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使父母放鬆
作者丨小公子
01
盼望著,盼望著,春節來了,催婚的腳步也近了。
打了一年麻將,說了一年八卦的阿姨們,抖擻抖擻精神,拾掇拾掇面貌。
她們穿上艷麗的衣服,燙著不過時的短捲髮,笑臉盈盈湊近,語氣和藹問道,
「工資多少,有對象沒?我認識一個小夥子特別好,很適合結婚!改天介紹你認識一下,不,就明天約出來見見吧!」
大過年的,喜慶的日子,總是要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情。
於是,問完工資,問對象;問完對象,問沒對象的。
全中國的阿姨輩人物,在過年的時候,成為單細胞的催婚生物。
開口三句離不開「我認識個小夥子,好姑娘」。
她們思維簡單,但是目的並不明確。隨手撈出一個隔壁適齡小王,就能推薦給你。
用滿是尷尬的關懷,拼湊出一頓其樂融融、氣氛輕鬆的家宴。
「催婚」,這詞聽起來尷尬又焦慮。實際上,但不催更尷尬、焦慮。
滿滿一桌,老中青少四代人。據說三歲一個代溝,那過年的那一桌湊出整個大西北山區。
地理人文告訴我們,地形複雜,交通不便,文化也會有很大差異。
奶奶尊敬蔡國慶老師,媽媽死粉霹靂虎吳奇隆,而你親媽粉的王俊凱兒子她們壓根不care。
明明是一家人,卻說不了同一種文化。
但是「催婚」,就像絲綢之路連接了中國與波斯的貿易。
又像夏雨荷的畫連接了底層人民小燕子與統治階級乾隆皇帝的親情。
還像馬蓉出軌連接了全中國吃瓜觀眾的忠貞之心,熠熠生輝,排隊罵馬蓉。
長輩催婚晚輩,晚輩互相甩鍋。有了共同紐帶,彼此就有了話題,於是就有了放鬆的氛圍。
讓年夜飯尷尬又不失溫馨,讓新年焦慮卻不失目標。
02
作家馬伯庸分析,大部分父母逼婚,主要是這三點:覺得操控後代結婚生子是父母的天職;親朋好友社會壓力;年輕時個人愛好太少,年老後實在無事可做。
總結起來,就是不催婚父母會焦慮,而且這種焦慮會在親朋好友之間相互傳遞。
中國人喜歡攀比,從性器官到性生活,從五官到三觀。
婚姻,在集體意識的攀比之中,就成為了必須按時完成的功課。
「更快,更得體,更能生」就是婚姻指標。
許多網友會嘲笑周潤發沒有子女,覺得他們自己贏了。
你看到後,心中是否也徒然生出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如果有,以後你也很有可能成為逼婚族。因為你潛意識裡是支持這種結婚生子價值觀的。
於是,每當父母聽到
「我家孫子兩歲了」
「你女兒這麼大,還沒嫁掉啊?!」
「你們孩子怎麼還沒結婚、沒生孩子呢?」
父母就會覺得自己被攻擊,被打敗,然後感覺很焦慮。
怎麼解決焦慮?
當然是釋放自己的情緒+甩出包袱,用催婚傳遞愛與勇氣的焦慮。
03
「你看人家xxx,再看看你,一個人在外地工作,爸媽多擔心啊!你要有個孩子、有個家,我們就放心了。」
你不一定真的活得不夠好,父母也不一定真覺得你現在單身就活得不好。
為了放鬆心情,舒緩來自別人家孩子這麼會結婚的競爭壓力,父母只能催婚。
有了心理動機,總能找到現實理由。
「女人越老越難嫁!」
「男人不結婚生孩子,就是輸人一等」
「你不結婚會寂寞會孤獨,我們不放心」
……
沒必要一一解釋或反駁,解釋一個,他們總能再找一個。
本質上,是焦慮的情緒在作怪。
想要根除,就應該舒緩他們的情緒,讓他們放鬆。
比如,每到過年,常常都會出現的新聞——「租個女友/男友回家過年」
又比如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讓父母多出去旅遊,多跳廣場舞,但要少打麻將(焦慮傳遞重地)。
而小公子選擇的方式是,讓父母催婚,只要爸媽能放鬆……
END
婚姻需要的不是年紀和經濟能力,
而是一種婚姻的意識形態。
即「愛與責任」的意識
所謂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除了押韻,其實沒半毛錢價值。
不過,如果你有
面對父母催婚不傷和氣的方法
請務必留言
您的留言將拯救一代人民
作者:小公子,一個被逼婚的自媒體人。
※快戳這裡!百搭實用小單品等著你哦!
※辣眼睛!易建聯最想銷毀的一張照片,沒有之一!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