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千古一帝,其大臣超越諸葛亮,卻因一句話毀滅自己百萬大軍

此人是千古一帝,其大臣超越諸葛亮,卻因一句話毀滅自己百萬大軍

原標題:此人是千古一帝,其大臣超越諸葛亮,卻因一句話毀滅自己百萬大軍


十六國時期的苻堅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君主。苻堅建立了前秦。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就是他的大臣王猛了。王猛可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治國之道、兵法權謀,乃是當世諸葛亮。在王猛的輔佐之下,前秦國內大治,對外則滅了前燕,統一了北方。可謂文治武功都非常顯赫。


我們後人都大膽做出判斷,如果王猛能夠多活10年,前秦將會完成大一統。


不過,王猛沒能活那麼長。


王猛死前,對苻堅說:晉朝雖然偏安於江南,但歷來被奉為正朔,君臣和睦,我死了之後,千萬不要伐晉。我們國內的鮮卑人、羌人都是投降過來的,他們遲早會成為隱患,你要一步步把他們剷除掉,國家才能安寧。

寥寥數語之後,王猛就斷氣了。這裡面一共講了兩層意思,第一層,不要伐晉,第二層,把國內的鮮卑貴族、羌人貴族慢慢除掉。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可惜的是,苻堅沒有放在心上。


公元383年,前秦天王苻堅統率97萬大軍,大舉伐晉。他要在自己的手上完成統一天下的千秋偉業。


戰爭之前,苻堅就伐晉一事召開了討論會,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出乎意料的是,幾乎所有的大臣都反對出兵,主要理由有三,第一,晉有長江天險,第二,晉國內部和諧,沒有可乘之機,第三,謝安、桓沖等人是非常厲害的人物,有他們在,想要獲勝很難。


苻堅很憤怒,他說:人多口雜,還不如我自己來決定!


於是他宣布散會。卻單獨留下他的弟弟苻融,想跟他單獨探討。


但是很明顯的是,苻堅根本就不是要探討,他只是想尋找支持他的人而已。因為在苻融表示反對之後,苻堅再次大怒。

他說:我們有百萬大軍,輜重武器堆積如山,難道滅不了晉嗎?


除了他們之外,苻堅的太子、後宮的妃子都竭力表示反對。


苻堅非常不解,大軍壓境,如風吹殘葉,大家為什麼要反對?


還好,苻堅所需要的支持者終於出現了。


前燕降將、鮮卑貴族慕容垂說:以強並弱,是自然規律。如果大王你英明神武,又有百萬大軍,手下的將領都像白起、韓信一樣,小小晉國,還會平不定嗎?司馬炎統一東吳就靠了杜預、張華這兩三個人而已,你的決策又何必需要所有人都支持呢?


苻堅大喜,說:能跟我平定天下的,只有你一個人了。


從後來的情況可以知道,慕容垂之所以支持苻堅,是別有用心的。


東晉的桓沖先發制人,一舉攻克了前秦的好幾座城池。


苻堅就派苻叡和慕容垂率領五萬兵馬去救援。不得不說,慕容垂確實具備很強的用兵之才。他採用疑兵之計,命令每個士兵扎十個火把,在夜間點亮,結果形成了光照幾十里的場面。


東晉的將領桓沖被慕容垂的聲勢所震懾,不敢交戰,就撤回了南方。

天王苻堅下令征伐晉國,規定全國範圍內十丁取一。最終募集到的總兵力為步兵60多萬,騎兵27萬。十丁取一,意思就是成年男子十個裡面徵召一個當兵入伍。這在古代算是非常寬鬆的了,在戰事緊張的時候,三丁取一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由此可見,前秦的國力之強大。


在出征之前,苻堅還下令:任命司馬昌明為尚書左僕射,謝安為吏部尚書,桓沖為侍中,給他們把房子蓋好。


來了之後,直接拎包入住嗎?


司馬昌明是東晉皇帝,謝安和桓沖都是東晉的重臣。什麼情況?


這一方面體現出苻堅的狂妄自大,另一方面體現出他在對待政治問題時候的優柔寡斷和婦人之仁。從前對待慕容垂、姚萇等仇敵的時候,他就一再如此,非但對前事既往不咎,而且高官厚祿予以重用。


前秦的軍隊非常龐大,東西相距超過一萬里。苻堅命令苻融先率領30萬大軍作為先鋒。


東晉頓時陷入恐慌之中,他們所派出的軍隊數量總共才8萬人。先鋒指揮官謝玄非常害怕,就去問謝安到底怎麼辦。謝安非常鎮定自若,說已經安排妥當。然後居然郊遊、聚會、下棋,一如常態。謝玄不死心,又請張玄幫他打探一下。張玄平時的棋藝是超過謝安的,但由於擔心戰事,竟然連連被謝安打敗。下完棋後,謝安又繼續遊山玩水,深夜才回去。


他的這種行為很明顯是在穩定人心,不過也能夠看得出謝安的老成持重和極強的心理素質。


遠在荊州前線的桓沖對於前秦的進攻也非常擔心,他派了3000精銳去保衛京師。謝安堅決不要,說:我們已經安排妥當,兵力和武器一點都不缺。


桓沖聽說後,發出感嘆:謝安確實有宰相的度量,但他不懂軍事,大敵當前還遊山玩水,派出去作戰的人都是沒有經驗的後生小子,兩方的兵力相差這麼懸殊,看來我們要亡國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前秦的苻融很快攻克了壽陽,東晉將領胡彬就撤退到硤石。苻融於是進攻硤石,將之圍困。


東晉方面對此也做出反應,征討大都督謝石和前鋒都督謝玄率兵去救援。不過,前秦對此早有防備,將軍梁成早已率5萬人在洛澗淮河一帶布防,以阻止東晉援軍。


胡彬軍的糧草已盡,派人向謝石求援,報信的人被苻融俘獲了。


苻融非常興奮,因為他從中了解到敵軍的兵力不多。於是,立刻報告遠在後方的苻堅:敵軍人少,趕緊派大軍過來,我怕他們跑了。


苻堅得到消息後大喜,他作出決定,拋下大軍,自己率領輕騎兵8000人晝夜不停到前線和苻融匯合。


於此同時,苻堅還派人去向謝石勸降:強弱懸殊,還不如早點投降!


這非常符合苻堅的一貫作風,他對待仇敵、俘虜都是非常優厚的。我相信如果謝石投降了,待遇不會差,京城的官位和正在建造的房子都會給他。苻堅一直以來採取懷柔的政策對待敵國的用意也正在方便誘降吧。


但是很明顯,謝石不會投降的,至少不可能不戰而降,因為沒有人會做出這種令人恥笑的行為。更何況,苻堅所派來的勸降使者是朱序。

朱序何許人也?原來是東晉將領,在戰敗後投降了前秦的。苻堅對待他非常好,任命他為度支尚書,類似於今天的財政部長。


苻堅的意圖很明顯。你看,他來了都能當上大官,你要是來,我更不會虧待你!


沒想到這個朱序卻心懷不軌,他向謝石泄露了前秦的軍事機密,他說:如果秦國的百萬大軍都到了,你們肯定打不過,要打就趁現在,他們還沒有完全集結,先打敗他們的先鋒軍,然後再見機行事。


很多人說朱序當初的投降是詐降,是過去當間諜的。這一點我不認同。他的戰敗和投降都是迫不得已的。一個人詐降不可能「詐」好幾年的。時間已經過了很久,朱序早已不再是東晉的人。


那麼他為什麼要跟謝石說這些呢?我覺得跟慕容垂、姚萇等人是相同的。他們都看出了前秦帝國的潛在危機和苻堅的狂傲自大,在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


這時候,東晉軍中出現分歧。謝石聽說苻堅已經親自到達壽陽前線,非常害怕,想要採用扼守防禦的戰術,企圖消耗前秦的鬥志。而另一將領謝琰則勸謝石採納朱序的建議,立即發動進攻。


終於,謝石被說動了。


於是,謝玄派將領劉牢之率領5000人強攻駐紮在洛澗的梁成軍。劉牢之手下的部隊是東晉的最精銳部隊,他們都是從北方逃亡過來的,他們一直想著要攻回北方,重歸故土,在歷史上被稱作「北府兵」,戰鬥力非常強。


結果在劉牢之和他的北府兵的猛攻之下,梁成軍大敗,梁成本人也被斬殺。劉牢之派兵切斷敵軍渡過淮河的歸路,使得前秦軍大潰,跳河者無數。


這一戰前秦軍死傷1萬5千人。

謝石率領大軍水陸並進,和前秦大軍對峙與淝水。


苻堅很震驚,嚇得出現了幻覺。他和苻融登樓查看晉軍的陣容,看到對面山上的草木都以為是敵軍,非常擔憂,說:敵軍怎麼這麼多?一點也不弱啊!


這就是成語「草木皆兵」的來歷。


到目前為止,不過是勢均力敵。前秦雖然輸了一陣,也並不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大局。應該說,到了這個程度上,戰略上的優勢就開始失去作用,真正決定成敗的還是戰術上的細節,將士的勇猛,雙方統帥的高下優劣。


誰能把握住時機、戰機,誰就會有更大的贏面。


前秦和東晉兩軍就這樣對峙在淝水的兩岸,雙方都不敢貿然發動進攻。兵法有雲,半渡而擊。渡河的過程中,軍隊對陷入短暫的慌亂之中,如果被敵軍趁機進攻,將會形成潰敗。


這個時候,東晉謝玄向前秦提出建議:你們遠道而來,卻在河邊築防,一副要打持久戰的樣子,根本就不想速戰速決嘛,我建議你們能夠往後退一點,讓我們能夠渡河,這樣就可以一決勝負了!


前秦的將領都反對,他們說:我眾敵寡,只要能夠堅守住,就萬無一失。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然而苻堅卻說:我們不妨就退後一點,讓他們渡河,等他們渡到一半的時候,用騎兵衝擊,可以一舉得勝。


苻融也表示認同。於是就下令讓士兵退後。


這就是一道非常普通的後退的軍令。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產生了致命的後果。


前秦軍的軍隊陣容太大,前後相距太遠,不能完全通曉情況,後面的士兵看到前面的士兵都後退,非常疑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而此時,朱序再次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所在的位置較為靠後,看到軍士疑惑,就趁機大叫:秦軍兵敗,快跑!


朱序作為一個將領,手下是有一部分兵力的,他很容易就能煽動這部分人。繼而整個後軍對被帶動也就不足為奇了。


於是,前秦軍就在這樣糊裡糊塗的情況下,大亂失控,各自逃竄。


苻融大驚,立刻騎馬追趕重新發令,想要穩住陣腳。但此時軍心已經崩潰,根本無法控制。苻融本人也在亂軍之中被踐踏落馬。


晉軍看到局勢突變,立刻渡河追擊,將落馬的苻融斬殺。秦軍主帥被殺,如此一來,更加全面崩潰,自相踐踏。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前秦軍幾十萬大軍居然就在一瞬間土崩瓦解,令人愕然。逃跑的士兵,聽到風吹的聲音和鶴的叫聲,以為是晉軍追殺,晝夜不停的逃亡。成語「風聲鶴唳」就出自於此。

這一戰,秦軍自相踐踏而死、被斬殺而死、露宿野外凍死餓死的,據史書記載有十之七八。


而此戰過後,盛極一時的前秦帝國也土崩瓦解。天王苻堅被羌人姚萇殺死,而慕容垂帶領自己的手下重建了燕國,北方重新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割據局面。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


我們後人看歷史,一定要站在一種公正的立場上來看,才能夠有更多的收穫。苻堅作為消滅北方數國,完成局部統一的雄偉帝王,想要建立大一統的不世功業,這是能夠理解的,也算是一種偉大的追求。


當時有很多人都聲稱晉朝才是正統,而前秦只不過是少數民族所建立,不可能取代晉朝。這種想法當然是略顯迂腐的。苻堅說:劉備是漢室正統,他的兒子劉禪還不是被晉武帝司馬炎給統一了嗎,正統有什麼用?很明顯,苻堅作為一個具有開明思想和雄心壯志的人,當然是不會認同。所以,我在這裡,對於苻堅想要追求這樣的功業,表示理解。人追求夢想,是沒有錯的。


也有很多人說,國內有這麼多人反對,尤其是國家中的忠臣、最傑出的大臣都表示反對的時候,反對肯定有理。我對於這種看法也是不太認同的。大家都反對,這件事就一定錯了嗎?真的未必。明成祖朱棣成功奪得帝位之後,想要把都城遷到北京去。當時就是舉國反對,反對的理由也很成立,勞民傷財,不如休養生息。但朱棣一意孤行,最終還是遷都了。後來,在明成祖朱棣的六次北征蒙古的戰爭中,遷都的作用體現了出來。直到明朝的滅亡,我們都能夠看出,以北京作為首都,對於在軍事上防禦北方少數民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云亦云,這件偉業能成功嗎?


所以,我並不否定苻堅的想法。只是他的戰略或者戰術方面出現了差錯。當時的情況非常像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苻堅就好比袁紹,而東晉就好比曹操。苻堅有大軍將近百萬,而東晉不過其十分之一。但東晉君臣相得,上下一心,戰鬥力並不弱。反而是苻堅這邊,兵多而不整,將驕而志怠,苻堅本人也是志大才疏,不諳于軍事。


官渡之戰的時候,沮授給袁紹獻上了一個非常完美的戰略,他說:曹操的士兵非常精銳,但我們兵多糧多,可以跟他們打消耗戰,不斷派兵南下襲擾他們,不出幾年,曹操就會疲憊不堪了,那時將不戰自潰。可惜,袁紹沒有聽從他的,只想著儘快決戰,終於在戰鬥中被曹操尋找到破綻一舉擊敗。這種情況在兵法上,就是沒有將戰略優勢,轉化為戰術優勢,最終敗北。


苻堅的情況非常相似。無論在兵力還是國力上,前秦都是佔據絕對優勢的,但他妄圖一戰定乾坤滅亡當時還沒有呈現出敗象的東晉,這無疑是非常冒險的。當他捨棄戰略優勢,而寄希望與軍事本身之時,戰術的勝敗就顯得至關重要。而戰爭的指揮官的優劣、士兵的訓練程度這些具體戰中的細節將會更大程度上左右戰局的成敗。苻堅的選擇,無疑是將獲勝的概率變小了。這正如兩個實力相差懸殊的人下棋。實力越強的人總是希望下的局數越多越好,而實力弱的人就希望一局定勝負。因為一局定勝負,會增加不確定性和偶然性。


苻堅摒棄戰略攻勢,而直接採取戰術對決的方法,就是這樣的一局定勝負的下棋方法。

淝水之戰在軍事史中也非常著名,有典型的意義。它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決戰的意義。


不過,前秦的士兵訓練程度也是這場戰爭的關鍵,很顯然他們對於指揮、軍令都非常生疏,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可想而知。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慕容垂了,前秦的大軍潰敗,而他手下的3萬人卻井然有序,絲毫無損。可見一個卓越統率對於軍隊的重要性。


很顯然,苻堅的軍事統率能力是他的短板。在他還沒有失去王猛的時候,他的所有一切缺點都得以被掩蓋,使得他展現出一個千古一帝的偉大形象(柏楊稱之為中國五位大帝之一),而一旦王猛死去,他的缺點就暴露無遺,甚至致命。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劉弘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弘文 的精彩文章:

朝廷缺錢,用十萬餉銀招降流寇,流寇拿了錢馬上反叛,愚蠢的明朝
此人用兵如神不下韓信、衛青、岳飛,但臭名昭著,中國史上只有他

TAG:劉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