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忽視身邊的知識

不要忽視身邊的知識

今天是導氮陪伴大家的第587天

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一句話所說:「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一個真正的學者,總是不斷地在讀書、交流的過程中,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人們總是感嘆學者為何博學,卻不知道,其實他們從未忽視過身邊的知識。

北京有很多的路邊廣告牌,其中有一副印象最深:「我叫荀彧,不是狗貨」,一個段子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也讓很多人認識到了,這位三國時期的謀士,其實並不是人們不了解,更多的是人們知道這個人,知道這兩個字,卻不知道它們的讀音。反思一下我們自己,這個世界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而真正在探索的人卻少之又少。

碎片化的積累,帶給我們的可能只是零散的知識,比如微博、南方周刊這類的APP,人們每天用手機快速瀏覽,看熱鬧的人很多,評論的人也很多,而真正能夠把他們用於拓展自己的人並不多。

碎片化的積累是由「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有一位參加面試的朋友講述了他的一個故事:他沒有考前大量地閱讀,也沒有深厚的知識底蘊,憑藉每天新聞聯播那半小時,他就能把其中的表達方式和內容積累學的「爐火純青」。還有一個例子:一位高中生,三年沒有認真上過英語課,他讀了全套英文版的《哈利·波特》,高考卻取得了143分的成績。其實,新聞聯播、《哈利·波特》這些都是我們日常能看到的東西,為什麼別人就能夠通過這些,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呢?

我們總是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卻沒有反思過,其實我們忽視了周圍那麼多的知識,可能是一個詞,一句話,又或是一張圖片,帶給我們信息的可能不只是一點點。我們經過系統地學習,效率有時還大打折扣,有些大學畢業生經過四年的教育,步入社會卻只能「望洋興嘆」。曾國藩曾教育他的家人,文章若要顯得華麗,必先經過讀書這條路,而讀書的前期需要以量來代替質,見得多了,也就知道什麼適合自己了。

怎麼才能形成自己獨有的思維模式呢?在彰顯特點的年輕化時代,不容忽視的就是身邊的這些「碎片」信息,知識是潛藏在大腦里的,只要記憶下來,再次遇見時就會加深印象,然後產生更深刻的記憶。

不要忽視我們身邊的知識,也許今天看到了一個字,可能未來某一天,就能幫助你解決一個難題,為你帶來「幾何倍數」的變化。「丘山寄卑而為高,江河合水則為大」,若要成為學者,必先有這樣一種積累的漫漫長路,只有每一塊基石的不斷增補,才能最終成為博學的人才。只有憑藉這種「拿來」的思維,才會有篩選、選擇的過程,讓你取得自己想要的進步。

網站轉載標明:【文章來源:導氮公考教育微信公眾平台即可~

-END-

有問題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氮公考教育 的精彩文章:

父母的話,到底該不該聽?

TAG:導氮公考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