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德銘教授治乳腺癌驗方
陸德銘,男,浙江平湖人,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在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任外科醫師、副院長,上海奉賢齊賢公社衛生院院長。還先後任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臨床一所乳房病研究室主任、國家教委重點學科龍華醫院中醫外科學科帶頭人、《上海中醫藥雜誌》主編。曾主編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中醫外科學》《實用中醫乳房病學》《關節痛》《中醫外科診療圖譜》《實用中醫外科臨床手冊》,參加編寫《實用中醫外科學》等專著。科技成果有《漿細胞性乳腺炎瘺管期的中醫治療》,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86年重大科技成果甲等獎,《調和沖任法治療乳腺小葉增生症臨床與實驗研究》獲1992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扶正止痛湯。用於乳腺癌術後正不勝邪,邪毒竄骨。功效益氣養陰,溫陽、通絡、止痛。
組成:生黃芪30g 党參12g 白朮9g 茯苓12g 南沙參15g 枸杞子15g巴戟天12g 肉蓯蓉12g 淫羊藿15g 石見穿30g 蜂房12g 莪術30g 鹿角片12g 海藻30g 蛇六穀(先煎)60g 懷牛膝30g 補骨脂30g 煅牡蠣(先煎)30g 煅龍骨(先煎)30g 徐長卿30g 乳香10g 片薑黃30g 半枝蓮30g 延胡索30g。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個月。
水腫加王不留行子、三棱、澤蘭;口乾咽燥加川石斛、天麥冬;潮熱汗出加知母、當歸、黃柏;對側乳腺小葉增生加海藻、桃仁、鹿角片;藥物性肝損傷加垂盆草、平地木、片薑黃、田基黃;子宮內膜增厚者加益母草、當歸、水蛭;放射性肺炎咳嗽者加黃芩、浙貝母、玄參、川石斛;處於放、化療中嘔惡不止者,加姜半夏、姜竹茹、陳皮。
生黃芪、党參、白朮、茯苓等益氣健脾,顧護後天;南沙參、枸杞子等滋陰生津;淫羊藿、肉蓯蓉、鹿角片、巴戟天、懷牛膝、補骨脂等溫陽益腎,調攝沖任;半枝蓮、石見穿等清熱解毒;莪術、海藻、蛇六穀、蜂房等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片薑黃、延胡索、乳香行氣止痛。牡蠣軟堅散結,徐長卿鎮痛,龍骨養精神安五臟。
「沖任不能獨行經」,受盛於肝、腎、脾胃之經。腎主先天之精,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注於沖任而主乎天癸;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陽明氣血皆注於沖任。故本方用藥,扶正主在健脾補腎,祛邪重在散結、化痰、活血;扶正須顧及氣血、陰陽、脾腎二臟,祛邪又不可傷及正氣。
陸氏防癌轉移湯。用於預防乳腺癌複發轉移及治療晚期轉移性乳腺癌。功效:扶正祛邪、解毒散結。
組成:生黃芪30g 党參12g 白朮9g 仙靈脾30g 肉蓯蓉12g 山萸肉9g 天冬12g 天花粉15g 枸杞子12g 女貞子15g 南沙參15g 白花蛇舌草30g 蛇莓30g 莪術30g 山慈姑15g 蛇六穀30g 石上柏30g 龍葵30g 半枝蓮30g蜂房12g 海藻3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連服1個月。
可根據病情加減:局部皮膚、胸壁、淋巴結轉移者,多因痰、瘀、毒膠結而成,常重用活血解毒之品,並加皂刺、海藻、浙貝母、夏枯草等化痰、軟堅、消腫;肺及胸膜轉移,出現咳嗽、氣短、胸悶,伴胸腔積液,常用三子養親湯、葶藶大棗瀉肺湯,葯如葶藶子、白芥子、蘇子、萊菔子、龍葵等瀉肺利水、肅肺平喘;出現咳嗽、咯血,用百合固金湯(藥用:百合、魚腥草、仙鶴草、地榆、側柏葉等)養陰潤肺、涼血解毒;肝轉移,出現納呆、嘔吐、黃疸,用茵陳蒿湯(藥用:茵陳、虎杖、大黃、柴胡、垂盆草等)清肝利濕;腦轉移,出現頭痛、嘔吐、視力障礙、抽搐,用羚羊鉤藤飲(藥用:羚羊角、鉤藤、川芎等)育陰潛陽;骨轉移,出現持續性劇痛且漸加重,行走不便、翻身困難、局部壓痛甚,或伴病理性骨折,多因癌腫日久,邪毒客居已深,正氣大衰,氣血虛弱,無以榮養經脈,不榮則痛;或邪毒內蘊,瘀毒蘊結,氣血凝滯,不通則痛。臨證常重用淫羊藿、巴戟肉、補骨脂、山茱萸、骨碎補、杜仲、續斷、狗脊等補腎壯骨止痛,並可引經報使,助葯直達病所;蒲黃、五靈脂、水蛭、蜈蚣、全蠍、壁虎、延胡索、香附、鬱金等理氣活血止痛;半枝蓮、蜀羊泉、七葉一枝花等清熱解毒止痛;磁石、珍珠母等重鎮安神止痛;白芍、甘草緩急止痛;並常選用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有止痛作用的乳香、沒藥、細辛、徐長卿、桂枝、延胡索、蜈蚣、全蠍、馬錢子等。
生黃芪、党參、白朮、薏苡仁等益氣健脾,顧護後天;南沙參滋陰生津;肉蓯蓉、山茱萸肉、枸杞子、女貞子滋補肝腎;用白花蛇舌草、蛇莓、莪術、山慈姑、蛇六穀、石上柏、龍葵、蜂房、海藻以解毒抗腫瘤。全方共奏扶正祛邪、解毒抗癌之功效。
乳腺癌複發轉移之治療應著重於治本。強調「養正積自除」,主張「扶正為主,祛邪為輔」,扶正可祛邪、抑邪、防邪,因此,扶正固本為防止複發轉移的主要方法。扶正時尤重脾腎。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真陰真陽所藏之處。若脾腎不足,則先後天平衡失調,致使正氣內虛,最易致癌複發轉移。
驗案:陸某,女,48歲。1991年3月4日初診。
患者左乳乳腺癌術後5月余。患者1990年行乳腺癌根治術,術後病理診斷為導管癌。化療3次後,白細胞為2.6×109/L,經用鯊肝醇、利血生等無效而中斷化療。刻下患者面色不華,神疲乏力,煩熱食少,口乾咽燥,夜寐不安,脈細數無力,苔薄質紅中有裂紋。證屬術後氣陰兩虧、心腎不寧。治宜益氣養陰、寧心安神,佐以解毒。藥用:生黃芪、党參各30g,白朮、莪術、生地各12g,天花粉30g,枸杞子12g,何首烏15g,莪術、半枝蓮各30g,露蜂房、合歡皮各12g,夜交藤30g。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病情如前,精神較振,苔薄質紅,脈細數,原方繼服。
三診:白細胞4.0×109/L,精神佳,面色紅潤,夜寐安,苔薄白,脈濡細。原方減合歡皮、夜交藤繼服後,症情穩定,白細胞維持在3.5×109/L以上而繼續化療,目前無不適,繼用中藥調治。
※如何發現乳腺癌,常識哦
※據專家介紹:維生素D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
TAG:乳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