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熱痹拘攣首選方
出自薛生白《濕熱條辨》第四條。
原文沒有擬定方名。
張文選博士《溫病方證與雜病辨治》一書中將其命名為「地龍二藤湯」。
本方組成簡單,可以分為三組:
地龍二藤(絲瓜絡和海風藤)通利脈絡。
黃連滑石清濕熱。
秦艽蒼耳子威靈仙除風濕。
該方原文:「濕熱證,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牽引拘急,甚則角弓反張,此濕熱侵入經絡脈隧中。」
原文自註:「此條乃濕熱夾風之證,風為木之氣,風動則木張,乘入陽明之絡則口噤,走竄太陰之絡則拘攣,故葯不獨勝濕,重用息風,一則風葯能勝濕,一則風葯能疏肝也。選用地龍、諸藤者,欲其通脈絡耳。」
需要注意的重點,其實原文已經講完了。
本方專治風濕熱痹阻經絡引起的拘攣腫痛者。
臨床使用下來,效果很理想。
可以將其當做風濕熱痹偏拘攣者的首選方。
學到這裡還沒完。
很多時候我們學習,要注意從學習內容中提取「有效信息」,將其納入到我們的知識體系,成為我們的經驗,而不要糾結於原方之中的絲瓜藤,現在藥房很少用。
更不是照方背下來就完了。
從背下來到指導臨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更不要說提高個人的學識了!
要學會「學習」。
比如,這個方子給我們的啟示起碼有四個:
第一、地龍的應用。
清熱熄風而止痙、通利經脈而止痛、利水消腫,一舉三得。
可以廣泛應用於濕熱痹。
由此可以導出一個經驗:
在臨證時,無論是類風濕還是痛風,只要證屬濕熱而腫痛者,用地龍。
即便不用這個方子,用中焦宣痹湯或者加減木防己湯等其他除風濕熱痹的方劑,也可以加一味地龍以增強療效。
第二、風葯的應用。
一則風勝濕,一則風能疏肝而助筋脈的舒松。
可以緩解濕邪造成的痙攣和拘急。
關於風葯,更詳細的介紹參見以前的推文:春風又綠江南岸:談風葯。
但要注意小劑量使用,比如羌獨,3g足以。
否則反而燥、動而導致傷陰和強直抽搐……
由此也可以導出一個經驗:
凡濕邪所致拘攣,可小劑量使用羌活獨活,以除濕舒筋而解痙。
第三、藤類葯的應用。
植物葯中天生的「通」葯。
又其形類「筋」而能舒筋通絡。
較之動物葯,通性緩慢而穩定和持久,沒有那麼躁動而猛烈。
比較適合於久病體虛者的疏通,更能體現潤物細無聲的精神,不至於突然攻通而疼痛加劇!
劃重點:
久病體虛者的經絡痹阻,用藤類葯更為妥當!
第四、蒼耳子用於風濕熱痹。
蒼耳子,一直以來,教材給我們的概念,都是發散風寒,通竅止痛的。
主要用於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鼻炎。
即便有祛風除濕之效,但也很少見過用於痹證的。
倒是有用蒼耳子的新鮮莖葉搗爛外敷膝關節,治療膝關節痛的。
查《神農本草經》載:
枲耳實,主治風頭寒痛,風濕周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氣,耳目聰明,強志,輕身。
看到了么?
風濕周痹,四肢拘攣痛,膝痛。
書里早就寫了。
再查書,夏翔用蒼耳子辛夷花作為對葯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蒼耳子劑量每至30g,無一例中毒,認為煎煮後蒼耳子的毒性大大減低,不至於中毒。
朱良春認為蒼耳子有通督昇陽之功,對於項背攣急,用之既有引經作用,又有祛邪之功,劑量亦超過藥典,用至15g。
由此得出一條初步經驗:
痹證拘攣者,尤其是項背拘攣如頸椎病者,可以用蒼耳子15-30g,久煎減毒,祛風除濕緩解痙攣。
藥性偏溫,若濕熱者,需搭配寒性葯使用,如本方之黃連滑石。
如此,一方學完。
濕熱痹的首選方,有了。
又多了四條心得經驗,這才是高效率的學習。
當然,不是說,看到書上有用了,我們就不管不顧的拿來就用。
辨證啊,同志們。
辨證無誤了,安全無毒的大膽效仿使用。
毒性小的謹慎使用。
毒性大的還是要慎重,先觀摩存疑,不要盲目使用,要知道,老中醫的書里,也未必全盤托出,誰知道有沒有留了一手。
推薦一方,並略談學習方法,供參考!
TAG:思過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