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地震中逝去的5名北京人

台灣地震中逝去的5名北京人

2月6日23時50分許,台灣花蓮發生6.5級地震,目前已致17人遇難,其中9人為大陸遊客。

這9名大陸遊客均住在倒塌的雲門翠堤大樓——這棟13層的大樓一側,3層以下成為廢墟,其中2層的民宿位於受擠壓處,最為嚴重。

其中,此前5名失聯的大陸遊客均來自北京,系一家人,為祖孫三代。他們被困於傾塌的樓體中,經探測均無生命跡象。

重案組37號獲悉,丁某昌老兩口是交通公路方面的研究員,女兒婚後生了個兒子,怕吵到樓下,他們專門鋪了地毯和膠皮墊。「每次見面,小外孫都會問候;當前後腳進單元門時,他們女兒都會開門,等我先走。」老同事、鄰居張浩感慨,以前工作時交集比較少,反倒是退休後發現,遠親不如近鄰。

全文2786字,閱讀約需5分鐘

花蓮地震救援現場。

「3層以下成為廢墟」

花蓮地震中4處建築物倒塌(傾斜),其中雲門翠堤大樓是最高的,共13層。

「整棟大樓包括地上12層和地下一層,樓體一側可見較為完整的是3層及以上,以下均已成廢墟。」現場目擊者介紹,樓體傾塌後,3層以下受到擠壓,其中2層名為漂亮生活會館的民宿影響嚴重,多名遊客受困。

手機地圖搜索顯示,該會館已關閉。查閱網上僅有的相關信息可知,會館鄰近花蓮火車站,2008年開業,共有20餘間房,所留電話已無人接聽。

花蓮發生6.5級地震,雲門翠堤大樓傾倒。新華社發

參與救援的工程師鞏保安提供的大樓2層橫截面圖顯示,整層有201、202、203、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5、216、217、218、219、220號共18個房間,圍繞成一長條不規則環形。

7日晚,住在207房的余女士經搶救無效去世;8日早,205房的另3名大陸遊客被救出時已無生命體征。另據圖片信息顯示,203房內有5人,狀況不明。

示意圖中,三個房間相鄰並依次排列。知情人介紹,大樓傾塌與地面形成夾角,203房間恰位於受擠壓處,最為嚴重。

8日16時許,土木工程師鞏保安來到雲門翠堤大樓。據他描述,大樓與地面形成60度左右夾角。其間餘震不斷,4級以上地震超過5次。「每次發生時,人甚至無法在平地上站穩」。

救援人員進入傾倒的花蓮雲門翠堤大樓救援。新華社發

知情人士介紹,每當餘震發生,搜救人員需立刻撤離,中止搜救工作。與此同時,樓體與地面間的夾角不斷縮小。因樓體堅固性差,不宜採用大型設備作業。而受到擠壓後,牆體結構都混在一起,可施展空間非常小。搜救人員只能手持破拆裝備,進入樓體夾縫,一點點徒手將碎片拆除,進度緩慢。

當天20時,鞏保安稱,現場以全部救援力量集中突破203。由於塌陷,三樓的天花板貼近二樓地面,救援人員於三樓位置打穿一小洞,由此可見203房的床鋪,但仍未發現失聯人員。

「此前認為入住203的4大1小房客,經調取民宿電腦登記顯示,確認最後入住房間號為201」。鞏保安說,救援人員隨後將目標轉向201。

5名北京遊客遇難

花蓮縣消防局局長林文瑞介紹,根據從地下室挖掘出的監視器顯示,確定5人受困位置在201房。「他們在6日全部進入房間,直到地震發生時沒有出來。」

5名北京遊客確認住在201房間。

受餘震影響,傾塌的樓體與地面夾角越來越小,隨時有倒塌的危險,搜救進展緩慢。

探員從北京市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處獲悉,5名來自北京的遊客失聯,分別為丁某昌(1942年生)、丁某慧(1978年生)、楊某某(2006年生)、何某華(1943年生)及楊某(1979年生),事發時住在雲門翠堤大樓2層民宿,是一對夫妻帶著爸媽和孩子。

9日21時40分許,海峽交流基金會相關負責人回應,失聯的北京一家五口確認遇難。「能看到遺體被壓在建築下,確認是丁先生一家,救援挖掘工作仍在進行。」

10日14時29分,北京市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稱,其中兩人遺體被找到。「救援隊多次嘗試,終進入到201房間,首先發現一名成年男性遇難者,被壓在倒塌的樓板和彈簧床下。隨後,搜救人員在他身邊發現另一位受困人員遺體,為一名小孩」。

花蓮地震救援現場。 參與救援的工程師鞏保安供圖

花蓮縣消防局局長林文瑞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經過幾次努力,嘗試從203房間和樓梯間打進去,兩度遇到大梁而無法進入。又嘗試從四樓打穿至二樓,成功進入房間,發現兩名受困人員。」他說,二人經現場醫療人員鑒定已死亡,有受傷跡象。

2月10日18時許,探員從海峽交流基金會處獲悉,5位北京遊客被困於傾塌的樓體中,經探測均無生命跡象,目前3人遺體已從201室被挖掘出。

花蓮殯儀館證實,被找到的3具遺體身份分別為丁某慧、楊某和楊某某,系祖孫三代中的女兒、女婿和外孫。

有禮貌的「好鄰居」

「看到丁老先生的名字還不敢相信,直到他妻子的名字出現才覺得不會錯。」新京報評論部校對組工作人員發現,遇難的北京一家5口中,丁某昌、何某華是報社熱心讀者,經常為報紙內容「挑錯」。

她介紹,丁老先生是訂報老客戶,經常通過挑錯熱線反饋。印象中,他知識面很廣,從天文地理,前沿科技到國際政治都很了解。

他每次不是簡單地指出錯誤,還會把來龍去脈詳細地解釋清楚,真心希望年輕的記者編輯了解透徹後能做得更好,「得知會處罰編輯後,他還表示抱歉。夫妻倆都特別善良,隨和,認真。」她說,得知失聯消息後自己很震驚,撥打此前他們預留的電話號碼,顯示「已關機」。

花蓮地震救援現場。 參與救援的工程師鞏保安供圖

10日下午,重案組來到丁某昌於北京海淀區的住所。家中大門緊閉,樓下鄰居張浩表示,自己與丁老先生樓上樓下住了二十多年。此前,二人是一個單位的同事,辦公室也是樓上樓下。

「女兒女婿每年都會領老兩口出去玩,這兩天聽著樓上沒動靜,估摸著是出去了。」他回憶,直到6日晚,有人敲門詢問是否認識他們一家的親屬,他才知道丁某昌一家人是去了台灣。

張浩說,這幾天自己一直關注著台灣地震的新聞。一開始並沒有通報大陸遊客傷亡,心裡還有些許僥倖,覺得他們一家人不會出事。直到後來得知,丁某昌一家五口失聯,再到遺體被發現。

地震發生後,花蓮當地柏油馬路遭到不同程度破壞。新華社發

丁某昌兩口子都是交通公路方面的研究員。「工作上精彩,生活上本本分分一輩子,口碑很好。女兒結婚後生了個兒子,我們都喜歡這個可愛又漂亮的寶貝,每次看到我們都叫著問好。」10日,他發了條「悼念我二十多年的老鄰居」的朋友圈。

他記得,丁家這個小外孫出生後不久,哭鬧聲不斷。稍微大一點後,玩具車掉在地板上,「乒鈴乓啷」,住在樓下聽得很清楚。張浩說,儘管一再說自己不在意,但每次出門碰見時,他們總會道歉。

後來,樓上就在家中鋪了地毯和膠皮墊,還會再次跟鄰居確認「還能聽到嗎?」張浩說,以前工作時比較忙,經常出差,再加上不是一個研究所,交集比較少。反倒是退休後發現,遠親不如近鄰。

他感慨,不僅老兩口人不錯,其女兒和外孫也很有禮貌。每次見面,小外孫都會問候「張爺爺好。」當前後腳進單元門的時候,女兒小慧都會開門,等自己先走。「有時候他們走在前頭,離得還遠,還支著門等我先進去,自己只能抓緊跑兩步。」

家住同一小區的丁大姐也感慨,之前每天都打照面,好好的一家人說沒就沒了。「這兒就我跟他們兩家姓丁,之前還開玩笑,說我們就是一家人。」她說,自己和何某華固定每周二上午9點到11點都會去居委會唱歌。

「她唱歌特別好聽,經常領頭唱。」丁大姐手機里仍保存有多段此前排練和比賽的視頻,其中一段於2017年5月鮮花文藝匯演的視頻中,何某華身著紅色上衣,站在最右一側,剪著短髮,神情專註。

花蓮地震救援現場。 參與救援的工程師鞏保安供圖

她坦言,在得知遇難的消息後,自己一宿沒睡。一邊翻看著以前的視頻,一邊回憶與丁老先生一家接觸的種種,然後拿出手機查詢「台灣地震」最新消息,「一直覺得還有一線希望。」

張浩也說,之前一聽到樓上有聲音,就知道他們在家。但得知遇難消息後,自己還是不敢相信,「昨晚閉著眼睛還想著,是不是能再聽到什麼聲音。」

新京報記者 潘佳錕 實習生王苑錕

編輯 李驍晉

校對 郭利琴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以下為推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案組37號 的精彩文章:

廣東一公安分局29名民警充當涉黑組織「保護傘」 參賭、隱瞞犯罪、物證丟失……
兩度死緩終還清白獲賠60餘萬,盧榮新:還有人覺得我是罪犯

TAG:重案組3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