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義士程嬰
歡迎關注秀容在線
程嬰,春秋時晉國義士,今忻府區南關人。是藏匿並撫養「趙氏孤兒」趙武的著名義士。晉景公三年奸臣屠岸賈殺趙朔,滅其族,趙朔門客公孫杵臼與程嬰共謀,嬰抱趙氏真孤匿養山中,而故意告發令諸將殺死杵臼及冒充孩兒,十五年後景公聽韓厥言,迎立趙武,復其父爵及田邑,誅屠岸賈,嬰則自殺以報杵臼。
《隋書.地理志》載:「(開皇)十八年置忻州,大業初州廢,又廢銅川。有程侯山、系舟山。有嵐水。」又據《中國古代歷史地圖》標註,在隋唐、元代、北宋、金代等朝代的地圖上忻州境內都標註有程侯山。據清乾隆《直隸忻州志》山川載:「程侯山在州北四十里,一名金山。山半西南有釆金穴、石綠洞。金山綠洞一作六洞,一在李家山,二在部落,三在張家山,南北相傳產礦。《五朝志》:秀容程侯山、系舟山、有嵐水。《九域志》:程侯山,趙地。《山海經》忻水東歷程侯山下,舊有釆金穴,故謂之金山。《山堂肆考》:程侯山在山西忻州,程嬰匿趙孤於此。」根據以上文獻記載程侯山之名應起於先秦時期戰國時代,因為《山海經》是中國先秦時期的古籍。他記載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事。《九域志》所說程侯山,趙地,其「趙」應為戰國時期的趙國。從春秋時期晉國發生「下宮之難」,程嬰、公孫杵白、韓厥三義士智救趙氏孤兒,到晉國「三家分晉」,出現趙國,再到程侯山的出現所處時期正是先秦時期。因金山是程嬰救孤過程中藏匿趙孤的地方。所以後人把此山改為程侯山。並追封為「誠信侯」, 到北宋元豐年間朝廷又為加封程嬰為「忠節誠信侯」。
據《忻州直隸州志.邱墓》載:「晉義士程嬰墓,治西南原上,舊有祠,久廢。」金代何師常《公孫厚士祠記》載:「公孫祠與州南程嬰祠,乃九原古雙祠也,亦云其墓在焉。」又據《忻州直隸州志.壇廟》載:「程嬰祠在金山」, 可見忻州程嬰祠有兩處,一處在九原岡(今南關),一處在程侯山(亦稱金山)。這兩處程嬰祠在經歷了千年風雨的洗禮和後人的尊崇和敬仰後,毀於近代。2006年故里人在原址將程嬰祠和程嬰墓重新修建,更名誠信源。次年又建成了程嬰廣場、戲台、望親樓等建築。在南關程嬰祠東北還有一座古寺廟名為阿後廟,供奉的是晉義士程嬰之妻阿後,她協助程嬰在救孤撫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種高尚的巾幗風範體現了中國母親的偉大胸懷。古人為了紀念她而建廟,視她為送子娘娘來供奉,由人升華為神,每年四月十八日舉行古會奠拜她,許多夫妻還前去俏兒俏女許願還願,可惜此廟毀於日寇佔領忻縣期間。
程嬰、公孫杵臼、韓厥三義救孤的事迹,從古至今一直在忻州廣為流傳,有口皆碑。在忻州眾多的文物古迹中留下了許多與三義救孤相關的遺迹遺址,如城南韓家溝的韓獻之墓、逯家莊的公孫杵臼墓、忠烈祠、北關的七烈士廟以及七賢古道、藏孤橋、貿兒溝、勞師台、屠岸賈城等。七烈士廟是明嘉靖二年(1523)山西按察僉事李濂在忻州拜了南關程嬰祠、逯家莊忠烈祠、韓家溝韓獻之墓和原頭(北關)廢棄的杵臼祠後,奏明山西巡撫下檄在原頭杵臼祠原址上修建的。李濂將分散在忻州的幾處有關春秋三義救孤的古迹合建一處,取名七賢祠,供奉趙盾、韓厥、程嬰、公孫杵臼、提彌明、靈輒、鉏麑。同時李濂還為七賢祠撰寫了《七烈士廟記》,並為七賢賦詩《七子贊》。對程嬰的救孤壯舉大加讚歎:「贗孤文葆,我其彰之。其孤岩谷,我其藏之。越十五年,趙宗復競。慷慨長辭,下報宣孟。」
程嬰是三義救孤中的核心人物,在救孤、撫孤、立孤的各個環節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他以堅韌的毅力,捨生忘死的精神,踐行自已的誠信諾言。誠實守信是他做人的原則,他用畢生的精力實現了救孤、撫孤、立孤的諾言,是感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壯舉。從古至今這種誠信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隨。
TAG:秀容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