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正的聰明人,明白讀書忌貪多

真正的聰明人,明白讀書忌貪多

編者按:

盧梭說:「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真正的聰明人不難明白其中的道理。書籍的價值,在於讀書引發的思考,而讀過多少本書,這個數字本身沒有任何意義。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新浪好書榜2018年1月榜上榜圖書,每一本都是經過綜合評定選出來的,讓我們共同開啟一場深度閱讀之旅吧~

-1-

《建水記》

作者: 于堅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上榜理由 |

于堅最新力作《建水記》是一本關於中國古典生活、建築、手藝的沉思錄,追問何為「詩意地棲居」。雲南建水城,古稱臨安,它在20世紀城市化、大拆遷的洪流中如頑石般倖存。閱讀此書,可以令你跳脫出千城一面的審美疲勞,學會理解一座古城、一座建築、一種儀式,如何安放、庇護人類的心靈。

于堅,1970年開始寫作詩歌、散文、小說、評論,1980年開始攝影,1992年開始拍攝紀錄片。獲數十種詩歌獎、散文獎。最近二十年為《中國國家地理》《華夏人文地理》《旅行家》等刊物特約撰稿人。

-2-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作者: 林奕含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上榜理由 |

這是一個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一方面因為這是作者的慘痛經歷以及之後揮之不去的夢魘,另一方面那些精緻、細膩、艷麗的文字,猶如牙齒般細密啃噬著讀者內心。向死而生的泣血絕唱,大膽撕開了社會被遮蔽的暗面,卻最終使林奕含無力逃遁、耗盡了自己。一部讀了令人難忘,但又深感惋惜的作品。

林奕含(1991——2017),台灣作家。出生於台南,曾居台北。夢想是一面寫小說,一面像大江健三郎所說的:從書獃子變成讀書人,再從讀書人變成知識分子。

-3-

《基因傳:眾生之源》

作者: [美]悉達多·穆克吉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上榜理由 |

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基因的發現,讓我們終於無限接近這些大問題的真實答案。著名科普作家、普利策獎得主悉達多·穆克吉最新力作《基因傳》完整地講述了基因科學的起源、發展和未來。書中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糾葛,有歷史進退,是一部有溫度的、敘事高超、猶如偵探小說般精彩的科普通識讀物。

悉達多·穆克吉,印度裔美國醫生、腫瘤專家、知名科普作家。主要研究癌症治療和與血細胞有關的基因功能。作品《眾病之王:癌症傳》獲普利策文學獎,《時代》稱其為1923年以來最有影響力的100本英語書之一。

-4-

《使女的故事》

作者: [加]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上榜理由 |

奧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國的一名使女。她是這個國家中為數不多能夠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沒有後代的指揮官家庭,幫助他們生育子嗣。和這個國家裡的其他女性一樣,她沒有行動的自由,被剝奪了財產、工作和閱讀的權利……《使女的故事》被譽為女性版《1984》,作者阿特伍德親自做序,解讀了「使女」的秘密。

被譽為「加拿大文學女王」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是一位勤奮多產的作家,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起,她便以持久旺盛的創作力不給評論界任何淡忘她的機會。她獲得過除諾貝爾文學獎之外的大多數重量級國際文學獎。

-5-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作者: [波蘭]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上榜理由 |

作者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被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稱為「輝煌壯麗的作家」。這是一部由一百多個特寫、故事、隨筆片段集結而成的多層次、多情節的小說。每個故事都是一篇精緻的短篇小說,連綴起來又是一部遍布伏筆與呼應的絕妙長篇。錯綜複雜的敘事方法帶給讀者解謎一般的閱讀樂趣。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當代波蘭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她善於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神話、宗教故事等元素,觀照波蘭的歷史命運與現實生活。兩次獲得波蘭文學最高榮譽「尼刻獎」評審團獎。

-6-

《存在主義咖啡館》

作者: [英]莎拉·貝克韋爾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上榜理由 |

本書以性質論應該歸入社科書,卻像文學書一樣好看。作者將傳記、哲學、歷史、文化分析與個人思考糅合在一起,全書充滿了各種讓人驚喜的小細節,都取材於相關人物的回憶與歷史記載,而非作者一己的虛構與想像。這是一部自始至終都饒有趣味的作品,原本似乎枯燥晦澀的話題被成功地講成了一個輕鬆好讀的故事。

莎拉·貝克韋爾,畢業於英國埃塞克斯大學,攻讀哲學專業,畢業後做了十年圖書管理員。2002年開始專職寫作,作品還包括How to Live、The English Dane等。目前在倫敦城市大學和開放大學教授創意寫作課。

-7-

《柏林記憶:逃離悲慟之地》

作者: [俄]瑪麗·瓦西里奇科夫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榜理由 |

本書相比一些講述「二戰」歷史的鴻篇巨製,可能零散而又瑣碎。但作者瑪麗·瓦西里奇科夫以戰爭親歷者的視角,記錄了她在戰爭中的心理狀態、物質生活、思想認識、社交、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日記的記錄時間橫跨1940—1945年這些重要的「二戰」年月,使這本日記成為一部充滿細節的私人「二戰」史。

瑪麗(蜜絲)·瓦西里奇科夫(1917—1978),生於俄國聖彼得堡,白俄貴族。1919年隨父母離開俄國,成長於德國、法國和立陶宛。1940年前往柏林求職,「二戰」流亡德國期間,逐日甚至逐時地記錄戰時生活。

-8-

《東北大學往事:1931-1949》

作者: 張在軍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上榜理由 |

正如陳平原先生所言,「抗日戰爭中,於顛簸流離中弦歌不輟的,不僅是西南聯大,還有很多同樣可歌可泣的『大學故事』」。「九一八」的炮聲,讓東北大學成為第一所流亡大學。十八年的流亡路,讓東北大學成為近代中國流亡時間最長的大學。十八年的流徙,有說不完的故事、講不完的艱難,也有很多事鮮為人知。

張在軍,獨立學人,自由作者。已出版《苦難與輝煌:抗戰時期的武漢大學》《西遷與東還》《堅守與薪傳》《才情與風範》《當樂山遇上珞珈山》《發現樂山:被遺忘的抗戰文化中心》等。

-9-

《中國新工人:女工傳記》

作者: 呂途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上榜理由 |

呂途是皮村工友之家文學小組的老師,並常年從事社會學研究工作,《中國新工人:女工傳記》是她寫的「中國新工人」系列的第三部。呂途深入了解和訪談了34位女工,通過她們的口述為她們寫「傳」,寫出這些默默無聞的女工們的經歷。她們年齡不同、閱歷不同,她們是一面鏡子,照出當代中國社會變遷的圖景。

呂途,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發展社會學博士,2008年開始就職於北京工友之家。著有《誰搬遷了?》、《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編著有《打工者參與式行動研究》(合編)。

-10-

《在孟溪那邊》

作者: 胡桑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上榜理由 |

胡桑筆下的江南,是一個你從未見過的江南。作者從個人經驗出發,通過家族圖譜的梳理,講述了八十年代浙北平原一個鄉村傳統且淳樸的日常生活。其中夾雜著方言的考究和個人成長的追尋與反思,開拓出全新的散文風景。文字質樸沉靜、充滿意趣,娓娓道來,又不乏對時代的思考。

胡桑,詩人、學者、辛波斯卡譯者。著有詩集《賦形者》。詩學論文集《 隔淵望著人們》。譯著有《我曾這樣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詩選》、《鮑勃·迪倫詩歌集》、《染匠之手》等。現任教於同濟大學中文系。

【新浪微讀書整理髮布,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微讀書 的精彩文章:

易中天:周瑜根本不是諸葛亮氣死的
今年看到的哪本書,讓你忍不住落淚?

TAG:新浪微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