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真懂得腹式呼吸?內家拳練錯呼吸,會越練越傷身體;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想到,形意拳竟是如此高級

你真懂得腹式呼吸?內家拳練錯呼吸,會越練越傷身體;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想到,形意拳竟是如此高級

呼吸的原理

呼吸是生命的象徵。我們從生活經驗以及影視作品中,都不陌生探查死亡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探查鼻息。當一個人沒了呼吸,就可以說是已經死了。因為生命離不開氧氣,氧氣離不開呼吸。

人體為維持自己的生命活動,需要有能量力供應。生命需要的能量來自葡萄糖、蛋白質和脂肪,它們在人體書能產生熱和能,這些物質在體內產生能量的過程,和自然界燃燒的原理十分相似。這個燃燒的過程,就是靠呼吸過程來完成的。吸氣時,將氧氣吸到體內,使細胞的氧化過程得以進行;呼氣時,將廢氣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古代對呼吸與營養的解釋較為簡單,但是原理是相同的,血液中紅細胞運輸氧氣的過程,被統稱為「氣血運行」。如果呼吸中斷,斷絕了氧氣來源,組織細胞缺氧,二氧化碳難以排出,身體得不到熱和能,新陳代謝也就中止了。一呼一吸便承載著養生之道與用武之道。

呼吸的方式

既然人體代謝需要呼吸,那麼不同的呼吸自然有著不同的表現,如果呼吸過於短促,那麼吸入的新鮮空氣尚未深入肺葉下端便匆匆呼出,這樣等於沒有吸收到新鮮空氣中的有益成分。每次的換氣量都很小,體內的二氧化碳累積太多,而機體耗氧又很大,便會造成心腦缺氧,出現頭暈、乏力、嗜睡漸漸氣血不足、腿膝酸軟乃是腎虧的種種現象。

因為呼吸與氣血的重要,武術中,也就出現了許多通過截斷呼吸、截斷氣血運行置人於死地的功夫。這些手法各有不同,對人的影響也就有速效的以及長期作用的,產生種種隱含的病症,即不屬於大病,卻又很折騰人,好似中邪一般。這在中醫概念上,歸為傷了魂魄的一類。如果把這些符號化的辭彙翻譯過來,你會發現一個龐大細密而又十分科學的人體修鍊系統。

傳統對於生命人知的秘密,被概括為——精、氣、神,為內三合。之後本號會逐一講解,為了方便接收,就不陳述太多的古代道家修真的原始體系了,直接呈現出科學翻譯過來的內容。

高人的呼吸

明白了以上道理,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追求健康養生都提倡深長呼吸,最根本的道理,就是深長呼吸增大肺活量,吸入的氧氣多,就好像汽車發動機的氣缸多,氣缸大,它產生的燃燒功效自然就能產生更多動能。劇烈的運動中,調整配合呼吸節奏,打破表面的一呼一吸,而和諧動作完成深長呼吸,那麼就是比混亂呼吸者功耗更小,耐力更久,而且恢復更快。這就是一邊消耗一邊給能量的道理。

所以傳統學問中,無論道家、儒家、佛家、兵家、醫家,都追求清凈平穩深長的呼吸,用以養氣養生,這其中就總結出一種腹式呼吸。

通常解釋中,呼吸可分為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先簡單告訴概念,胸式呼吸就是淺呼吸,腹式呼吸就是深呼吸。或者說,但凡深呼吸,就必然是腹式呼吸。先不需要考慮吸氣鼓哪裡,呼吸鼓哪裡。

胸式呼吸就是本能呼吸,沒有刻意訓練,通常都是這一種。

胸式呼吸是通過胸腔的擴張造成體內的容積變大,形成氣壓差,讓空氣進入肺部。科學描述,是單靠肋骨的擴張來吸氣,用肋間肌上舉肋骨擴大胸廓。

腹式呼吸則是通過橫膈膜的下壓造成氣壓差,讓體外的空氣進入。所以胸腹的起伏,與胸式不同。而腹式呼吸自身也分順呼吸與逆呼吸。只要是膈肌帶動的深呼吸,都是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誤區

但是因為幾十年前開始,一些武術文章的影響,大多人都認為普通呼吸是吸氣時胸膛鼓起,呼吸時胸膛恢復,而認為腹式呼吸,則是有意在吸氣時不開擴胸腔,而呼氣時又鼓起肚皮。其實這是錯誤的理解,腹部隆起是現象,而非啟動,這樣練是逐本求末,並無多大益處,反而會傷及胃脘,影響中氣。

這一種現象,又確實屬於逆腹式呼吸,被稱為氣入丹田式呼吸。而所謂氣入丹田,根本是通過一種意念導引,輔助呼吸深長,如果你能自然深長,就吸氧上,並不需要過分關注。

導引運氣,是為入定,為了其他修鍊作用。待專門講解。

順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是順呼吸為吸氣時擴張腹肌,盡量深長充足的吸氣,逆呼吸則相反,是吸氣時隱含收縮腹肌,呼氣時再將它放鬆。

後一種,是武術養生轉化而來的一種,也就本節說本不必如此複雜理解的這種。懂得了武術呼吸的原理,就不會感覺程序混亂了。

腹式呼吸的作用

應用胸式呼吸,通常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工作,佔全肺五分之四的中下肺葉都是休息狀態,如此長久發展下去,中下肺葉長期廢用,會加速老化,彈性減退,呼吸功能就變差了,無法獲得充足的氧,便滿足不了各組織器官的需求,繼而影響身體健康。

腹式呼吸可以運用盡量多的肺泡,逆腹式呼吸,若放在平常狀態,通常也是很輕的進行,往往也只佔用肺容量的一半左右,整體鍛煉,又不過分消耗,這是養生呼吸法。而武術上,因為對呼吸與身體的高強度要求,則有專門的呼吸方式,用意加強訓練,且增強搏鬥所需的能力。

內家拳的呼吸

內家拳,原本也是非常激烈生猛的。內家拳從容不迫的應敵表現,並非出自技巧的嫻熟,而是出自高手打低手的遊刃有餘。

出現這個結果,只能說「內家拳」比對方更為高強,而不存在是更弱。至少它的某一方面是強出許多的,而它的身體狀態,也只強不弱。若是一個虛弱而緩慢的經不起高強度運動的身體,是不可能做從容應敵的狀態來的。

所以內家拳的呼吸,是高強度的呼吸,而不是偷懶的呼吸。像心意拳、形意拳,拳走起落鑽翻,呼吸提砸,這是胸肋腹肌可不是微微的收縮了,而是層層加勁的收緊。而發勁時,卻也不是放鬆,而是驟然再緊。這恐怕是很多猜想學習形意拳的朋友沒有想到的。

所謂「輕出重收」,是相對而言,好比劈拳,輕出是說的「鑽拳」那一下,而重手恰恰是劈拳本身。很多並沒有正統師承的人,看著前輩分享的資料,就誤認為劈拳出手要輕,而回手要重,反而因為不知道劈拳怎麼才是劈拳,謬之千里。

劈拳的呼吸法,整個動作中,也並不是一呼一吸,因為「劈拳」也並不是單單的一劈。以前不講這些,是因為很多標榜正統的朋友,也是這麼誤解的,講出來太傷人面子,不討好。(節省篇幅,將來會專門論述)

通過內外合一的訓練,使得身體形成一個衝擊的武器,而又通過樁功產生很好的穩定性,所以內家拳才有許多的貼靠打法。這些貼靠打法並不需要藉助對手失衡才能施展,對手越是對敵狀態則越容易見效。

如果你周身筋骨不能驟然緊固如巨石,又怎麼可能以肩膀、軀幹去撞傷對手?不光外部能驟然緊固,內部的腹膜、膈肌也都要非常發達,這樣才能保傷及對手的內傷。而練功中對自身器官的加強,便是拳功一體的原理。

形意拳的呼吸

形意拳,根據發拳方式的不同,呼吸方式也有不同,但是這個是自然養成的,不是刻意訓練的。不然人非出毛病不可。刻意訓練的,是一種母法。自然養成之後,就可以本能調整對應拳勢了。

比如我系形意拳有九式功法,其中鶴式為頭式,是打破所謂的順式呼吸還是腹式呼吸概念的。

此處所謂腹式呼吸是一種表現形式,是胸腹腔都是周向擴張,並不是單獨往外鼓肚子。如此周向擴張,後腰鼓盪,整體看起來跟沒有呼吸一樣。而且肌肉暗中繃緊,從外看不出什麼變化,但身軀好比鐵桶一般,膈肌暗中上下運行,這樣扛擊打的同時也不影響呼吸,不影響說話。

不影響呼吸,是呼氣也是這個狀態,吸氣也是這個狀態,也就無所謂是鼓肚子還是吸肚子了。而練功的時候,就是通過上下腔體的氣壓強化隔膜,按摩五臟。

形意拳功架在練拳的同時,原本都有一起訓練的內三合要領的。但是因為五行拳拳架並不容易真正掌握,要練到協調靈動是非常難的。如果外在不到位,就會影響內在狀態。所以雖然外三合與內三合是一體的,但是傳承中為防備出偏差,往往隱藏內三合不教,讓弟子自然養成。後來慢慢就失傳了。

豫東有八卦拳分為好幾路風格練法,其中有一路風格強調練氣閉氣與截氣。後來這一支很多拳師歸入了豫東形意門。形意拳發力之剛猛,用之前的呼吸法根本頂不住,有的弟子竟然出現了咳血現象。後來歸入形意門,專練劈拳,調養身體,因為劈拳練的純,後來居上,也造就了幾位大成就者。而對於功法原理也更為透徹。

周口心意門非遺繼承人買西山老師,他能獨領風騷,功夫之外他繼承的內容也多,能講出別人講不出來的一些拳術知識,打法較為趣味豐富。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得益於他的一位八卦形意門的師父,主要就是小手法與歷史,那位前輩就是這門出身。許多的歷史,大家可能僅僅是從網路文章中得知的。功法內涵,怕就更不清楚了。

豫東形意門原本就是八卦掌、形意拳、心意拳並列的門戶,曾經有太極門陳氏五兄弟(照字輩)之一者,陳氏拳法也有收入,而少林吳山林真傳心意把、釋德根心意把也有併入,另外海燈法師鐵布衫都有收納,所以就武術修鍊呼吸法上,可以說本篇是有理有據有法有根。

上節中提到的隱含收緊與驟然再緊,是練發力感應用的,十分重要。形意拳中「遇敵好似火燒身」的狀態,不光是意念感應,是有具體練法的。光靠著意念想像,是不可能打出「火機一發物必落」那個犀利透徹的狀態的。

如果沒有繼承練法,僅僅憑藉拳譜猜想,對著一些似是而非的技術文捉摸,講講故事還行,真要那麼練了,非出毛病不可。

內家拳練錯呼吸,會越練越傷身體。尤其是帶導引行氣的練法。(隱藏內容,以形意拳九式功法每一式的運氣中樞為例,清晰講解。讚賞之後領取點亮字元。)

呼吸的訓練

武術的呼吸,自然不是從憋氣來的,也不會單單為了訓練呼吸而呼吸,必然是綜合訓練的。

比如鶴式,由提踵展背起,先調動深層肌肉穩固身體。深層肌肉原本就是控制骨節穩固的,但是屈伸運動之中,這部分肌肉幾乎是休眠狀態,喚醒之後即是運動的核心力源,也是保證拳架的根本。

而長肌肉的繃緊與放鬆,是養成最佳張馳度的訓練,是為方便發出穿透力所必須的身體條件。

平時始終是一個不松不緊的狀態,這樣發力時就打破了呼吸,不存在呼氣發力的局限,即平穩,又可能一氣連擊沒有間隙。

實則佛家、道家、儒家養生,原始追求也是這樣的,呼吸深長之後就跟沒了呼吸一樣,叫做「胎息」。如此也方便清心入定。

後來被偏解成了成了形式上的吸氣鼓肚子,其實鼓肚子就是為了膈肌下降。九式鶴式往上拔起身體,先為練成胸肋開張,腹部卻是往裡收的,但即便是收,膈肌還是下降,如此產生一個擠壓,便有了內練效果。

這就與腹式呼吸走松綿深長有了區別,松綿深長是為了減少消耗,是為了節省。而武術訓練,要的是變強,而不是節省。

呼吸的原理其實很簡單,武術呼吸高明是高明在與技擊功法高度結合。這部分對技擊功力同步提升的內容才是獨門秘密。而就筆者經驗,形意拳確實優於前身以及並列拳種。因為形意拳對擰裹鑽翻的應用以及訓練,比其他拳種想得更多,走得更遠。這個願意信就信,不信拉倒,就不做講解了。

但凡是正傳內家拳,必須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拳架有要求,二是肌肉狀態有要求,三是呼吸有要求。三者合起來就能強化訓練了。

運氣的作用

運氣是另外一個範疇的內容,有待專門講述。但運氣又與呼吸是相關聯的。

所以簡單介紹下運氣的作用好了。運氣一種是為導引,養生用;一種是為聚氣,技擊用。技擊用又有發勁用與抗擊打用。抗擊打的一種,即可以用這種呼吸法實現,又可能通過催眠實現。

對普通人催眠實現抗擊打,便很明顯的體現出了人體的奇妙以及氣血的影響。可以越過人的意念導引,直接以潛意識的刺激,瞬間激發改變人體機能,產生抗擊打能力。過去梅花拳、義和團、紅槍會都有這種催眠,就是喊著「刀槍不入」口號那些,確實是有明顯效果的。現在還有人掌握著。

說到原理,還是呼吸法與意念的作用。普通人只要不是乾瘦,靠著鼓起胸腹繃住肌肉,再能沉肩墜肘穩住骨架,五臟也就可以形成一個效果,好比被一張充氣的老牛皮護著,尋常打擊力是不足以滲透其中震蕩內髒的,最多皮肉受點苦,咬咬牙就過去了。

說抗擊打,不是說不疼,只是說不受重傷且能忍受疼痛。好比喝酒之後感覺不到疼痛,但是摔倒溝里可能就會摔死人。這是抗擊打與打不疼區別。

還有專門的皮肉練法,就是用滾釘板、磕鐵珠、跌扑滾翻等手段訓練的,多被江湖藝人採用,屬於外練。但在訓練過程中,也是需要配合呼吸而完成,以減少痛楚,綜合提高。

如此講解平常的概念,不知道朋友們會感到豁然開朗,還是認為不過如此,認為自己一直都是這麼做的?這個不是重點,不需要你服,也不強迫感謝。說說而已,有與沒有,自己清楚。只希望有追求的朋友,比之前清晰了許多,由此避免了一些問題,少走上一些彎路。

也請友好轉發出去,幫助到同樣的人。

呼吸,更需要心態的平衡,心胸的開闊。修養,也不光在身體素質上體現,更在言行舉止上體現。訓練與長進,從來都不是單一的。謝謝贊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萼奇蘭 的精彩文章:

老合老合你別急,馬上就會寫到你——《武作家評武術界》平台自述
形意拳老三拳是什麼?先有五行拳還是先有十二形?老拳師酒後吐真言2

TAG:鐵萼奇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