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創!同濟大學醫學團隊最新成果:人類肺臟再生成為現實!
來源/視覺中國
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王蔚)肺、心、肝、腎等人體大型器官損傷後的再生修復,一直是現代生物醫學的重要難題。同濟大學今天發布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項目首席科學家、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左為領銜的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培養和移植技術再生肺臟,此項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統計數據表明,肺部損傷性疾病在導致人類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位,傳統的藥物或手術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並不令人滿意。幹細胞或許是這些患者的最後希望。早在三年前,左為與美國教授福蘭克·麥基恩一起工作時,就已在小鼠肺內發現了p63+/Krt5+的成體幹細胞具有再生肺臟的潛能。當時,這項發現的部分成果一經發表在《自然》期刊上就引起了業界的震動。
2015年以青年「千人計劃」身份回國到同濟任職後,左為帶領的課題組改變方向,專註於鑒定尋找人類肺幹細胞的工作。按他的說法,小鼠和人肺臟的結構及發育過程差別非常大,只有直接研究人體才能接近真相併最終解決疾病問題。他們運用支氣管鏡刷檢的方法,從微量的成人活體樣本中嘗試分離擴增這類肺幹細胞,經過不斷嘗試,最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體系,可以從少至單個幹細胞起始,對細胞進行大規模克隆樣擴增。經過多個代次擴增之後的幹細胞,依然保持遺傳性狀和分子表型的穩定。這就意味著從此之後無論針對健康人還是肺病患者,都可以運用這套功能強大穩定的系統,對其肺幹細胞進行分離擴增。
為了檢驗肺幹細胞再生肺組織的能力,左為團隊將肺病患者的肺幹細胞標記上GFP熒光之後,經氣管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受損的肺內。移植之後三周,可以看到人的肺幹細胞大面積整合到小鼠的肺內,形成了「人-鼠嵌合肺」。進一步的組織學分析表明,幹細胞移植成功地在小鼠肺內再生出了人的支氣管和肺泡結構。更重要的是,人的肺泡周圍還募集了小鼠的毛細血管。通過納米金追蹤技術顯示,這些新生的肺泡和毛細血管是有功能的。接受幹細胞移植之後的小鼠,肺內纖維化損傷區域被新生的人體肺泡替代。動脈血氣分析表明,小鼠的肺功能也得到了恢復。
一系列動物試驗的成功,引起了呼吸科醫生和肺病患者的密切關注,大家迫切希望將這一新的肺幹細胞移植與再生技術用到臨床上。經相關醫院學術和倫理專家委員會審議通過,於2016年3月啟動了第一批患者入組,從而正式啟動了世界首個基於幹細胞的肺臟再生臨床試驗。最早接受自體肺幹細胞移植的兩位支氣管擴張患者,移植一年之後均自述咳嗽、咳痰和氣喘等癥狀出現改善。CT影像學顯示,其中一位患者的支氣管擴張結構一年之後呈現局部修復情況。肺功能檢測提示,移植幹細胞三個月之後各項肺功能即開始出現好轉並保持到一年之後。截止目前,該團隊總共開展了超過80例臨床幹細胞移植,涉及支氣管擴張、慢阻肺和間質性肺病等不同的病種,並計劃在今年內啟動細胞治療產品新葯申報流程。
※台灣花蓮6.5級地震 滬旅行社:預訂酒店、租車可免費退
※「我不要當法定代表人」:原告訴請獲支持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