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不苟的國學大師劉咸炘
GIF
文 ? 桑瑜
圖 ? 網路
世人皆知蜀道難,今日尤嘆劍門險。劍門關素有「蜀門鎖鑰」之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要衝。
許多來劍門遊覽的遊客,都會慕名去找尋和瞻仰一處「直方大」碑刻。
「直方大」出於《周易?坤卦?六二》爻辭,本狀寫大地山川平直、端正、正大的特徵,題寫在此一是寓意劍門關的格局,二是寓意從政者的應有風範。
此碑為近代著名學者劉咸炘先生所書。1932年,劉咸炘來到劍門關,有感於劍門關的雄險,題下了這「直方大」三字。
劉咸炘(1896~1932)
劉咸炘,字鑒泉,別號宥齋。清光緒丙申年(1896年)出生於成都純化街「儒林第」祖宅。他的祖父就是被稱為「槐軒先生」、「川西夫子」的清代著名思想家、理學家劉沅,曾召集修建黃忠祠、主持修繕武侯祠。
劉咸炘32歲自題像
劉咸炘自幼受家學熏陶,先跟著兄長劉咸滎學習,後者很快就招架不住,對父親劉梖文說:「四弟聰慧異常,所問輒博而深,吾不能勝其教也。」於是劉梖文親自施教,閑暇時間則聽其自修。
據後輩所作傳略中記述,劉咸炘「幼絕聰慧,初學步即喜書,四齡即常難於父。」,4歲孩子已經可以向父親提問。5歲時,每日觀察雞群,模仿《史記》寫下《雞史》。9歲時,更加篤學好問,每天讀書達數十冊,族人給他取了個「老秀才」的綽號。15歲時,開始研讀《文心雕龍》並作札記。此後治學更加精勤,閱讀了大量書籍,包括四部之重要典籍,旁及歐美名著。他所遺留的23000餘冊中西藏書,絕大部分書中的書眉、副頁都有他寫的批語。18歲時,父親病逝,由其從兄、成都尚友書塾創辦人劉咸焌授業,開始研究古文的格調並詳細研讀東漢班固的《漢書》,隨後又研讀清代章學誠的《文史通義》。22歲時,撰成《漢書知意》四卷,後來在刻苦研討中國古代史籍的基礎上,又相繼寫下《太史公書知意》、《後漢書知意》、《三國志知意》等史學論著。
劉咸炘自幼研習古文,卻並不故步自封。1919年「五四運動」後,劉咸炘用白話文進行創作,著《白話文平議》,後又以白話文著《該吃陳飯》、《瞽叟殺人》、《孟子齊宣王章說話》等。1924年,他結合政事、民俗編寫《蜀誦》,送請四川省通志館館長宋育仁閱讀。宋育仁看到他的文稿之後,大為讚揚,即將稿本交給通志館全體人員傳閱,以此為楷模撰擬《四川通志》。
劉咸炘善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精,15歲即以書法教人。著有書法專著《弄翰餘瀋》獨樹一幟,提出「華夏藝術,書畫並重,而書之變化尤多」。
劉咸炘為人師表,循循善誘,誨人不倦。1916年,劉咸炘任教尚友書塾,制定書塾教學課程和書塾章程,並負責四部中的史、子兩部教學。1925 年創辦國學雜誌《尚友書塾季報》。1926年,張瀾任成都大學校長, 廣聘著名學者任教,劉咸炘先後兼任成都敬業學院哲學系主任及成都大學、四川大學教授。他主講尚友書塾時,有許多大學的學生要求到塾內聽課,他特為這批人在星期天講課,稱為「塾外生」。他在四川大學講課,聽講者也是擠滿教室、環立窗外。在此期間,他與吳虞、李劼人、吳芳吉、劉復、盧前、彭芸生、唐迪風相識交往。
豌豆藤纏麥穗長,林邊路濕漏晴光。
菜花深處多蒲笠,一隊兒童上學堂。
——劉咸炘《二月郊行》
劉咸炘批改學生作業
1932年,劉咸炘病逝,年僅三十六歲。他一生勤奮筆耕,著作等身,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在中國近世學術史上,劉咸炘是一位罕見的天才,亦是長期湮沒的國學大師。他的學術淵源頗為特殊,既承傳了祖父劉沅的經學,崇尚章學誠的史學,又吸收了西方學術。他在1922年概括提出學理的十對範疇:陰陽、虛實 、源流、始終 、古今、來往、南北、東西、同異 、公私 。他欲使之合一,「推十合一,執兩用中」, 故其整個著述名為《推十書》,他的書齋也以「推十」命名。
劉咸炘終其一生足跡未嘗出川,然而其學名卻早已為時人所推。梁漱溟曾對人說,我到成都唯一想去的地方就是武侯祠和劉鑒泉先生讀書的地方。陳寅恪抗日戰爭時期來蓉講學,搜訪購買劉咸炘著作,遍及成都書肆,謂其識見之高,實為罕見。蒙文通與劉咸炘有君子之交,曾經慫恿他修宋史,亦謂「其識駸駸度騮驊前,為一代之雄,數百年來一人而已」。意思是說他是後來居上,數百年才出的人才。錢穆在台灣曾對學生說,若見劉咸炘的著作,「應仔細翻看」。
2005年,《推十書》(增補全本)20冊被確定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同時列入《巴蜀文獻集成》,繼《槐軒全書》之後,成為蜀學最重要的學術著作之一。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方誌金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