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背棄李鴻章遭榮祿無情嘲諷,八個字反擊,網友:幹得漂亮
古語有云:「讀詩使人靈秀,讀史使人明智」,可見學習歷史並不是浪費生命,而是能夠讓人提高自身修養,正如中國的一句古詩所說的那樣:「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同樣,一個民族如何對待自己國家的歷史態度,也決定了這個民族的未來將會何去何從。
在浩瀚而又悠久的中國五千多年歷史文明進程中,有著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歷史優秀文化,讓現代人去細細品讀和觀賞。同樣,我們也不能否認古人的偉大,因為歷史就是被古人所創造出來的,是他們的智慧匯聚成了這璀璨的歷史文明。
尤其是古代那些做出過巨大功績的偉大人物,他們的貢獻可以說是更加讓人們敬仰和讚歎。不過今天小編要來給大家講述的人物,卻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梟雄人物,他就是讓中國由封建專制走上民主共和的歷史功勛——袁世凱。
或許給袁世凱一個「民主共和元勛」的稱號多多少少引起一些人的非議,因為我們通過歷史書上所講述的袁世凱,是一個獨夫民賊、竊國大盜,怎麼搖身一變又成為了所謂的「民主共和的元勛」了呢?古語有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意思就說我們要評價歷史偉人,一般都要「功過三七開」,切不可以偏概全,因為一各方面出現失誤,就抹殺了他的全部功績。
說起袁世凱一生最大的敗筆莫過於稱帝了,其實,除了稱帝之外袁世凱做出的歷史貢獻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首先要說的就是他以和平的方式,將中國有數千年來的封建專制過渡到了民主共和,這是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豐功偉績,至今依舊被無數中外史學家給予很高的讚揚。
袁世凱出身在河南項城的一個大家族裡面,從小生活還算富裕,可是袁世凱卻對所謂的四書五經之類的毫無興趣。整天都再研究一些兵法古籍之類的東西,而且還經常在同學之間揚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後來袁世凱經親戚舉薦跟隨吳長慶去了朝鮮,也即是在朝鮮的那一段時間裡面,袁世凱由於自己的出色的表現成功的引起了李鴻章的注意。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袁世凱被敕令回國,回國之後的袁世凱很識時務投靠在了李鴻章門下,成為了李鴻章的最得意門生。在得到李鴻章的眷顧之後,袁世凱的仕途生涯也算是一路順風順水,可是不久之後袁世凱就發現出了問題,原來,光緒皇帝對北洋海軍在中日甲午海戰之中的表現非常不滿,一怒之下將元老重臣李鴻章削職罷官趕回了老家。
袁世凱敏銳的政治觸覺立刻就讓他意識到了危機的來臨,宦海沉浮多年的袁世凱懂得「朝中有人好做官,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道理。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之後,袁世凱將目光鎖定在了當時極受慈禧太后賞識的榮祿身,於是,袁世凱果斷決定要背叛李鴻章轉投榮祿門下。
一日,袁世凱盛裝來到了榮祿的府邸,一見面就磕頭如搗蒜,同時最裡面不停的說一些對榮祿的阿諛奉承之詞。可是,老奸巨猾的榮祿似乎對袁世凱這一套並不感冒,不但沒有正眼看袁世凱,反而對他這種朝三暮四的人心生厭惡。於是,榮祿瞥了袁世凱一眼後嘲諷道:「此中堂非彼中堂」。意思就是告誡袁世凱自己不是李鴻章,你還是走吧。
榮祿一語雙關,既表達了對袁世凱的厭惡之情,同時又嘲諷了袁世凱這種背叛背叛李鴻章的行為。如果換在別人,受到了這種赤裸裸的侮辱之後,一定就會立刻識趣的告辭而去,可是,袁世凱卻沒有這樣做,不但沒有奪門而去,反而說了六個字。也就是這六個字成功的力挽狂瀾,成功的讓榮祿成為了袁世凱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只見袁世凱不緊不慢的說道:「此中堂就是彼中堂!」一句話讓榮祿啞口無言。簡簡單單八個字,可以說是涵蓋了袁世凱一生智慧哲學,至今依舊讓無數後人頂禮膜拜。
※此國阻撓聯合國恢復中國席位,如今又來求中國,網友:你可以滾了
※皇帝想調曾國藩進京勤王,此人說了八個字,曾國藩:打死我也不救
TAG:穿越歷史的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