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靈魂」有星巴克香氣的「中產」

「靈魂」有星巴克香氣的「中產」

朱傑

周三「朱傑傳播課」,與您相約

博士,副教授,男,1981年生,湖北宜昌人。上海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現任教於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

空·

GIF

年關將近,大家都要總結——繼往開來嘛。

星巴克的2017年度總結,就很讓人稱羨:下面,我們「用數字說話」

據報道,星巴克2018財年第一季度(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凈收入達到創紀錄的60億美元,同比增長6%。相比之下,中國業績增長強勁:中國同店銷售增長6%,凈收入增長30%;2017年,中國/亞太地區貢獻了近17%的營收。

報告期內,星巴克在全球新開了700家門店,在中國創紀錄地新開了188家門店,新進入7座城市;中國市場目前已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每15個小時,就有一家星巴克門店在中國開張」。這是星巴克官方對其在中國擴張速度的描述。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國際貿易中心開設了中國大陸第一家門店;如今,它已經有超過3000家門店。

報道稱,星巴克正在把自己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對於很多人來說,星巴克的社交屬性和休閑屬性,是他們經常光顧的原因——約人見面,不知道去哪兒,就去星巴克:星巴克已成了碰頭地點的不二選擇。

不僅如此,星巴克在廣州和深圳還開了寵物特色門店,店外設有萌寵休息區;它還提供「爪布奇諾」:一種可以給寵物適量食用的飲品。

根據這個報道的說法,星巴克正在成為中國「中產」的標籤,所以,可能最為盛產「中產」的上海,就成了星巴克布局的重中之重:它在那裡擁有600多家門店,它們構成了星巴克華東區的半壁江山。

星巴克全球首席執行官凱文·約翰遜自然是明白人,他說,201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1萬億美元,許多經濟學家預計 2021年中國的GDP將超過15萬億美元。屆時,中國的中產階層群體將迅速擴大,預計消費人群將達6億,幾乎是美國總人口的兩倍。

而星巴克,已經為這預計的6億中國消費人口,謀劃好了5000家門店的藍圖。

這畫面很美有木有?

GIF

但是說來慚愧,我不知道「中產」是個什麼東東:我的「惡趣味」,就是跟著網友的評論瞎起鬨。

比如,有網友評論說,星巴克,那就是個能喝咖啡的照相館!有人更加簡單粗暴:星巴克,那不就是「裝逼」的地方嗎?跟「中產」有個毛線的關係呀!

跑到星巴克,點一杯咖啡,找好位置、調好角度、擺好pose,「自拍」先來一發,再配上或感傷或高冷或孤寂或慵懶的文字,發到票圈裡,你瞬間就會很「文青」、很「優雅」、很「中產」!

連「靈魂」都透著星巴克的「香氣」!

這其實,就是星巴克「社交屬性」或者「休閑屬性」的一種。

但是如果回歸最為簡單的「使用價值」層面,喝咖啡和喝白開水,從「功能」上講,似乎沒有太大區別——我們很難想像,你喝個白開水,還會發個自拍。

那麼,喝咖啡、喝星巴克咖啡,怎麼就能跟「社交」、「中產」甚至「生活方式」掛上鉤呢?

先說「喝咖啡」這件事——英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吉登斯有過研究,他說,怎麼看待「喝咖啡」這事兒,可是要考驗你是否具備「社會學的想像力」了。

比如,對於很多西方人來說,早起一杯咖啡,是日常生活的「慣例」,代表著新的一天的開始,所謂「習慣成自然」;而你約人在咖啡館見面,更多具有某種「儀式感」,因此重要的不是喝什麼,而是在哪兒喝、以什麼方式喝。

有人說了,咖啡的作用是「提神」、是「緩解疲勞」,但另一方面,咖啡也會上癮:我們當然也知道,會讓人上癮的東西很多,比如毒品——但「朝陽區群眾」顯然不會因為你在喝咖啡(甚至「聚眾喝咖啡」)而去舉報你。因此問題在於,同樣是「上癮」,我們是怎麼將咖啡與毒品區分開來的?

還有,喝咖啡事小,(往往是不平等的)全球貿易事大:咖啡的主要出產地,是南美、中美、非洲和亞洲的所謂「不發達國家」;而消費咖啡最多的地方,主要是美國、德國、法國、韓國、日本等所謂「發達國家」——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沒有當年的「全球殖民體系」,西方人會不會像現在這樣,「天生」就愛喝咖啡,這還真不好說。

一旦引入這些一點也不「優雅」和「文藝」的話題,我們就需要追問:

富裕與貧窮之間的商品交換是如何進行的?這其中又存在怎樣的權力關係和利益分配格局?或者,咖啡的生產與消費,與「全球勞動分工」以及「世界經濟體系」之間,是什麼關係?等等。

你很不屑:喝個咖啡嘛,想這麼多幹嘛?又是追問又是批判的,煩不煩?!

好吧,我承認這樣的確有點煩,但是很多事情,它其實是這樣的:你知道或者不知道,它就在那裡。你可以假裝看不見,或者真就看不見,但它的確就在那裡,即使像個「幽靈」。

好吧,我們去星巴克喝咖啡。

我是24k純屌絲,對於星巴克,我只有一個感覺:貴!

前幾年有個報道,針對的就是星巴克在華營銷的「暴利」,比如,一款在倫敦售價3.81美元的星巴克咖啡,到了北京就變成了4.81美元,提價26%;而一杯中杯拿鐵咖啡的物料成本,其實不足5元。

這事兒一出來,有人叫好,說不必「崇洋媚外」,「洋玩意」就一定要貴嗎?其實是層層加價、坑蒙拐騙!

當然也有很多人不以為然:有人願打、有人願挨,「存在即合理」——「市場經濟」嘛!這麼多人覺得去星巴克「有品位」、「有腔調」、「上檔次」,那就說明它「的確」是高大上的。

但是如果就像吉登斯說的,西方世界的「咖啡癮」不僅是很晚的事情,而且還摻雜著無數的血腥和暴力;如果星巴克與「品味」的聯繫,是很晚才被建立起來的,且一人之「品味」,很可能就意味著他人之「苦辛」;如果與淮海路上星巴克里「中產」的「腔調」與自矜相輝映的,是「非高端」人群的朝不保夕和戰戰兢兢——那麼,你的「靈魂」里透出的星巴克咖啡的香氣,還真的那麼香嗎?

編輯:鸚哥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社科 的精彩文章:

生態循環農業讓農林廢棄物實現多元化利用
韋執誼:立仁義裨教化的兩朝宰相

TAG:海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