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微書評第二十六期

微書評第二十六期

文章來源王曉偉 張佳敏 林熙敏

圖片來源unsplash

素材彙編侯宇宇

責任編輯魏婕

終審推送趙慧

1

關於《追風箏的人》

「愛、恐懼、愧疚、恕罪……」複雜的情感交織著複雜的人性。

實在找不出一個詞來形容這份愛。

「為你,千千萬萬遍。」他只是一個少年,哈桑的心中,阿米爾,就是天堂,恐懼的背後閃現著種族的歧視,當阿塞夫帶著不鏽鋼拳套一步步逼近,哈桑拿起石頭的手卻遲遲未動,之後的那一片殷紅向蒼天訴說著不公,可是,又能怎樣,他也只是一個倍受歧視的哈扎拉人。

「這裡有重新成為好人的路。」心中沉寂了二十多年的愧疚,驅使著阿米爾冒著生命危險再次踏上了喀布爾的征途,為了多年前小巷中那一幕,他要贖罪,終死不悔。

父與子,人與上帝,個人與國家,忠誠和血緣,在恐懼中、在歧視中尋找友誼,殘忍而又美麗地演繹著人性的真善美。

2

關於《三體》

有些書,讀得久了,會逐漸感到厭煩,而有些書,讀久了卻會產生些許不一樣的情感,《三體》無疑屬於後者。

初讀時,只覺得它的界限太寬,信息量太大,看不懂。再讀時,就忍不住多看幾眼它奇妙而曲折的情節。三讀時便折服於它的廣度和深度,驚嘆於它的壯麗和鮮活。

它彷彿是時間的長河,我在書外看著過去、現在、未來,尋找著時間的寬度。

它彷彿是腦海中構想的宇宙,我置身於它的洪荒中,看著生存、毀滅,找尋著生命的意義。

它彷彿是宇宙中流動的星系,我在書中看著它運行,碰撞,擦出火花,探尋著永恆的終極。

它是這樣一本書,把整個流動的宇宙二維化到一張張紙上,寫成一段段妙趣橫生的文字,層層鋪展,延伸,用人世間的百態包裹著,展現在每一個讀者的眼前。

3

關於《南渡北歸》

「大師遠去再無大師」這幾個字赫然印於封面,決絕的含義透露出當時那個年代的無奈與悲涼。

《南渡北歸》講述的是從盧溝橋事變開始,北大、清華等大學大批知識分子冒著生命的危險,在炮火連天中仍堅持不懈地進行學術探索。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傅斯年,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挽救了大批中國文人,也挽救了大批中國文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祖國,可歌可泣!

微書評

大家是真的很喜歡《三體》和《追風箏的人》啊!

能看懂《三體》的小夥伴可真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讀書社 的精彩文章:

《三體》主題專刊

TAG:靜讀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