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刀尖上的舞蹈!愛好花樣滑冰的你如何做到不受傷?

刀尖上的舞蹈!愛好花樣滑冰的你如何做到不受傷?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果仁健康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即將開幕,各國運動員齊聚平昌,為爭取更好的成績展開激烈角逐。對於普通人而言,平昌冬奧會的舉辦帶火了各項冬季運動,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花樣滑冰了。

本屆平昌冬奧會,中國花樣滑冰隊共派出了隋文靜/韓聰、金博洋領銜的11人陣容,將向雙人和男單兩個項目金牌發起衝擊。這也是歷屆冬奧會上,中國在花樣滑冰項目首次擁有兩個沖金點。

花樣滑冰一直以來都是中國觀眾較為喜歡的冰上項目。除了作為中國隊的冬奧奪金點外,運動員們優美的舞姿,高難的技術,藝術與競技相結合的特點,使得不少家長選擇送孩子學習花樣滑冰。室內冰場不受地理氣候因素影響,一年四季都可以滿足滑冰愛好者的需求。在「三億人上冰雪」的號召下,不少成年人也選擇了嘗試花樣滑冰,但業餘選手由於缺乏系統訓練,會帶來不少傷病困擾。

1、足部

首次接觸花樣滑冰時,滑冰鞋沒有受到初學者的重視。絕大部分體驗滑冰的朋友會選擇在冰場租滑冰鞋。其實,滑冰鞋的舒適與否對足部的損傷至關重要。花樣滑冰的專業冰鞋鞋跟略高,使運動員的腳能夠小角度趾屈,同時大腳趾抵在冰刀的前面,這樣的設計利於完成難度係數較高的動作。但是花樣滑冰鞋這種特定的鞋型會加重對跖骨的損傷。

2、踝關節

踝關節是保持平衡的重要關節,同樣也是承受人體自身重量的關節。不論在籃球、足球這些球類運動中,還是在滑雪、滑冰這些冬季冰雪運動中,踝關節都是人體運動中較為重要且脆弱的部分。腳踝的扭傷、骨折都是運動場上常見的損傷。

在花樣滑冰運動中,旋轉、跳躍等動作都是以踝關節為軸進行的,這對踝關節的要求極高。長此以往的高強度訓練會加強踝關節的負擔,平時訓練中腳踝外側扭傷十分常見。

3、膝關節

膝關節是人體中較為複雜的關節,長跑等運動也會造成膝關節的損傷,發病率高。在花樣滑冰中,膝關節起到承上啟下的發力、緩衝作用。

花樣滑冰初學者在學習新動作時,由於對技術動作掌握得不好,在冰場摔倒乃是家常便飯。其中,以膝關節的挫傷、撞傷最為普遍。此外,專業運動員在大型比賽時的緊張也會導致摔倒等失誤,造成膝關節的損傷。

2006年都靈冬奧會,中國花滑組合張丹/張昊挑戰高難度動作拋四周跳失敗,張丹沒能完美在空中轉圈後平穩落地,造成膝蓋嚴重損傷。

4、軀幹

花樣滑冰運動蘊含了技巧與力量的美,包括大量滑行、跳躍、旋轉等動作。其中髖關節都起著動力和穩定的重要作用。但花樣滑冰很多動作是需要高速旋轉來完成,長時間的訓練容易引起力量和柔韌性不平衡,這是導致髖關節周圍肌肉損傷的一個重要因素,發力更多的那側痛感更強。

5、上肢

上肢的損傷狀況,多是初學者在冰場摔倒後,用上肢著地來維持平衡。主要造成腕關節的挫傷,很少出現上肢骨折的現象。這與我們學習滑雪的原則一致,摔倒時向前傾斜儘管有可能造成上肢損傷,但避免了後仰對頭部的損傷。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傷病呢?

增強身體素質

花樣滑冰運動不是滑冰與舞蹈的簡單相加,具備下肢力量和柔韌是基礎要求,在高難度動作中,更是對身體協調性和靈活性的挑戰。向前滑行、向後滑行、跳躍等動作,要求花滑運動員腿部肌肉發達有力量,能夠產生向上和旋轉的力。力量不夠的話,動作就不會那麼「乾淨」。要想完美地完成花樣滑冰動作,力量訓練必不可少。

而在雙人滑項目中,由於男選手需要將女選手拋到空中,不僅男伴需要鍛煉上肢力量,女伴更是需要控制體重,雙方才得以默契配合,達到完美的拋跳。

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與其他運動項目一樣,花樣滑冰項目同樣需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不充分的準備活動會加大各機體受傷的風險。此外,只有因休息而消退的條件反射性聯繫恢復後,才能繼續參加劇烈活動,否則很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

運動結束後,同樣需要做好拉伸等恢復整理動作,調整自身狀態,放鬆肌肉,謹防急慢性損傷。

防止過度訓練

出自《論語》的「過猶不及」,這四個字同樣適用於體育運動的訓練強度。大量高強度的訓練後,需要及時緩解疲勞。若是像個機器一樣連軸轉反而「過猶不及」,只有好好休息之後才能更好的訓練。否則無法達成動作的標準度,同時加大了機體損傷的可能性。

不論業餘愛好者還是專業運動員,都應防止過度訓練,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選擇合適的場地和運動裝備

訓練場地、運動裝備與發生損傷存在一定聯繫,以前曾出現過「運動員因地面不平摔倒而骨折」。業餘愛好者需要選擇正規滑冰場進行練習,避免滑野冰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傷害。

同時,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高品質花樣冰鞋。跟我們平時穿運動鞋一樣,適合自己腳型的鞋才是最好的。一雙合適的冰鞋應該是:腳的每個部位都與冰鞋緊貼著。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因鞋不合腳造成的足部損傷。

此外,初學者應穿戴護具,不能因為「面子」等因素,而減少對自己必要的保護。其中,尤其要加強對腕關節、膝關節的保護,盡量避免損傷。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移動端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 的精彩文章:

船上沒輪子,為什麼要叫輪船呢?答案你決定想不到
一孕真能傻三年?到底怎麼回事?終於有答案了

TAG: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