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本期名家】趙亭人

【本期名家】趙亭人

主持人語:

[本期名家]趙亭人幼時受祖父耳提面命,誦詩習文、臨書作畫。他植根傳統,深入生活,早期作品簡淡素雅,近年來追求質樸厚重。他善於在寫生中發掘素材,山水、花鳥、人物兼擅,工書法,善篆刻,注重詩書畫印的協調統一。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他熱愛戲劇,每每興起還高歌幾曲。文筆清新,出版有多種文集、書畫集。

趙亭人近照

趙亭人,字子山,號蕖廬。1963年生,1987年畢業於山西大學藝術系。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問學者,2004年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陳綬祥藝術教育工作室研修班。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臨汾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山西師範大學書法學院院長、書畫文化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出版有《亭人畫冊》《趙亭人國畫作品選》《簡靜之境·趙亭人作品》《對流·趙亭人國畫作品》《煙雲供養·亭人的畫》《重影·亭人畫冊》《因了心意·趙亭人文集》《且行且畫》等。

河東亭人的藝術天地

靳 忠

河東亭人是我的摯友,他鬚髮花白,衣著也不甚講究,一副落拓不羈的樣子,但他做人做事、作書作畫很講究,睿智風趣、隨性平和,富有學者風範。他三十年如一日潛心翰墨、教書育人,學識淵博而又淡泊名利,是一位地道的文人書畫家。交往近二十年來,我對他為人處世的了解愈加全面,對他書畫藝術的認識也愈發深刻。翻出以前寫的兩篇評論文章,雖識淺語拙,卻感慨由衷,堆砌於此,再敘衷情。

趙亭人 皖南印象 紙本水墨 58×26厘米 2016

一、壬午初識

我第一次見到亭人的畫作是在2002年的春夏之交。陳綬祥先生攜楊春華、胡石、周亞鳴、趙亭人四位學生來晉寶齋舉辦「新文人畫五人展」,展出的作品書卷味十足,一改山西本土渾厚、雄強的寫實畫風,似春風拂面給人以新氣象。亭人的作品更是引起觀眾的強烈關注,不僅因為他是山西河東籍的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問學者,更重要的是他的畫清秀典雅、安靜平和。多年來我有幸細讀亭人佳作,並觀摩他揮毫潑墨,感觸頗多,用如下四個字來概括他的作品:根、簡、靜、凈。

趙亭人 本源 紙本水墨 45×68厘米 2016

根。亭人的畫根基紮實。中國畫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土壤中,源遠流長、傳承有序。無論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還是釋家的「心性本凈」等,都對傳統中國畫產生了相當影響。亭人的筆墨語言能夠傳達出他對傳統思想的理解,這也得益於他對古畫的臨摹與解讀,尤其偏愛文人畫「似與不似之間」的意味。

趙亭人 星塘老屋 紙本設色 136×45厘米 2016

簡。亭人的畫簡約自然。他研習過八大、齊白石、豐子愷等名家畫作,追慕筆簡而精,墨少而珍。畫是無聲詩,亭人的畫外之音裊裊不絕。他的作品構圖緊緊圍繞主題,捨棄煩瑣枝節,看似空曠卻足夠表現作品的精神,給予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

趙亭人 訪梅圖 紙本設色 85×38厘米 2015

靜。亭人的畫深沉靜穆。氣韻生動是中國畫的精髓,但畫作是靜止的,氣韻卻是鮮活的。作畫時,墨、色隨著筆鋒流淌,用筆節奏的變化帶來畫面層次的轉換,氣韻也隨之悄然蘊藏在畫面中。不急不躁、不浮不滑、不板不滯,「畫為心聲」,從亭人的畫中能讀到他文雅、平和的靜氣,就像一位樸素的學者在靜靜傾訴內心的故事。

趙亭人 南山在望 紙本設色 85×38厘米 2016

凈。亭人的畫筆墨純凈。他懂筆法,因此線條有書法味。「骨法用筆」即表現用筆的張力,亭人落筆果斷,轉折從容,富有金石氣而絕無搔首弄姿之態。「運墨而五色具」,他的設色同樣拿捏得恰到好處,色彩的對比、銜接有變化、有氣韻。亭人的畫往往看似草草數筆,卻體現出他多年的筆墨功力。

趙亭人 一好去處 紙本設色 85×38厘米 2017

二、甲午重讀

轉眼結識趙亭人已經十二年了,這些年來我對亭人為人和作畫有了更多新的認識,在不斷的交往中我們也漸漸成為知己。我們一起登過黃山,游過大明湖,每次去臨汾出差,我總要先知會他一聲,擠出時間坐在一起交流藝術心得,經常聊到深夜。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下,在師古、師造化的過程中,亭人更加通透了,每每聊到興處,隱隱感到他對藝術的痴迷、沉醉。對於世間繁雜之事,他似乎可以視而不見,甚至有些「愚鈍」,言語不多,語速也慢了,古雲「語遲人貴」,他的身上又平添了幾分「貴氣」、「文氣」。他的文化功底很深,記憶力過人,妙語佳句信手拈來,對自然萬物、生活點滴的觀察也是細緻入微,令人欽羨不已。有一次我與他去山東遊園,在池塘邊見到一葉殘荷,他俯身反覆觀察、拍照,隨手拿出紙筆,不多久一幅造型別緻的殘荷躍然紙上。亭人似乎仍未盡興,還要執意拾掇入囊,千里迢迢帶回山西繼續觀察寫生,著實令人感到他對繪事的熱情與執著。

趙亭人 槐鄉 紙本設色 66×33厘米 2017

亭人的畫一直在進步,他是沿著傳統一路走來的,反覆臨習古代經典,他的作品傳統底蘊愈發厚實,筆墨語言愈發清醇,畫面姿態愈發率真,格調也因此愈發高古。他取法多元、風格多變,以山水作品居多,兼擅花鳥、人物,在書法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所謂「書畫同源」,他的畫得以見筆見墨,殊為難得。他的行書洒脫自如,取法帖學又有碑意,他還偶爾擬「二爨」筆意落款,生動別緻。對於篆刻他也是多有心得,鈐的印大多是自己刻的。書、畫、印皆能,這在當代畫家中極少見。品讀亭人的畫,就像品味一盞香茗,淡淡的墨痕彌散著靜靜的清香,淺淺的色澤折射出悠悠的心緒,沖淡浮塵,潤澤心靈。

漫步於亭人畫作間,不同的作品能感受到不同的心境,有釋懷,有頓悟,有回憶,作品中表達出的人生態度和藝術品位令人神往。

趙亭人 驕陽 紙本設色 66×33厘米 2017

三、丁酉再敘

亭人先生的文采很好,通經史,曉詩文,這與他自幼受祖父耳提面命是分不開的,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詩詞歌賦、書論畫論等無所不讀。他寫的舊體詩饒有意趣,還經常寫一些雜文,以獨特的文字語言和獨到的觀察角度詮釋對生活的感悟,出版有《因了心意》、《且行且畫》等文集,文筆清新,耐人尋味。他畫作的落款常常能引經據典,在豐富作品畫面的同時使得物象的表達更有意蘊、有內涵、有深度,這也是他學識修養的自然流露。更可貴的是,深厚的傳統文化滋養也讓他的畫風自然流露出高雅潔凈的文人風度。

趙亭人 江南村野 紙本設色 35×68厘米 2016

我一直認為,藝術家靠的是七分天賦,三分勤奮。亭人當屬此類,他天分極高,在臨古學古的過程中彷彿在與古人直接對話,每一個音節、每一個字眼、每一個語氣都能準確傳達。他出生於龍門,黃河大地數千年文明積澱的悠久文化、淳樸民風滋養了他,使他彷彿與生俱來有一種樸實與堅定的氣質。

趙亭人 麥熟 紙本設色 66×33厘米 2016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亭人是把自己融入天地中來感受萬物的,他追求著「天人合一」,直入自然、直面生活。他熱愛旅行,在遊山玩水、賞花觀魚中尋找創作靈感。去年他帶學生赴皖南寫生,我有幸隨行。一路遇見的風景,遠山、高樹、溪流、石橋、茅舍、亭台,寥寥數筆,即刻繪出的景物精簡而傳神。在作品的進一步加工潤色中,他能有取捨、有主次地調整畫面關係,使得作品層次分明、重點突出。他沒有程式化的創作,每一件作品都賦予情感,充滿新意。畫中有景有物,更有詩有情。他深深地紮根傳統,汲取營養,又能創造性地描繪時代景物,賦予時代特色,「無一幅貌似古人,而又無一筆不從古人胎息中蛻化而來」。他遊走在「傳統」和「創新」之間,詮釋著時代的風貌,烙印著社會的文化。「筆墨當隨時代」,關鍵在「隨」而不是「超」或「落」。當代畫家中,有的為了求新求變,目無古法、心無敬畏;有的為了遵循古制,墨守成規而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兩者都未能正確認識傳統書畫的內涵——在繼承和創新中不斷發展的精神。作為新時代的藝術家,只有長期靜心虛己,專心古人,才能不斷地從傳統中吸收養分。藝術的創新必須以傳統為根基,亭人是深諳此理的。

趙亭人 雨中查濟 紙本設色 40×40厘米 2016

雖然亭人的面相看起來有些顯老,但外表的背後是學識的積累和歲月的沉澱。他自稱「河東散人」,古代號「散人」的畫家很多,如雲林散人倪瓚、耕煙散人王翚等,當代「散人」之類的別號似乎有些泛濫,但用在亭人身上確是名副其實,他悠然閑適的生活狀態、不拘小節的處事之道,怕不是「散人」而是「散仙」了。但他在學術、創作上能一直保持嚴謹認真的態度,溫文爾雅、謙虛好學,不張揚、不放縱,作書作畫惜墨如金,寫文寫詩絲絲入扣,這在當代藝壇實屬難得。與亭人相處時間長了,越來越感覺他像一位長者,但他的藝術心態又是年輕而充滿活力的,他秉承著先賢的傳統,又時刻保持著藝術創作的激情。他幽默詼諧,對音樂、戲曲等其他門類的藝術也很有興趣。每每到興頭還哼幾句時髦的流行歌曲,嚎幾嗓蒼涼的陝北民歌,唱幾段高亢的蒲劇老腔,有一种放懷於書畫天地之外的暢快。

趙亭人 皖南深秋 紙本設色 38×38厘米 2016

亭人長於農村,居於城市。他是苦心修行的學者,是埋頭書案的畫者,更是藝術天地里的自由行走者。

靳忠 山西書協副主席、晉寶齋經理

趙亭人 南屏人家 紙本設色 42×40厘米 2016

文化之本與品味之真

——由戲劇與書畫引發的思考

趙亭人

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浸潤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播,逐漸孕育出眾多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門類,且每個門類都有獨特而豐富的表現形式。戲劇藝術與書畫藝術一樣,都是華夏民族文化大餐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

趙亭人 秋林 紙本設色 85×38厘米 2014

我年少時曾在梨園行待過一陣,後來雖從事書畫,但對戲劇依然情有獨鍾。我向來喜歡聽戲,不論京昆豫秦、川越黃梅,甚至地方小調,只要悅耳動聽,都欣然接受。2017年春節期間閑暇無事,應戲劇界朋友的邀請,我看了幾場家鄉的蒲劇和眉戶劇。兩者都是地方小劇種,卻有著深遠的歷史和廣大的群眾基礎,滋養了晉南大地數百年。戲劇藝術與書畫藝術,都產生於中華千年文化之中,形式不同而命脈相通。隨著社會變遷和歷史發展,藝術形式也會因時而變,當下正處在改革創新的新時代,戲劇藝術與書畫藝術也應順應改革創新的潮流。連看了幾天,我感到這些改編的新劇目不管是唱腔、表演、燈光、舞美,還是音樂、配器,似乎多了幾分華麗的形式外殼,少了幾分質樸的本色純真,讓觀眾的回味不能盡興。正如當下書畫界存在的問題,一味地追求視覺形式、平面構成而喪失筆墨傳統,為了創新而創新無異於舍本求末,因此作品很難打動讀者。

趙亭人 掃葉樓 紙本設色 136×45厘米 2016

戲劇的產生主要源於唐宋時期的說唱藝術,到了元代,雜劇已經基本成熟。經過千百年的不斷改革和發展,逐漸成為一種固定的藝術形式,為廣大百姓所喜愛。戲劇藝術經久不衰,在於它的精神主旨,在於它不僅僅是娛樂,還擔負著教化的功用。戲劇藝術性地展現著生活中的情節,是非曲直、愛恨情仇、忠奸善惡,觀眾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在觀劇中受到啟發。

趙亭人 冷雨敲窗 紙本設色 85×38厘米 2017

西方文化也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不斷湧入,舞台表演藝術的形式趨於多元化,西方話劇、歌劇、舞劇等日漸盛興,戲劇藝術和其他傳統曲藝藝術則日漸式微,幾乎是在外來文化的夾縫間艱難地生存。老一輩藝術家寥若星辰,後繼人才乏善可陳,藝術學校的培養也是青黃不接。在這樣殘酷的現實背景下,忽視學習繼承傳統而盲目地進行改革創新是不可行的。在舞台上過度依賴聲、光、電等現代設備,過度使用西洋樂器,過度改變經典的音樂曲式,蒲劇變成蒲歌,眉戶山陝不分,僅剩下一個浮華的大場面。有的戲劇情前緊後松、虎頭蛇尾,有的則是前松後緊、草草收場。欣賞完整齣戲總感覺還有不小的遺憾,沒有拍手叫絕的精彩片段,也沒有印象深刻的唱功和演技。如《玉堂春》中的《起解》、《明公斷》中的《三對面》、《薛剛反唐》中的《跑場》等,本應是一齣戲中最精彩的一折,卻不夠突出。

趙亭人 春風裡 紙本設色 85×38厘米 2015

現代社會是網路化、信息化的時代,藝術的傳播方便迅捷,藝術的品質卻魚龍混雜,如果丟失根本、拋棄傳統,僅是虛張聲勢做表面文章,只能是花拳繡腿。藝術工作者應當去引導觀眾,在寓教於樂的同時傳播社會正能量,提升人們的審美水平。

趙亭人 觀音洞 紙本設色 85×38厘米 2017

相對於戲劇藝術,書畫藝術的歷史更加悠久,「成教化,助人倫」的功能更加突顯。今天的教育體制以學校作為基本單位的教育模式,這與傳統的私塾模式、師徒模式等都是有根本區別的。在傳統教育體制下,師生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從做人、學養到技藝的傳授是耳濡目染的滲透,這更有利於學生道德修養的塑造和審美意識的培養。然而,當下的書畫教育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創作實踐,都是在以西方學校制度為主導的教育模式下進行的。尤其國畫的技法課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受到高考制度的束縛,很多考生在高考前把西方繪畫中的素描作為學習的重點,忽視了傳統白描的學習,甚至忽略書法的臨習。進入大學後,師資力量的匱乏使得傳統技法的課時很少,講解不夠深入。學生在學習期間,依然以西方繪畫的視角來看待國畫,同時大多數院校在學業考核中,依然使用西方的審美觀念和評價體系來評判國畫的優劣,對國畫的用筆、用墨、設色等技法的考查不夠專業,使得這些原本基礎不夠紮實的學生也未能有效提高水平。四年的學習時光結束,有的同學對國畫這個概念依然雲里霧裡,更別提在作品中寫心寫意了。

趙亭人 花氣襲人 紙本設色 85×38厘米 2016

書法的教育相對樂觀一些,大多數藝術院校遵循著古人傳統的學習方式,從篆書、隸書到真書、草書,從臨摹到創作,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近年來受到展覽時代的衝擊,有些學生顯得急功近利,直接臨摹當代書家,寫「展覽體」等。這樣劍走偏鋒,雖然可能在展賽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始終不是傳統的正道。學書法修身養性,磨鍊意志,滌盪心靈,如果僅僅是追名逐利,就失去了書法的本真。

趙亭人 無邊寺 紙本設色 85×38厘米 2017

吳冠中先生認為,只有美可以觸動靈魂,一個國家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消除文盲,而是消除美盲,塑造靈魂。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客觀地看待學生審美意識的偏差、學識修養的薄弱,因材施教、對症下藥。藝術的表現形式是抒發感情的途徑,無論是戲劇藝術的唱功身段,還是書畫藝術的筆墨技法,都只是表達情感的必要條件。對社會人文的理解認知、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加工,才能表達出內心的情感世界。藝術家以自身獨特的視角去觀察、提煉,從而實現「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進階。表現形式在不斷發展變化,但作品形式背後的精神是永恆的。無論是戲劇還是書畫,都應堅守根本、品味純真。這既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延續中華傳統文脈,發展新時代的藝術。

趙亭人 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趙亭人 小桃源 紙本設色 85×38厘米 2017

趙亭人 太行 紙本設色 66×33厘米 2016

(本文部分原載《美術觀察》2018年第2期)

本文內容版權歸本刊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美術觀察》雜誌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

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觀察 的精彩文章:

朱橙│「劇場性」的綿延:邁克爾·弗雷德極少主義藝術批評的知覺現象學介入

TAG:美術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