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塑Made in China的力量

重塑Made in China的力量

Space X,想必是今天的熱詞。在成功發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的同時,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完成了自己的意願,將潛心製造的兩件作品(另一件是重型獵鷹發射所搭載的他本人的一輛櫻桃紅色特斯拉 Roadster 跑車)送到了太空。

在我腦海中浮現的,除了閃耀著光環的「Space X」和其創始人馬斯克之外,更是屬於他的專註和毅力,他將商業、科學理論、應用融會貫通,每一步都是艱苦的探索,更是排除異議的堅持。這是造物者精神的極致演繹,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這也不由令我想起前陣子,偶爾在電視上看到新款紅旗轎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發布會,那一抹覆蓋在車身上的中國紅立刻讓我想起三年多前,國家領導人對紐西蘭進行國事訪問,我當時正巧在一個企業家的代表團里。當我看到紅旗牌轎車威風凜凜地緩緩駛來,我深深為「中國製造」感到自豪,也期待著紅旗能夠成為世界級的品牌。

在今天,我們驚嘆造物極致的同時,或許也是時候對「中國製造」進行新一番思考。

很長一段時間裡,Made in China並不是一個有效的品牌標籤。在過去的兩個半世紀里,從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替代手工勞動,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電氣時代,到第三次工業革命進入信息技術時代,我們始終比世界先進水平慢了數個身位。

建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至今的四十年,我們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製造之路」,對經濟發展的重大推動作用,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巨變和營造的幸福感,是其他任何一個行業或產業都無法替代的,製造實為「國之根本」。

今天,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已經是改革開放前的150多倍,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儘管工業總產值在整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已經從44%(1978年)逐漸下降到33%(2016年),但仍遠遠高於其他任何一個行業。2016年中國的工業總產值達到24萬億人民幣,相當於當年德國整個國家的GDP總額。毫無疑問,工業仍然是中國國民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製造業「大而不強」的現實局面。在過去高速發展的幾十年中,對外資技術的依賴、過於粗放的增長方式、創新思維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可持續發展和環保意識的薄弱,專業製造型人才培養體系的不完善等積累下的層層問題,使製造業在新經濟下的發展乏力而被動。與此同時,勞動力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東南亞國家更低價的營商環境對製造業形成的成本衝擊,科技進步驅動「互聯網+」滲透到各個行業——這一切的變化都驅使著,甚至是逼迫著中國製造業加速轉型和升級。

那麼,我們期待著一個怎樣的中國製造?未來中國乃至世界需要一個怎樣的中國製造?

從頂層設計上看,國家於2015年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綱領、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製造業的轉型和出路指明了方向。我認為,未來的中國製造,將在三個方向實現突破:「質」造思維、「智」造內功、「自」造境界。

努力營造 「質」造思維

「質」是一個貫穿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概念,指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品質、使用壽命、外觀和功能性等,對企業而言,它的涵義還包括符合高效透明的原料採購與供應方式、用工的合法合規合理、生產過程中對於環境的保護、企業文化與精神的傳承、與上下游產業鏈的互惠共贏、正當的產業競爭與合作關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等。

在《中國製造2025》中,全面推行綠色製造成為主要戰略方針之一。幾十年較為粗放式的工業發展歷程雖然為我國的經濟騰飛提供了保障,卻也在資源利用和自然環境保護等方面付出了一定的代價。隨著製造業環保標準的進一步提高,中國的製造業將會投入更多精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未來,更多的中國製造要走全球化之路,就要從「質」出發,讓更多消費者為我們的產品感到自豪和驕傲。出口趨勢也將從傳統的低附加值產品,如玩具、成衣類邁向更多的高附加值產品,比如汽車、電子產品、醫藥器械等,以「質」為核心競爭力,助力中國企業成為海外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要在產業鏈的各環節的「質」提升效率,修鍊內功。這些「質」不僅包括諸如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管理的應用,也包括研發、風險控制、安全管理、用戶體驗等各個方面。

積極修鍊 「智」造內功

以「智」造為核心概念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把各個國家、同行企業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一不留神,可能連陪跑的資格都沒有了。

傳統生產製造運營模式已然過時,「智」造的概念已成為主流。這個「智」,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們通過先進的科技提升生產效率與質量,降低成本,滿足個性化與差異化市場需求。例如,通過智能平台收集有效的、一致的前端需求信息指導後端運營,數字化與大數據分析能力優化生產運營,達到產供銷的動態平衡,實現資產利用率提高交付成本下降、客戶滿意度提升的效果。

另一方面,「智造」也是指通過不斷的研發和創新,形成產品的獨特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例如中國的大疆無人機,其核心競爭力之一正是通過不斷在諸如平衡性、穩定性及攝像頭等關鍵性能上的技術創新使得其產品迭代速度超過競爭對手,最終佔領了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最大份額。大疆不僅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同時也為產品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例如農業和影視業)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我們的製造業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在關注產品創新的同時,也要投入足夠的精力為產品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設計合適的解決方案。

對在中國的製造企業來說,如果能夠抓住轉型升級機遇和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導向,那未來十年就是黃金十年。一方面,企業將受益於強勁的內需市場和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另一方面,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在基建、通信、港口、公路等基礎設施到位後,現在國內蓬勃發展的電商、物流、線上支付將輸出到更多海外市場。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邁向卓越 「自」造境界

改革開放賦予了中國出口的春風,我們的製造業通過OEM和ODM實現了快速的增長,但是獲得的利潤空間和發展空間卻比較狹窄,在全球產業鏈上處於低端。中國製造業對全世界出口金額最大的依然是機電類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可惜的是,這些產品中的大部分都是默默無聞的代工和貼牌業務,雖然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中國製造,卻鮮有能讓市場記住的品牌。

在科技賦能和供應鏈重構的新時代,全球製造業格局將逐漸向新的按需生產方向發展,更靈活、更個性化、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將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品牌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影響力。這也是眾多中小企業可以發揮優勢,有所作為的領域。

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我們的製造業在汽車、服飾及消費品等領域,需要有更多與大國身份匹配的品牌,能造福國民,也能給世界人民帶去驚喜。

比如我們的高鐵,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和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靚麗名片,中國高鐵已經開始實現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走出國門。再如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的通信製造商和運營商,憑藉豐富的產品線、領先的技術、穩定的質量在國內外市場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與尊重。

中國自古就不缺工匠之心和創新精神,數千年前的四大發明是我們曾經對世界科技文明獨有的饋贈。

每一個造物者都在持續學習、持續改進中,將焦點放在超越認知邊界的、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或許就在當下,或許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將迎來屬於中國的「馬斯克式」的造物者,而他,甚至他們,將成為重塑Made in China的中堅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華永道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普華永道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