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掃描分析名片信息,日本雲計算軟體成為商業交易推薦的「中間人」

掃描分析名片信息,日本雲計算軟體成為商業交易推薦的「中間人」

本文系商業周刊App付費文章,禁止轉載。

用戶還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一種專用掃描儀上傳名片信息

「對於Sansan來說,名片的消失可謂挑戰和機遇並存」

即便是在人們普遍將個人資料存放在領英(LinkedIn)並交換數字化聯絡信息的時代,名片也依然長盛未衰。

在地球上的幾乎每個地方,人們都還常常利用這種印製好的長方形紙質卡片來交換聯繫方式(矽谷或許是例外,在中國,使用名片的情況更是越來越少)。名片很容易弄丟,而且大多數人不會多花一些功夫把聯繫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等信息轉存到數字通訊錄中。

東京初創公司Sansan Inc.正尋求改變這種狀況。在掃描了名片上的信息之後,這家公司的軟體會進行分析,讓人們可以了解同在一家公司工作的人是不是互相認識。通過追蹤每次交換名片積累起來的聯絡信息,這款基於雲計算的軟體可以生成銷售線索,甚至能夠為可能達成的商業交易推薦中間人。

寺田親弘

商業社交網路

該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寺田親弘(Chikahiro Terada)說:「據說每年全世界要交換100億張名片,在日本就要交換10億張。每次交換名片都代表一次相遇。每張名片都蘊含著巨大潛力。」

雖然要用軟體來掃描名片,但還是需要由人來負責檢查,確保錄入信息的準確性。從成堆的名片中收集到的信息通常是非常詳盡,足以重新創建出一家公司的組織結構圖。該資料庫還可以跟蹤工作變更情況,並推送通知,讓人們知道同事何時擁有了新的聯繫人。對於銷售部門和交易部門而言,尤其是大公司的這類部門,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內部的商業社交網路。

實現這種程度的精確度成本並不便宜。根據使用人數的不同,Sansan對公司型客戶的每月收費起價為5萬日元(約合451美元)。此外,新客戶要支付相當於一年服務費的初始費用,用於掃描公司手中現有名片上的信息,建立初始資料庫。用戶還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一種專用掃描儀上傳名片信息。所有這些基於雲計算的名片信息都可以從一款應用程序中讀取。目前已有6000多家公司成為註冊用戶,其中包括聯想集團(Lenovo Group Ltd.)、默克公司(Merck & Co.)和Seven & i Holdings Co.。

寺田親弘說:「這是我們目前很穩固的一塊業務,」在採訪期間,對Sansan資料庫中以往存入的名片信息進行搜索後顯示,他們在彭博社(Bloomberg)有15位聯繫人,「根據高級經理會見客人的情況生成業務,這是正常現象。」

雖然這看上去與領英的做法類似,但寺田親弘表示,在同一家公司的人脈網路中,Sansan服務的透明度要高得多。對於公共關係,Sansan提供了一種名為「8」的服務,該服務擁有大約200萬用戶。「8」服務只針對個人而非公司,是領英和日本職業社交網路Wantedly Inc.的直接競爭對手。

Sansan公司的名片掃描儀

機遇與挑戰並存

「一個潛在障礙是,在有的公司,可能有人不想分享他們的聯絡信息,」在名片設計與名片文化方面著作了三本書的福田剛大(Takehiro Fukuda)說道,「但如果你想提高工作效率,那麼Sansan的確有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辦法讓你如願以償。」

福田剛大從事諮詢工作,還經常舉辦名片研討會。他指出,Sansan讓維持人際關係變得更容易,因為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的人士一般在開始交談之前就會交換名片。相比之下,歐美人士更有可能在結識某人之後,才用名片互換聯絡信息。

在包括Salesforce.com Inc.、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和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Corp.)等投資者的支持下,Sansan已經進行了四輪融資,總計籌資約9300萬美元。寺田親弘表示,公司通常每一兩年就要進行一輪融資,如果首次公開募股(IPO)是最優融資方式,公司也願意以這種方式籌集資金。

他說:「過去幾年,我們為IPO打下了基礎,已經做好了這方面的準備。但我不想把IPO當作我們的目標。」

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

寺田親弘承認,名片可能總有一天會成為歷史的遺物。在中國,很多人只是通過互加微信作為聯繫方式,而在矽谷,許多人是通過雙方都使用的即時通訊應用、社交網路或電子郵件進行聯繫。

「對於Sansan來說,名片的消失可謂挑戰和機遇並存,」 寺田親弘說,「大家都知道,如果名片仍停留在紙質形態上,就會消亡。」

撰文:Reed Stevenson

編輯:周靈鴿、齊宇琨

翻譯:王忠

點擊你感興趣的關鍵詞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克服「石油依賴症」,迪拜成為現代中東經濟的典範
日本研究員花費三年時間研發防水漂浮電動汽車,「靈感」源自海嘯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