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起源新發現

人類起源新發現

摩洛哥的礦山中,意外地發現了3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這使「現代人類起源於20萬年前的東非」的觀點遭到了挑戰。

科學家在摩洛哥荒涼山脈的舊礦山中發現了化石,這動搖了人類歷史最持久的基礎:20萬年前,智人誕生在東非,這裡是人類的搖籃。

摩洛哥的傑貝爾依羅以前是個重晶石礦,位於馬拉喀什以西100公里,2016年,考古學家在這裡發掘出了至少5個人的骨骼。他們已經知道這些化石頗有年頭,但是年代測定顯示,與骨骼一起發現的牙齒和石器大約有30萬年的歷史,這使他們大為吃驚。

「我的反應是大吃一驚,」吉恩-雅克·胡布林(Jean-Jacques Hublin)說,他是位於德國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高級科學家,「我一開始覺得它們有點年頭,但是沒想到這麼古老。」

胡布林表示,這些極為古老的骨骼是已發現的現代人類的最早標本,認為20萬年前的東非是人類起源「伊甸園」的現有觀點可能要改寫了。

「這給我們展示了完全不一樣的人類進化史。進化的時間往前推移了,而且進化的過程與我們所想的不一樣,」胡布林接受《衛報》採訪時說,「30萬年前,人類好像就已經遍布非洲。如果有伊甸園,那就是整個非洲大陸。」

早在20世紀60年代,傑貝爾依羅首次發現的骨骼化石已經給科學家出了難題。在1961和1962年,那裡發現的骨骼和修復的石器被認為是屬於只有4萬年曆史的尼安德特人。當時人們普遍認為,現代人類是從尼安德特人進化而來。如今,尼安德特人被認為是與人類祖先雜交的「姐妹族」。

在傑貝爾依羅的新發掘現場,胡布林等人發現了更多的化石,包括部分頭骨、1個下顎骨、牙齒和四肢骨骼,分別屬於3個成人、1個青少年和1個大約8歲的兒童。比起其他物種,這些化石與現代人類的骨骼最為相似。在一次採礦作業中,一個古老的石灰岩洞穴頂部發生坍塌,從而發現了這些骨骼化石。在骨骼的周圍,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被磨尖的打火石、大量瞪羚的骨頭和木炭塊,這也許是曾經居住於此的遠古人類生火取暖留下的。

「這是相當荒涼的地方,但是在地平線上你能看到積雪的阿特拉斯山脈,非常美麗,」胡布林說,「找到頭骨和下顎骨時,我很激動。雖然它們僅僅是化石,但是它們屬於人類,你馬上就能把它們和那些30萬年前在此生活的人們聯繫起來。」

長久以來,科學家把東非看作是現代人類的搖籃。在最近傑貝爾依羅的發現出現前,在衣索比亞的奧莫基比什發現了已知最早的人類遺骨,追溯到19.5萬年前。其他化石和基因證據也都指出,非洲是現代人類的起源。

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第1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把新出土的化石與現代人類、尼安德特人和180萬年前的古猿比對。化石在面部上非常接近現代人類。下顎骨也與現代人相似,只是更大。最顯著的區別在於頭骨的形狀,比現代人類更細長。胡布林說,這表明現代人的大腦並不是從祖先那裡繼承的。

除了更加強壯和肌肉發達之外,傑貝爾依羅的成人看上去跟現在的人非常相似。「我們找到的標本的臉,跟你在倫敦地鐵里看到的芸芸眾生沒什麼兩樣。」胡布林說。在第2篇論文中,科學家說明了他們是如何確定石器的年代的,石器的年代大約介於28萬年前到35萬年前之間,一隻牙齒甚至可能有29萬年的歷史。

在同樣的地點,科學家發現了更多的骨骼化石。但是,他們當時究竟在這裡做什麼?研究人員分析了打火石後發現,這些石頭不是來自當地,而是來自傑貝爾依羅南部50公里的地區。「他們為什麼會到這裡來?他們帶著打火石,然後用光了,」胡布林說,「他們帶來的工具已經被不斷打磨。但又沒有在這裡製作出新的工具。可能由於逗留時間短暫,又或者,這裡是他們從事某些具體活動的地方。我們認為,他們是在捕獵瞪羚,因為這裡有很多瞪羚的骨頭,而且生起了火。」

30萬年前,現代人類是否已經遍布非洲的各個角落?胡布林承認,在這一問題上,科學家還缺少化石證據。目前這一推測僅僅建立在科學家在南非弗洛里斯巴發現了26萬年前的頭骨,特徵與現在發現的非常相似。

但他發現這個理論令人信服。「早期智人在這片大陸上擴散,現代人類的特徵在不同的地點出現,非洲不同的地區共同參與了所謂的現代人類的進化。」他說。

南安普敦大學的考古學家約翰·麥克納布(John McNabb)說:「在解剖學上,現代人出現的一個大問題是,我們的身體結構進化較快還是較慢。這個發現看來是暗示著後者。智人的臉在很早以前就像現代人了,而頭骨形狀則進化得慢得多。」

「還有一些有趣的可能性。傑貝爾依羅人用的工具是通過勒瓦盧瓦的打磨方式製作的,是一種複雜的石器製作方式。30萬年前就有勒瓦盧瓦技術,其起源時間比我們原來認為的更早。傑貝爾依羅的發現是否告訴我們,這種新的技術與人屬生物的出現有關?這是現代人類的祖先。新的發現是否暗示當時在非洲存在不止一個人類譜系?這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李·貝格爾(Lee Berger)的團隊最近也在約翰內斯堡附近發現了一種30萬年前的智人,這是人類的近親,發現化石的洞穴位於被稱為「人類搖籃」之地,該地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他說傑貝爾依羅頭骨的年代測定結果讓人很興奮,但是他不相信智人在很早以前就遍及非洲。「他們有兩個數據,但是並沒有畫出兩者之間的連線,而是畫出了巨大的非洲地圖。」他說。

紐約大學石溪分校的考古學家約翰·謝伊(John Shea),沒有參加這項研究,他表示,每當有研究人員聲稱找到了「最古老的xxx」時,自己的態度都是小心謹慎的。「最好的態度是,不要在他們最初宣布時的嘈雜聲里下判斷,而是等待幾年再下結論,看看最初的熱潮是否改變了學術界的觀點。」他補充說,石器在洞穴沉積中來回移動,並被放置在不同地質年代的土層上。

謝伊對於科學家把不同個體的化石聯繫起來並對比碎片重建頭骨的研究方法感到不安。「這種『嵌合體』與它們本來個體的樣子有很大不同。」他說。

「對我來說,如果聲稱這些化石是智人,那麼智人的概念就擴大了,」謝伊補充說,「生活在5萬至30萬年前的人在形式上是非常多樣化的。每當我們從相同的沉積層中找到不止一個智人樣本時,例如在衣索比亞的奧莫基比什和赫托,以及以色列的斯虎爾和卡夫澤,他們的形態也不是一樣的,同一地區的樣本間差異很大,不同地區的樣本間也是如此。」

不過,美國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的人類學家傑西卡·湯普森(Jessica Thompson)說,新的結果正好說明了傑貝爾依羅遺址的驚人之處。「這些化石十分稀有,因為在那個時期非洲的人類化石記錄很少。它們讓我們直觀地看到,人類的早期成員是什麼樣子,還有他們的行為。」

「所有的現代人中,眉骨都是兩個,是分開的。(頭骨化石)這不是你日常能看到的臉,不過你還是能清楚地分辨出那是人的臉,」她說,「它真的很非洲化,但是也是世界的,生活在同一時期的不同的種族可以體現我們進化的特性,甚至生活在同一個地方的不同族群也可以。」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微觀宇宙 的精彩文章:

半個世紀,地球一發生了巨大變化

TAG:探索微觀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