製作的首要條件,他解決了這個問題。然後在工藝這塊,因為他是「太平天子」,可以動用全國的力量,調最好的玉工進皇宮。

清乾隆 比翼同心合符

長14厘米 寬9.7厘米 厚0.6厘米 白玉。

此器形式、紋飾均仿漢代雞心佩(或韘式佩),而組成合符是清代的創新。其造型比擬「比翼鳥」、「比翼雙飛」、「比翼同心」。合符有憑證、信物、合歡之意。

《中國收藏》:如何鑒賞乾隆玉雕的「以畫為本」?

徐琳:乾隆對書畫很痴迷,他會讓書畫家,包括他自己,參與到玉雕的設計中。故宮的如意館當年是宮廷畫家待的地方,也是玉工們待的地方,這些人天天在一起,互相交流,設計水平肯定會不斷提升。

這一時期有些玉雕是直接用文人畫家的畫稿來作為設計稿的。乾隆玉雕有很多山水畫的元素,全是由文人畫家來設計,比如一件玉制筆筒,如果攤開就是一幅山水畫。以書畫的角度來評價,他甚至把山子雕發揮到了極致,比如山子中雕刻的路徑、所有人物跟畫本都是一樣的,所描繪的道路即便有隱蔽的地方,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些路都是通暢的。

還有以《秋山行旅圖》、《會昌九老圖》為題材的玉雕作品,包括書畫中很多表現文人雅集的東西,都會用玉來表達。乾隆認為書畫紙質品的保存期最多也就千年,但玉長久不壞,用玉來保存這是他一個非常中心的思想。乾隆很厲害,他知道不同的東西要選不同的料,這個時期創作的不少玉雕到現在看都不過時。

《中國收藏》:乾隆玉雕有仿古又有創新,您能否具體介紹一下?

徐琳:乾隆時期的仿古很有意思,一定不是按原樣一模一樣仿造的。所謂的仿,其實是仿的古意。你看乾隆玉雕的龍紋,跟商代玉雕的龍紋就不一樣。

舉個例子,這件乾隆仿漢代韘形佩,他將它做了一下創新。韘原本是戴在手指頭上拉弓射箭的,所以帶孔,到了漢代演變成雞心佩,成為佩飾;到了乾隆又創新,把它做成合符——兩塊佩可以分開,也可以像榫卯式地插在一起變成一塊。他做過很多合符,工都非常精緻。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很老實,如果是仿古的,一般就會刻「大清乾隆仿古」的款識;如果是宮裡做的,一般刻「大清乾隆年制」,如果是送到宮外做的則一般刻「乾隆御用」。

清 玉蓮花紋香囊

寬7.3厘米 高8.9厘米 厚2.4厘米

青玉。此器設計巧妙,器蓋包緊器身,繫繩勒緊後,器身扣合;繫繩鬆開後,器身自啟,內里可填充香料。

清 玉嵌寶石八角菱花洗

高3.8厘米 口徑12.8厘米 青玉。

此器器型較為特殊,既不是清代宮廷玉器的形制,又不像痕都 斯坦玉器的雕工,卻有明顯的西方造型風格。它有清代宮廷玉器中極 具代表性的蠟狀光澤,應是宮廷仿歐洲藝術風格的代表作品。

《中國收藏》:這麼說乾隆也挺潮的,不僅是設計家,還做「文創」。

徐琳:乾隆特別愛寫詩,我算了一下,從他出生到去世平均下來是一天一首。乾隆玉器上的詩相當多。為此他專門培養了玉雕刻字的師傅,這些人必須既懂玉雕,又要刻出書法的筆意來,這是非常難的,甚至比制玉本身還難。而且在不同器物上刻字不一樣,玉上刻字是比較獨特的,因為用到的工具與瓷器和玻璃器不同。據估計,這些玉雕刻字師傅平均一天只能完成兩三個字左右,像《大禹治水》玉山子,僅刻字就花費了近兩年的時間。

乾隆玉雕的刻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因為這當中有他自己寫的,也有書法家寫的,他的大臣很多都是有名的書法家。

因此我一直都認為,玉文化是陽春白雪,而非下里巴人。歷來它就是精神寄託。

清 玉獸耳活環瓶

通高25.5厘米 口徑6.5厘米×4.2厘米 青玉。

器呈扁形,屬仿古彝器。瓶底陰刻隸書「大清乾隆仿古」六字 款。整個器物雕工講究,造型典雅古樸。

《中國收藏》:您認為乾隆制玉最受哪個流派風格的影響?

徐琳:應該說是皇家集大成。有人說,乾隆的玉雕都是蘇工做的,證明蘇工很厲害,我認為這麼說太籠統,並不完全是那麼回事。當時造辦處里最好的工匠確實是蘇工,但是他們之前在地方上其實並沒有做出什麼精品來。真正成名是來到皇宮後,眼界、平台、接觸的人不一樣了,看到的皇家收藏多了,所以他們的精品都是出在皇家。

根據清宮造辦處的檔案記載,即便是給地方派活,乾隆也必須要求地方上按宮裡已經設計好的、打好的樣來做,如果不滿意會退回重改,連最簡單的碗盤碟都是如此。審料畫樣他本人甚至會親自參與,要求不惜工本,精益求精,這在無形中促進了工藝水平的提高。為什麼說乾隆時期的玉雕大氣精美,這就是一個原因。

《中國收藏》:對這些工匠有選拔制度嗎,待遇如何?

徐琳:乾隆會讓地方上先選拔,進宮後試用。我在造辦處檔案里常常能看到,如果他要趕一批活,需要很多工匠,一種辦法是送到地方上,還有一種辦法則是徵調玉工進京。趕工的過程中如果工匠的工藝水平高,要麼被直接留下,干到實在干不動了才告老還鄉,要麼在皇宮擔任一年或者幾年的老師才能離開。優秀的工匠,工資待遇相當好,有月銀、季度銀……刻字的工匠工資要更高。而且這般選拔任用和待遇的制度不光是宮廷玉雕,各個宮廷工藝門類都是如此。

清乾隆 玉獸面紋匜

通蓋高18.7厘米 口通流長15.8厘米

口寬7.4厘米 足徑4.2厘米×7.7厘米

新疆上等碧玉。採用凸雕、浮雕、鏤空等技法。此匜是仿宋代《博古圖》所載周代青銅司寇匜而作,內里黑斑酷似青銅器之斑銹。乾隆對其特別喜愛,既題詩又銘款,堪稱為不朽之作。

《中國收藏》:今天我們談到乾隆制玉,借古看今,對於當代玉雕的創作您有何建議?

徐琳:其實現當代玉雕創作,料和工藝都不缺,甚至在切割水平、打磨、拋光等方面,現代的水平一定高過古代,畢竟現代工藝先進。缺的主要是設計。我並不主張現代人去完全仿古,因為你的生活環境、所受的浸染熏陶已經和古人不一樣了。

中國的玉文化幾千年來不曾間斷,做研究時我們之所以能清楚斷代,就是因為一個時代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就像今天我們主要談到的乾隆玉雕,雖包羅萬象,但整體風格、製作方式、工藝、設計還是相對一致的。玉文化的每個歷史階段都是繼承與創新並存,我認為當代玉雕創作也是如此。

這些年在行業交流的時候,我一直會向業界灌輸皇家玉雕的概念,最近幾年也看到確實有人在設計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當代玉雕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底蘊,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經得起反覆推敲的。

註:本文刊發於2018年第2期《中國收藏》雜誌,配圖為故宮博物院藏品,由採訪嘉賓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收藏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一封信,開啟了他與巴金數十年的友誼
何紹基與他的那些追隨者……

TAG:中國收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