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持」二字,也許是中國女性最沉重的心理包袱
從小母親就告訴我,女孩子一定要矜持。然而越長大越覺得,矜持是女人最沉重的包袱。
忘了在哪裡看過,一個富商對他的女兒說,「一個高貴的女人,要像花苞一樣把自己包的緊緊的。」我母親想必會贊同他的觀點,因為在二十多年前,她就把「矜持」的觀念灌輸給我。
所謂的矜持,往往源自"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
中國人的男女大防,從小學時代就開始了。
小時候我一直當班幹部,和班裡的男生女生打成一片。有一年班長過生日,我準備給他送個禮物。我媽知道了讓我不要送,因為「女孩子要矜持」。當時我有點莫名其妙,我和班長那麼熟,天天一起上學放學,一起組織班級活動,送個禮物也是人之常情,這有什麼矜持不矜持呢?但是在老媽的強烈反對下我還是沒有送。第二天,班上一個很花痴的女孩默默把兩件禮物放在了班長的課桌抽屜里,因為她原本就名聲不好,導致她的禮物被班裡男生髮現了以後全部過來圍觀並大加嘲諷,班長也很沒有面子,當即表示和她毫無瓜葛。後來在班主任休假期間,因為一件小事,我們班男生還在黑板上寫字辱罵這個女生,把她欺負的不行,不得不讓隔壁班老師來參與調解。
小學生就有了「蕩婦羞辱」和群嘲的意識,可見我媽的顧慮並不是空穴來風。十來歲是少男少女剛有「避嫌」意識的時候,我也曾被傳出與班上幾個男生的「緋聞」,但我謹遵母親的教誨,絕不承認自己對他們也有好感。
我受母親的影響有多深呢?直到上了高一,見了班上男生迎面走來,如果對方不主動跟我打招呼,我就裝作沒看見——主動和男生示好太掉價了。甚至我喜歡的男孩給我打電話,響了兩次我沒有接到,卻絕對不會撥回去,只是內心盼望著他打第三次來。甚至後來他給我寄賀卡,上面寫了他的手機號,我也沒有打回去。
矜持讓我束手束腳
十八歲以後,我每次和哪個男孩稍微走的近一點,父母就要以准女婿的標準來衡量人家,對於那些覺得不適合結婚的,母親甚至連見面都不允許。記得大二那年我和老同學去香山拍照,我媽知道了就很反對,問我又不和人家交往,幹嘛要與一個男生單獨出去玩。直到參加工作,她打電話還經常問我和哪個男生出去了,為什麼要和不適合結婚的人交朋友,就不能和女生一起玩嗎?如果我總是和女生一起玩,她又擔心我怎麼不出去約會,要讓親戚給我介紹相親對象。她總是擔心我的名聲受損,影響未來嫁人的前途。
「矜持」二字,讓我糾結了至少有十來個年頭,從初戀開始便受盡了矜持的折磨。十六歲時,我喜歡上一個日語班裡認識的男生,後來我為了考北外從一中轉學到外語高中,剛好和他一個學校。那時候我們都喜歡動漫,有一次他讓我的同學轉贈給我一個cosplay的畫冊(那本畫冊定價對學生來說還是挺貴的,我絕對不會買),同學開玩笑說「你要當面致謝哦」,我一看這是一本拆封過的書,心想這肯定是看完不想要的才給我,糾結了一個中午,午覺都沒睡,又把它還給同學了,還說「麻煩你轉告他,很不巧我爸也給我買了一本」。真是個十分拙劣的借口,連我室友都看不下去了,說「你想這麼多累不累啊。」但我當時就是那麼糾結的一個人。
我最大的勇氣,也無非就是擦身而過的時候和他打個招呼,以及在人比較少的清真食堂看到他吃飯的時候走過去和他一起吃個飯罷了。整個高二下學期和高三,我就只「碰巧」和他吃過兩次飯。18歲生日我是在學校過的,請了一桌人吃飯,也想把他叫過來,我都寫好了「請柬」,但是去他班裡找他的時候他不在,我就放棄了。
因為這份矜持,我第一次真正的戀愛到了大三的暑假才開始。這段戀愛依舊是失敗的,在母親一再干涉下,我也總覺得他不夠好。父母一再過問我們戀愛的細節,甚至說「如果他不主動追你,不和你表白,就是不愛你」。在我的一再暗示下,他終於是和我表白了,並奇怪地問「我感覺我早就和你在一起了啊?」那時候我告訴他,女孩就是一定要有一個「名分」才會安心的。母親對於女性「不檢點」「不矜持」「倒貼」的評價,讓我從心裡不願意和她親近,因為不願意隨時隨地被她評判,也不想聽父母對我的男友橫加指責。如果一個人總是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對方是否愛自己,那註定是要失望的。父母有什麼權利干涉兒女的私生活?母親管理著一個系的師生,因此也總覺得自己是我的領導,但讓她失望的是,我實在是太不聽話,太「不矜持」了。我簡直就像一個叛逆,一步步挑戰著父母的權威。
直到大學畢業,我才打破「矜持」的束縛,敢於去做真實的自己。我發現男人並沒有我媽想的那麼看輕女孩的主動。真正的愛情並不是男人窮追不捨,女人慾拒還迎,而是兩顆心的坦誠相待。時代變了,父母的那一套也不是對誰都適用。過去女人矜持,是因為一旦「犯錯」就沒有退路。而今天的女性有了那麼多選擇,完全可以選擇做個敢愛敢恨的人,沒有必要再讓矜持二字束縛自己。
作為女性規訓的矜持
「矜持」,對於女性來講到底有多重要?對於那些保守的人,或許是重要的。矜持,是為那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畢業就等著相親的女孩準備的。只有你足夠富有,足夠漂亮,或者是你所在的地區婚戀市場供求極其不平衡,才能在裹緊自己的情況下讓人趨之若鶩。而我們新女性在社會上闖蕩,無論是職場還是愛情,你想要有所收穫,都需要勇於展示自己,表現自己,讓世界看到你有多麼優秀。
在大學裡我學習了女性主義與心理學課程。心理課本上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讓別人知道自己是被愛著的,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對於含蓄保守的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女性來說,敢於表達自己的感情和訴求實在是太重要了。在社會實踐中,我進一步發現,能得體表達自己訴求的人,不僅僅不會被人看輕,反而會得到大家的喜愛和尊重。
有人說「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真的是這樣嗎?我走過十幾個國家,也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並不覺得有絕對的好女孩和壞女孩。矜持未必高尚,開放也未必放蕩。而膽大潑辣的女孩子,往往對人也很講義氣,因為她們在乎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得失。
矜持其實是一種性格特質,而不是女性唯一的行為準則。即便熱情主動「不矜持」,也並不等於不自愛。遇到現在戀人之後,經他推薦我進一步了解了人格心理學,也因此更加接受自己的性格。過去我時刻受著父母的「審查」(他們經常讓我刪除這樣那樣他們覺得不恰當的內容),也慢慢養成了自我審查的習慣,經常第二天早上起來和諧自己朋友圈或者公眾空間的「不當言論」。後來我漸漸更加坦然了,這就是我,一個「不矜持」的人,沒有什麼值得抱歉的。只要不傷害我所重視的人的感受,表達自己並沒有什麼可羞恥的。有人說過,一件事情你堅持三次,就會讓不服氣的人閉嘴,我深以為然。現在我自己就能在世界上存活,而且活得很好,因此不必在乎別人的看法。在突破舒適區的過程中,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實現了夢想。
這些年我慢慢了解到,自己性格中那些被母親認為需要糾正的部分,比如過於真誠、實在、敏感(在她看來都是「傻」),未必是缺點,也沒有必要僅僅因為我是個女性就必須改正。母親也是矛盾的,她欣賞我的文藝創作,卻一再防止我擁有「文藝青年」的性格,同時防止我愛上這樣的「不穩定」的男人。而我更喜歡一位朋友說的那句話,「不要浪費了你的天賦」。
希望有生之年能迎來那樣一個時代,讓所有的少女,都能夠擁抱自己的天賦。
TAG:土豆花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