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 iPhone,讓我們認真地拍張照吧
去年10月20日到今年2月11日,倫敦的攝影家畫廊策划了一個名叫「即時故事」的 Wim Wenders 早期寶麗來展覽,這些作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經典電影的高產階段。文德斯認為,寶麗來真實地展示了發生的事情。它們也許是一段我們失去的記憶,也可能是被刻意遺忘的悲傷,讓人意識到失去的東西不一定值得懷舊。「即時故事」既是寫給寶麗來的情詩,也是它所代表的一切的輓歌。
聚焦攝影師:
Wim Wenders
電影大師手中的時代符號
照相館,自動電唱機,打字機,以及寶麗來被同歸為上世紀七、八十時代的經典符號, 與《尋找美國》,《加州之夢》,《窮街陋巷》一同合寫了一本印象派日記:「沒有悲傷,沒有憤怒,只有純粹的天真,不僅是來自我,也來自身邊的每個人。」回憶起那個時代,德國傳奇電影人 Wim Wenders 如此說。
Wenders 以其對電影的標誌性貢獻聞名,憑藉自己獨具魅力的作品曾多次榮獲戛納、柏林、威尼斯等國際一流電影節的大獎。他的電影作品包括《德州巴黎》、《美國朋友》、《柏林蒼穹下》、《直到世界末日》中,流浪與疏離是文德斯電影永遠的主角。
《美國朋友》
1977
《德州巴黎》,1984
《直到世界末日》
1991
對以「拍個人(personal)電影,而不拍私人(private)電影」為座右銘的文德斯而言,「電影的拍攝進展無需經歷過多的思考,它們從直覺中產生——寶麗來的畫面也由直覺塑造。你所做的一切都源自想法,每部電影都始於想法,而寶麗來相片就是一連串的想法。」
以實體存在的攝影術
「寶麗來的可愛之處,在於它有實體存在。
你可以隨意扔掉,也可以送人。
它是你記憶的延伸。」
Wenders 的第一台寶麗來十分簡單,Polaroid Originals A16。他的父親——一名杜塞爾多夫的醫生一輩子熱愛攝影,並把這個愛好言傳身教給了兒子,送給了他第一台相機。Wenders 從父親那學習曝光、對焦等所有關於攝影的技術,但他從來沒把自己當攝影師。即便後來開始拍攝寶麗來,依舊如此。
Self-portrait, 1975
Valley of the Gods, Utah, 1977
American Sky, 1973
Alice in Polaroid Wonderland, 1973
By an unknown photographer, 1971
如今的 Wenders 把攝影視為歷史。他認為,不僅圖像的意義已經發生了變化——尋找圖像的行為也已不再相同。現在,圖像的意義在於展示、傳遞或者記憶,不再只是它的本質。通過相機創造畫面的瞬間是一個奇特的時刻,它具有神聖性。
本能反應捕捉到無法篡改的真實
寶麗來的表現極具洞察力。Wenders 在70年代創作電影的準備期間,拍攝了大量寶麗來,讓人對當時的場景一目了然。在那個經典電影的高產時代,Wenders 時常拍攝《巴黎,德克薩斯》,《愛麗絲城市漫遊記》,《美國朋友》等電影的幕後時刻,以及一系列典型的美國風景——從沐浴著霓虹燈的汽車旅館到空蕩蕩的沙漠高速公路。 這些作品像他的電影一樣,憂鬱而浪漫。
Welt, 1974
New England, 1972
New York Parade, 1972
電影《美國朋友》中的演員 Dennis Hopper, 1976
「每張寶麗來背後總有些秘密,
因為這是那一時刻的實證。它是真實的,
那些獨一無二的念頭的原真性包含在其中。
你幾乎無法對過程做出干涉、篡改、
或者添加色彩。」
Wenders 存在的方式格外複雜。經常發皺或帶有標記,或稍微褪色,儘管照片里的畫面已經很遙遠了,依然能再次引發聯想。更重要的是,它們為這個時代罩上了一圈神秘和浪漫的靈暈——即使它們對焦模糊或者構圖殘缺。這些笨拙的對焦系統也是寶麗來的魅力。
Wenders 認為寶麗來與人的潛意識有種奇妙的聯繫,幾乎是由人的身體自行完成的。寶麗來攝影的精髓並不是取景構圖,而是一種直接表達。寶麗來是通向理性世界的一扇窗戶,不管你是會否相信,它是本我的呈現。
繼續觀影
撰文 / 糖醋老虎
編輯 / Wanyee
??點擊下圖訂閱半年雜誌即可獲贈價值386元馥綠德雅緻臻修護系列套裝
※身著 Dries Van Noten 的傀儡少年們
※iWeekly星聞博覽:特朗普首次國情咨文演講在即,經濟、移民是重點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