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愛旅行嗎?
我們都常說,自己愛旅行,卻從來沒問過自己,我們究竟為什麼要旅行。是因為某種理由?某種思想?某些問題?某類追求?無論何種原由,我想,我們都應該在到達目的地的那一瞬間,把「自己」拋到腦後,然後盡情地享受陌生之地帶給我們的新奇體驗,或美麗的,或冒險的!
比如很多的操勞商務白領們都應該去西班牙看一看,因為大家似乎快忘記了如何熱愛自己的身體,整日把自己嚴實地包裹在剪裁合身的西裝革履里,卻忘記了縱情的跳舞。而熱愛家庭的你,恐怕也應該去阿姆斯特丹度個周末,忘掉家中的孩子,忘掉社會責任,忘掉一切責任,把自己扔進沒完沒了的歡騰舞蹈、酒精和性里。這樣的旅行歸來,你大概才會覺得心裡缺失的那一片靈魂,終於被補齊了。
多新鮮的言論!大部分我都認同。我見過太多人,護照上卡了幾十個國家的戳,亦或者聲稱自己讀書萬冊,卻照樣談吐無聊無趣,頭腦僵硬。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到另一塊大陸,在地標前拍一張滿意的照片,然後回酒店煮一碗從祖國千里迢迢背來的泡麵,或是參加旅行團,歐洲十國八日游,除了把自己累的慘兮兮,拍下一堆照片,又會有什麼收穫呢?這怎麼可能改變一個人呢?不得不說,很多人的很多次旅行或者讀的那些沒有深度的書,除了炫耀資歷之外,一點用途也沒有。
是的,你可以說這些都沒有錯,看書,看美景,吃美食,感受文化,如果你真的覺得滿足,一切都沒有關係。但是拋開所有的虛榮因素,你真的有想過,為什麼要旅行,為什麼要讀書?在選擇目的地的時候,在選擇一本書的時候,你看中的是什麼?你在尋找什麼?
旅行與讀書,聽起來像是一個令人激動和文藝的事情。而很多別有用心的一些所謂的學者、專家、教授。還有各家旅行公司製造一些美好的夢出來,比如:年輕,用旅行增加閱歷,單身,去麗江尋找緣分、男人呢,要有顆自駕環球旅行的心、精緻會生活的女人,一年飛多少次巴黎、以及那形形色色鼓動大家辭職去旅行的書籍,……去他媽的,這些夢真是太不負責任了,造夢可以,只怕夢醒了,剩下的,只是一地雞毛。迷信任何東西都是危險的,旅行也是一樣。
在都柏林的小酒館裡與老友喝酒唱歌,在布達佩斯郊區一頓稀里糊塗的晚宴,和旅友在巴黎的無名街道散步嬉笑到深夜,在高威不知名的小村莊里燒烤和歡聲笑語,與羅瓦涅米民宿主人一起喝高了坐在雪地里期待極光的出現,在陌生老大爺家壁爐前裹著毯子烤羊肉串,經歷布魯塞爾貧窮黑人街區的驚魂夜,還有佛羅倫薩老街區破舊門楣開到凌晨的冰淇淋店……這所有的記憶和樂趣都與景點無關。那是不經意間腦海里飄來的旋律,和空氣里食物的味道,讓這些故事像照片一樣凝固在時光里,時刻被想起,時刻被懷念。旅行,大概最美妙的就是那些意外了,而你,準備好迎接不一定有美好下場的意外了嗎?如果真的準備好了,那為什麼無法接受生活里的起伏跌宕與不安?如果你想擁抱這些未知,那又為何在尋常日子裡步步小心,企圖控制一切?
不要欺騙自己。旅行不是萬靈丹,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旅途也不是圖書館,包含不了那麼多知識。
帕斯卡爾的《沉思錄》說過, 「人類不快樂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呆在他的房間里。」書最後一段里,他又寫,「我們遇見過穿越沙漠的人,在冰上漂泊或在叢林里穿越的人,然而在他們的靈魂里,我們無法找尋到他們所見的痕迹。我想,讓我們在前往遠方之前,先關注一下我們已經看到的東西吧。
束河剛剛下過了雨,我在束河的一間木色客棧里聽著雨聲,吃著鮮花餅,望著窗外的景色,美得像做夢,我看著緩緩駛過古城街道的馬車,暴風雨里飛翔的鴿子,雪山那邊的天透出光亮的雲,一切都美好的如伍迪·艾倫鏡頭裡的電影。令人沮喪的是,古典清新的城池街道並不會讓我寫出《局外人》或者《都柏林人》,就算我搬去法國或者愛爾蘭也是沒用的。不過下次,在鄭州污濁空氣里寫不出來東西的時候,我會多去讀點書,而不是抱怨生活的繁重榨乾了我的靈感。
下一次,在人群里覺得焦慮和窘迫的時候,我會努力想起那個喝了好多酒的夜晚,身後一個旅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醉醺醺跟我說的那句,嗨,你從哪裡來?
※你的青蛙兒子剛剛旅行回來了,還給你帶了明信片
※美國:無人機操縱手很難培養,中國卻一抓一大堆,在隱藏軍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