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南黃花梨為何如此珍貴?

海南黃花梨為何如此珍貴?

對普通人來說,降香黃檀是個稍顯陌生的名字,但它的另一個名字——海南黃花梨,則如雷貫耳。

長近3米的海南黃花梨原木

自然屬性超群:黃花梨木的品質無可替代

黃花梨,原名叫花櫚。清中期後花櫚告罄,以次充好的新花梨,老花梨出現,迫使花櫚改名黃花梨,沿用至今。品種多達100多種。

黃花梨能在中國文化史佔有一席之地,是因為它擁有自然界其他樹木沒有的優點。

黃花梨是硬木。所謂硬木,按科學表述是比重大於1,入水即沉的木頭。一般認為木材密度越大,材質越好。在木材當中,黃花梨的木性又是最穩定的,最溫和的。由於黃花梨應力小,所以成型後的黃花梨古典傢具抽漲比例小,不易開裂,走形與變形的幾率比酸枝類的硬木小。

黃花梨油性較大,不用上油漆,經拋光後就會閃著綢緞一樣的光澤;黃花梨的紋路行雲流水,空靈飄逸。

在古代,黃花梨不以出身分貴賤,只以尺寸論高低。近20多年來,黃花梨市場有了海南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之分,因兩者價格的懸殊,圍繞樹種名稱、材質、價格等內容的「海越之爭」便開始在業內顯現且愈演愈烈。王世襄先生認為中國好的明式傢具都是使用海南黃花梨製作,海南黃花梨的身價也一直高高在上。

目前,國內已成材的野生黃花梨幾近絕跡。黃花梨樹種雖然易種、易活,但是難成材。芯材一般只佔一根海南黃花梨木的1/3左右,其餘全是廢木。據新民周刊報道,花梨木種植30年後可以結「格」,但要真正成材,至少需要50年。

明黃花梨獨板圍子羅漢床

文化加持:明代文人審美讓黃花梨成為文化品位的象徵

僅憑木材屬性,黃花梨絕不會有如此高的地位。在黃花梨走上神壇的過程中,明末的文人士大夫為它賦予了文化內涵。

「不認識黃花梨,不必談明式傢具」。明代是中國傢具藝術出現飛躍式發展的歷史時期。從明代中期開始,黃花梨成為中國皇室和官宦傢具的首選用材,一直受到上流社會的追捧和崇拜,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明末清初。

明式傢具結構上採用小結構拼接,使用榫卯,傢具極少漆,也沒有過多的裝飾,突出木色紋理,體現材質美,又以桌椅、櫥櫃較多,沒有鑲嵌和雕鏤,只有極少雕刻。

黃花梨四開光坐墩成對

其造型簡練,舒適實用,還兼有文雅的意趣,這是士族階層的學養及審美意識的提現。

收藏家馬未都說:「 文人參與設計的跟一般的工匠直接設計是不一樣的,文化內涵特別多,即便是素的黃花梨傢具,也彙集了大量的文化符號。有時候你感覺什麼也沒有,但是很奇怪,四百年之後今天的西方人認為很厲害,設計的這麼現代,不敢想像是古代人設計的,這也是黃花梨傢具受全世界公認的因素。」「黃花梨土財主味特少,它是文化品位的象徵。」

黃花梨無束腰裹腿直棖方桌

時代悲劇:清末之後黃花梨命途多舛

在上個世紀,黃花梨可謂命途多舛。

清末民初,國勢衰亂。黃花梨傢具不得不經歷盛極而衰的凄慘,通過種種途徑「流落尋常百姓家」或流失海外。

黃花梨藥箱成對

文革期間,黃花梨傢具被當做「四舊」處理,外國人通過正當外貿途徑向中國外貿機構訂貨。這是黃花梨傢具最大一次海外流失。比利時人菲利普?德巴克爾上世紀90年代在英國倫敦居住期間,收藏了1000多件(有案可查的400件)中國的明代傢具,並答應借給法國吉梅博物館展覽4個月。

黃花梨鑲大理石插屏式座屏風

貧窮的生活狀態讓中國人根本無暇顧及黃花梨傢具的價值。

馬未都說:「80年代初那會兒,小青年好不容易在單位里分到一間房供結婚用,房子小,只能買塑料貼面的組合式傢具,貼滿一堵牆就相當牛啦。家裡傳下來的老傢具,那些個破破爛爛的玩意兒,趁早扔,省得見了煩心。老輩了人捨不得扔,拆碎後紮成一捆往床底下一塞。那時候根本沒人認識老傢具的材質,就連許多文化人也光知道紅木,不知道黃花梨。舊貨店裡有啊,堆得小山樣高,你眼光好,就鑽進滿是灰塵的倉庫里去挑吧。店裡的老師傅也不一定搞得清,統稱硬木傢具,幾十元一件。」

活著的黃花梨樹則遭遇大肆砍伐。1949年後,中國以黃花梨製成傢具及工藝擺件出口海外,創造外匯收入,民間消費幾乎為零。

1958年「大躍進」,「土法上馬」大鍊鋼鐵是海南熱帶雨林的一場災難。

黃花梨多生長於低海拔地區,燃燒時火力旺盛,持續時間長,成為鍊鋼時不可多得的好木柴。

黃花梨聯三櫥

近三十年收藏熱再起,黃花梨被炒出了天價

在中國,黃花梨傢具由寂寂無名到廣為人知,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和鑒賞家王世襄先生。

1985年,香港三聯書店出版了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傢具珍賞》,這是中國第一部系統介紹中國古典傢具的大型圖書。此書一經問世,引發了搶購黃花梨傢具的「八五狂潮」。

黃花梨四齣頭官帽椅

在最近20年里,黃花梨、紫檀、烏木、鐵力、雞翅等硬木傢具的價格升了50至100倍,其中以黃花梨的漲幅最為驚人。鑒寶專家張德祥說:「70年代末,天津古玩市場上的黃花梨圈椅,論斤賣,跑舊貨的人還不肯收。彎料不好出東西,他買去是改裝成新傢具的。紅木太師椅、官帽椅倒相當走俏,但也論斤,60元一對。後來,大概是80年代初,北京市場上,京郊老鄉送上來的黃花梨圈椅才賣600元一對。」但到了1990年代後期,能製作傢具的黃花梨材料在16萬元/噸左右;2000年-2002年,海南黃花梨價格翻至800萬元/噸。2010年,海南黃花梨最高價格已被炒至2000萬元/噸。

黃花梨圈椅一套四張

明清傢具的交易也成為古玩買賣中的重頭戲。1996年,一件清代黃花梨大座屏以包含傭金1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被美國一國家博物館購藏;2004年,清黃花梨雕雲龍紋四件櫃拍出了1100萬元的高價,創當時國內古典傢具拍賣最高價。2009年12月,明代宮廷御制黃花梨交椅以7000萬元高價成交,創黃花梨椅拍賣紀錄;2015年,「明十七世紀黃花梨圈椅一套四張」以968.5萬美元成交,買家為中國藏家。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無論是為標榜身份還是醉心於傳統文化,兜里有錢的中國人興起了收藏熱。

馬未都說:「這時的古董熱和王世襄先生那本書有很大關係,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經濟因素。現在的黃花梨價格是被炒作出來的。要炒作,必須找一個數量合適的木種來炒,這個木種既要有一定的量,又不能多。海南黃花梨剛好合適。」

黃花梨保護遇到難題

2007年,一位海南黃花梨研究者在經過3年的實地調查後發現,海南島成材的野生海南黃花梨植物,即胸徑超過25厘米的植物活體,幾乎已被盜伐殆盡。所以,目前市場上的海南黃花梨傢具原料主要是以前的散舊傢具和農具老料,以及一些從藥材商手上獲得的囤積料。

如今,海南黃花梨被國家林業部列為一級珍稀、瀕危的植物,但盜伐事件仍層出不窮。類似的案例是,2011年,華南植物園發生一起5段價值超過200萬的黃檀木被盜案,廣州天河區法院一審以盜竊罪,判處兩名主犯有期徒刑12年,另一人獲刑11年,均並處罰金。

如今,海南、廣西、福建等地已經有人嘗試人工種植。據長江日報2015年3月的報道,海口龍泉鎮「現在幾乎每家每戶房前屋後都種著黃花梨,都相當於十幾萬元的存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物 的精彩文章:

TAG: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