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破溝通障礙,晉陞社交達人!

打破溝通障礙,晉陞社交達人!

近幾年國內興起了一種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社交恐懼症,主要表現為對於在陌生人面前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心理學認定為社交焦慮失協症。

然而即使在這樣權威的心理學認定下,依然改變不了大眾對於這種心理疾病冠以「矯情病」的稱呼,他們認為所謂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不過是膽小和內向。

美國心理學家經研究發現,有35%的社交恐懼症患者是心理社交因素產生的(其他概率以基因遺傳為主),「心理社交因素」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經歷過來自於家庭給予其性格上的壓抑和在社會中與人交往時受到過挫折。

更可怕的是,這種病症在當今社會中已經越來越普遍。

這是溝通暴力在我們生活中所帶來的惡劣影響,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馬歇爾盧森堡認為溝通暴力包含了「身體的暴力」和「隱蔽的暴力」兩種。「身體的暴力」即是打罵和其他形式的身體虐待,「隱蔽的暴力」更多地傾向於精神上的傷害,例如貪婪、憎恨、侮辱、輕蔑、諷刺和種族歧視等等。

溝通暴力帶來了溝通上的障礙,我們的心也就漸行漸遠。我們經常在無形中傷害了他人而不自知或者被他人傷害而選擇逃避溝通。我們常常通過指責他人試圖讓他們改變,採用打罵的方式希望孩子能改正陋習,而大多數人憑藉自己的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對壞人嗤之以鼻,對好人拍手稱讚。

但我們並沒有想過我們的指責會給他人帶來多大的傷害,他們會因為被指責而自卑、屈辱和充滿了憤怒;孩子則會因為打罵從小在心底里根植暴力能夠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卻難以體會到父母的愛。

非暴力的溝通方式迫在眉睫,學會愛自己、愛他人,學會用非暴力的方式溝通,將溝通障礙轉化成我們手中的利器,為我們美好的生活助攻。

正如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所說「讓愛融入生活是我畢生的追求——我與他人情意想通、樂於互助。可是,由於主流文化的影響,我迷失了方向。於是,我想借非暴力溝通來看清並專註於自己的人生選擇。 」

雖然我們稱非暴力溝通為「溝通方式」,但它不只是溝通方式。它更是一種持續不斷的提醒,使我們專註於更可能滿足我們人生追求的方向。

馬歇爾·盧森堡作為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也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他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通過他本人50多年的實踐經驗和經歷,教會我們如何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學會愛自己

迫於學習和工作的雙重壓力,我不得不經常地做計劃,可是當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按時完成當天的計劃時,我通常都會感到焦慮、懊惱和自責。

但《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自責意味著:他們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錯的或不好的,他們應當為此感到痛苦。然而,可悲的是,許多人陷於自我憎恨中,而無法從失誤中獲益——失誤揭示我們的局限性,並引導我們成長。」

自責並不會帶來成長,反而會將我們陷入悔恨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即使確實有人做到了通過自責鞭策自己更加努力。但這種鞭策是在允許我們憎恨自己,憎恨自己的無能所以我要變得更加強大。若是因為羞愧而強迫自己去改變,這種負面心理勢必也會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

但是,出於對生命的愛去探尋自身的需要而去滿足才是更加愛自己的方式。

非暴力溝通教會我們如何愛惜自己:「愛惜自己的關鍵之一是同時包容那兩個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對過去的某種行為感到後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採取那種行為的『我』。」

失去朋友大概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失去自我會更可怕。請不要為了和他人良好地溝通而無底線地遷就,這甚至會導致他人看輕你。專註於自己的需要,同時兼顧朋友的需要,彼此健康互助,才能保持良性的友誼。若是所謂的「朋友」並不在乎你的感受,思考一下深層的原因再做打算。

充分表達憤怒,才能釋放壓抑的負面情緒。憤怒是容易讓人失去理智的,而失去理智意味著後果將不堪設想。但是充分地表達憤怒並不意味著要通過指責他人達到發泄的目的,這是在懲罰他人。

昂貴的手機被孩子扔進了水裡,此刻的指責打罵無濟於事,馬上撈出來拿去修理才是正事。充分了解憤怒的根源,不將責任歸咎於他人,專註自我未滿足的需要,將更有益於生活。

但是如果你認為充分表達憤怒很困難,那麼可以跟著馬歇爾盧森堡的四個步驟去做:

(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

(2)想一想是什麼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3)體會自己的需要;

(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學會傾聽

真正的傾聽其實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傾聽需要我們摒除一切成見和自我的價值觀,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這是一種需要我們刻意練習的能力,這種品質與理解和同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要做的只是「什麼都別做,就是站在那裡」。

同時,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可以使用疑問句給予對方反饋,引導對方充分地表達自己。

不要急於為了讓他人好受一點給出安慰和建議,因為在對方並沒有充分表達自己之前,我們的建議也許並不對路。就像是一個故事還沒有講完之前,我們就提前去猜結局,卻預料不到小說家的腦洞有多大,結局有多奇葩。

記住,當傾聽者的狀態也欠佳時,可以選擇大聲地說出來或先去尋找一種其他的方式調整好狀態再去試圖傾聽他人,這也是傾聽之前的必做之事,先學會愛我們自己。

學會愛他人

受到社會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影響,大多數人容易在無意識中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他人。

正是基於這一點,將暴力作為電視節目的「高潮」是很典型的現象。作者馬歇爾在書中列出了一個很典型的統計數據:在美國,在孩子們最可能看電視的時間段,有75%的電視節目在播放主人公殺人或暴打對方。看電視的人看的津津有味,是因為這個社會告訴他們,壞人應該被懲罰。

這種致力於滿足某種願望,卻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遠和傷害的行為,在非暴力溝通中被稱為「異化溝通」。

他們將人按照他們的道德標準分為「好人」和「壞人」,好人就應該得到獎勵,壞人就應該得到懲罰。但是這種異化溝通所帶來的後果是讓他人對我們產生敵意,而對溝通更加的不利。

另一種容易被忽略的異化溝通方式是強人所難。無論是請求幫助還是想要得到支持,都無法容忍對方的拒絕,比如想要得到朋友的陪伴,想要孩子聽話,卻因被對方拒絕而惱羞成怒,這種請求便成了威脅。

非暴力溝通認為,想要和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需要我們去傾聽他們,理解和體會他們的感受和需求,再去認真的思考,怎麼做能夠幫助到他們,這也正是他人所想要得到的。

想要正確地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可以按照馬歇爾在書中總結出的非暴力溝通最核心的四要素去做:

首先,留意發生的事情。我們此刻觀察到什麼?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說出人們所做的事情。要點是,清楚地 表達觀察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

接著,表達感受,例如受傷、害怕、喜悅、開心、氣憤等等。

然後,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

最後,提出我們具體的請求。

也許開始練習起來會很困難,人在憤怒或者情緒低落的時候很容易頭腦混亂。可以將要素寫在小卡片上,思緒理不清時拿出來看看。刻意練習多次後,學會溝通就不再是難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莉莉安護膚寶典 的精彩文章:

貴妃相伴君王側,愛恨綿綿無絕期

TAG:莉莉安護膚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