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十四小時3》再立「絲綢之路」大背景,但尬演的「連續劇式真人秀」還有多少可看之處?

《二十四小時3》再立「絲綢之路」大背景,但尬演的「連續劇式真人秀」還有多少可看之處?

鋒芒智庫

品牌立論 口碑行銷 輿情數據 策略諮詢

文|甄真

將浙江衛視領到如今一線衛視地位的,功勞應當歸給《奔跑吧》與《中國新歌聲》。而《奔跑吧》在戶外真人秀類別上的一家獨大,也會掩蓋住其他節目的亮點,譬如《二十四小時》一直被稱為《奔跑吧》的弟弟,而做到第六個年頭的《奔跑吧》確實也需要「接班人」。

延續著去年末的餘熱,2018開年後電視熒屏略為安靜,綜N代紛紛推新,可效果不比以往。在這樣的環境下,浙江衛視的《二十四小時》再次回歸,林志穎、余文樂、白敬亭、林允、魏大勛、胡一天、熊梓淇的全新陣容,綜藝效果、輿論流量齊頭並進也算是開了個好頭。

新一季節目中,《二十四小時》依舊延續了「連續劇懸念式」的概念,以「鄭和七下西洋」為大故事背景,但這一設定早已被不少網友詬病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這一次《二十四小時》能完成穿越重走海上絲綢之路的野心嗎?

1

「連續劇式真人秀」極易崩塌

不如化繁為簡

海上絲綢之路的圖騰緩緩展開,鄭和曾率萬人艦隊七次下西洋,而《二十四小時》從福建、泰國走向新加坡、迪拜,再到土耳其,如今已經是第三個年頭走上這條文化之旅了。藉以文化交流為盾牌的綜藝節目數不勝數,但往往效果不佳。

本是娛樂化的內心,卻披著文化外衣,去到某個少數民族地域、以某些文化遺產為遊戲道具等,走捷徑的方式很多,而《二十四小時》從「海上絲綢之路」的角度切入,讓節目中延續的地域、活動乃至文化交流都有了很好的引用。

打出「連續劇真人秀」旗幟的也僅此一家,在起初被多數觀眾認為是《奔跑吧》接班者的《二十四小時》壓力不小,砸錢砸資源,於是有了陳坤、韓庚、徐崢、林志穎、余文樂等多年演藝生涯的「老司機」帶起了看點,也有吳磊、董力、胡一天、白敬亭等亟待開發的綜藝新人帶起了流量。

可預期的雙重保險卻有所偏差,劇情時空原本應是帶觀眾更快入局的設定,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也可以籠絡已經逐漸流失的年輕觀眾與男性觀眾——根據百度指數,今年搜索「二十四小時」的人群中女性佔比高達82%。但現實是,《二十四小時》用三季節目塑造了一個龐大的世界觀,卻在節目中僅有10秒中的展現,而更多的比重放在了莫名的背景設定上

「你們的商船,誤入了時空失序的漩渦,風暴之眼,我用盡全力打開時空之門,讓你們暫時脫離了危險,但若想真正阻止風暴之眼的吞噬,必須尋找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守序星星。」節目開篇便是一段尬演的穿越戲份,明朝的商船遇險從而穿越到現代做任務,這樣的設定要想與「連續劇真人秀」扯上關係,還真是有點勉強。

首期節目最顯性的線索在於一本《百寶圖鑑》,嘉賓們需要補全圖鑑上缺失的三樣物品才能獲得星星的獎勵,其實僅用這一點就可以串起整季節目的任務,相較於搭建起一個中二的背景,不如開誠布公地告訴觀眾這一季節目的需求,否則這種難以產生代入感的設定,只會讓嘉賓與節目產生一種割裂感,觀眾也無法入戲。

任務式的競技真人秀已經被各大平台折騰得差不多了,想要出新極難,製作人似乎都樂於在此之上加點什麼,卻因此陷入畫蛇添足的困境。在筆者看來,看這類節目的觀眾純粹找個樂子,遊戲規則、背景設定化繁為簡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

綜N代的「守」與「破」

編劇發力最多

將一個「海上絲綢之路」的世界觀堅持三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這也意味著《二十四小時》已經被限制於一個環境的框架內,每季節目如何進行「守」與「破」也是懸在節目組頭上的劍。顯然,《二十四小時》堅守的是「連續劇真人秀」這樣特殊的真人秀類別,包括製作方盛唐時空的另一檔探秘類節目《七十二層奇樓》,也是為數不多的此種類別。而這種帶有濃墨重彩的故事化真人秀,對於編劇的要求非常高。

《七十二層奇樓》邀請南派三叔擔任總編劇,讓八位成員共同尋找《天工秘術》,而《二十四小時》則是補齊《百寶圖鑑》上的物品。前者是讓觀眾跟隨節目追溯文化知識點,例如中國古代造船術、「宮商角徵羽」音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板凳龍等,後者是通過節目欣賞沿途各國風景歷史與文化,並展現中華文明。

空鏡只是一種形式化的展現,將人文環境自然地嵌入到節目環節中,是一道難題。比如《二十四小時3》首期節目中,除了在土耳其的古老建築與街道中完成任務,嘉賓們也體驗了一把當地的歌舞風情、滑翔傘等。但有一點略微可惜的是,節目還是對準了嘉賓,而其中充當穿線人的本地人與表演者並無分量,或是因為語言的問題沒辦法順利交流,也因此缺失了一些看點。

在塑造嘉賓角色的線上,編劇也做出了不少突破。不像《奔跑吧》多年以來固定的常駐嘉賓,《二十四小時》每季的常駐嘉賓都在更換,陳坤、韓庚、吳磊在堅持了兩季後退出,第三季的全新陣容儼然是一個完整的綜藝節目搭配,從年齡、綜藝感、流量、男女搭配上都有了新的改變。

但比起作為「老司機」的林志穎、余文樂,筆者反而更喜歡「綜藝原石」林允、胡一天、白敬亭,以及單期嘉賓鄭合惠子,其實在這之前的電視熒屏上,這幾位的綜藝效果並無法給出一個結論,但相比結論,原石更珍貴的是可塑性。一般來說,還沒有立住人設的藝人,最常見的就是高富帥、拚命等性格,但這是最為下策之選。

《二十四小時3》中的大個子胡一天被直擊靈魂的體重拷問而問倒,「我現在胖了,有160斤。」以及爬山被絆了一下後拜託節目組掐掉這段,兩個小點不僅是笑點,反而一下將這個大個子的「黑洞」本性給暴露了出來,再加上後期花字調笑般的「偏要播」,這麼多戲讓整個節目活了起來。

唯一的女性林允反而是最拼的,抱大腿、耍賴樣樣不落下,借用魏大勛的話就是:「聽哥哥一個勸,一個新人不要這麼拼。」但她卻沒有鄭合惠子幸運,最後一環節中,唯一的反轉「星星的主人」可以使所有人任務失敗,而這個人最終出現在了鄭合惠子隊伍中,成片中,鄭合惠子輾轉其他三人中,不斷猜測與判斷到底誰才是這個「叛徒」,乃至最後被她最信任的白敬亭所背叛時,「鍋從天降」的失望與震驚也就真實到有意思了。

3

戶外競技真人秀式微

浙江衛視下一檔現象級綜藝在哪?

將浙江衛視領到如今一線衛視地位的,功勞應當歸給《奔跑吧》與《中國好聲音》。而《奔跑吧》在戶外真人秀類別上的一家獨大,也會掩蓋住其他節目的亮點,譬如《二十四小時》一直被稱為《奔跑吧》的弟弟,而在各方面的限制下,做到第六個年頭的《奔跑吧》確實也需要「接班人」。

於是《二十四小時》《我們十七歲》《高能少年團》連續誕生,雖然披有不同的背景外衣,但毫無疑問都是跑了多年後,在捕捉觀眾的喜好之後,誕生的細化後的主題。不得不說,從客廳數據上來看,CSM52城0.97%的收視率展現著戶外競技真人秀殘存著的生命力,國內戶外真人秀的集體式微也是不爭的事實。

去年底,浙江衛視的秋季溝通會將《演員的誕生》劃分為開啟下一篇內容藍海的節目,其最終製造出的效果也不負眾望,可以看出浙江衛視儼然無需將寶押在《奔跑吧》的繼承者身上。正如同「慢綜藝」的突然受寵,未來電視行業的方向與下一檔現象級綜藝不就是在新的嘗試中出現嗎?

出品 鋒芒影視輿情研究智庫

主 編 陌 芷 責 編 葳 蕤

視 覺 武 略 校 對 丁 六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娛 的精彩文章:

《明星大偵探3》連月「霸榜」,「綜三代」何以俘虜觀眾的心?
《信·中國》VS《歌手》文化與娛樂之戰,勝負成最大懸念?

TAG:清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