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仙李白在唐朝絕後了嗎?請看商州考證新發現

詩仙李白在唐朝絕後了嗎?請看商州考證新發現

(李白墓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太白鎮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李白墓處於青山西麓隴地上,坐北朝南。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為唐代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郭建輝:商州民間文化研究協會理事,副秘書長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701年—762年)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據《新唐書》記載,李白自稱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高宗李治的同輩族弟。關於詩仙李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當時就諱莫如深,特別是對其祖父、曾祖父,史料無一記載。李白自己很少談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遠祖漢將軍李廣,諱言近親,閃爍其辭。

李白生於碎葉城,也就是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五歲那年,他隨家人遷到四川省江油縣定居。李白《與韓荊州書》:「我本是隴西平民,流落至楚漢之地」,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

詩仙李白在文學史上的成就和地位上首屈一指,自不待言,但是這位大詩人似乎有些後繼無人,他的兒女們沒有一個留下一詩一文,以致有人揣測,李白一生貪杯縱酒,累及子孫,使他們都成了痴呆低能者。其實並非如此。

李白是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才成婚的,時年約二十六歲。娶的是湖北安陸的許氏夫人,其祖父為唐高宗時的宰相。李白和她在一起生活的時間最長,達十年之久。許氏為李白生了一男一女,女兒平陽,幼時天真活潑,長大後聰慧知禮,可惜出嫁不久即死去。兒子伯禽聰明機敏,知書能文,但是一生都在自耕自讀,始終沒有進入仕途。

李白後來在山東又納「魯一婦人」為妾,生子名叫頗黎,史書中關於他的行跡沒有留下隻言片語。李白有一個孫子,兩個孫女,皆為伯禽子女。孫子早年效祖父浪遊之舉,離家出走,不知所終。

至於兩個孫女的下落,史料記載,唐元和十五年(820),李白死後五十八年,李白生前好友范倫之子范傳正,借職務之便,會同當塗縣令經過三四年的訪查,才終於找到了李白的兩個孫女,她們都在當塗嫁給了當地的農民,她們的丈夫一個叫陳雲,一個叫劉勸。雖然都成了農婦,但她們的狀貌舉止「進退閑雅,應對詳諦,且祖德如在,儒風宛然」。

這兩姐妹嫁給當地農民後,沒有田地、桑蠶謀生,生活非常窘困。雖然祖父李白享有盛譽,但是她們以目前的身份、地位、境況,實在羞於向當地官員求告,擔心辱沒了祖上聲譽。

范傳正見她們的窮苦之狀實在可憐,又念及她們是李白之後,便極力勸二女改嫁有錢有勢的士族。可是她們卻絲毫不為所動,明白表示不願貪圖富貴,否則無顏去見九泉之下的祖父。她們只是提出了一個要求,即按照李白生前的遺願,為李白遷葬青山。

范傳正聽了以後很感動,於是同當塗縣令一起將李白墓改遷至縣東南郊十五里的青山西麓(即今天的當塗縣谷村)。還為二女免除了一些徭役和雜役,減輕了一些經濟上的負擔。

所以歷來的文學史家都認為,李白一脈傳到第三代就絕嗣了。

在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水口鎮,現當地很多李姓的人自稱是唐朝詩人李白的後代。當地人曾經有本《青蓮堂李氏家譜》,記載著他們是李白的後裔,傳說當年李白的孫子云游到水口鎮,在此定居,並且生根發芽,繁衍生息。

在江蘇省姜堰市梅垛鄉東尹庄村李姓人也自稱是李白後裔,他們發現《李氏源流族譜序》中有這樣一段話:「源自有嫡派李氏自太白流寓金陵後世居焉相傳數十世而至繁公原有譜系迨明洪武間移民渡江遂遷海陵東南卜宅楊尹庄而居焉是為李氏始遷之祖相傳至今已十有七世。」李繁是唐朝李白的後人,在明朝洪武年間,從南京渡江來到姜堰楊尹庄(現東尹庄)生活。

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郁賢皓:「李白在唐朝就絕後了。」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原南京師範大學郁賢皓教授,對於姜堰市和來安縣可能出現的李白後人一說並不認同。

郁教授說,李白的兒子叫伯禽,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在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白死後五十八年,李白生前好友范倫之子范傳正,曾經到安徽當塗尋找過李白的後代,發現李白的兩個孫女都在當塗嫁給了當地農民。而他們的哥哥,也就是李白的孫子早年就離家出走,並失蹤多年,沒有音訊。「這些都是有史可依的。」郁教授表示,後世再出現李白後人,是根本沒有依據的。

然而,商州仁治三頃李氏族譜明萬曆二十五年譜敘記載:「李文郁咸寧曲江人,世傳唐李翁太白之後,自明興之初,徙居於商,隸泉村裡十甲(今腰市黃川),充里正(村長),世為商民。以耕讀傳家,勤儉課後,迄今二百三十餘年矣」

李文郁自明初入商居住於黃川,明時從大荊川黃川開枝散葉,一支居大商塬,一支居大荊川,一支居牧護關,一支居窵川,一支居雞頭山,一支居新開嶺,一支居仙人鋪,一支居西河灣,自第五世李剛移居三頃,在三頃繁衍生息而使李氏家族發揚光大。其後子孫後代逐漸由三頃又向周邊楊峪河、黑山、閻村、金陵寺、陳塬、麻街等地移居,遍及商州各地。

族譜記載其第四世李敏墓志銘由商州鄉賢南鏜撰寫,(南鏜,生於明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九月初六,字彥聲,號商溪,為禮部郎中南瑄長子,屬商山南氏第七世孫,遷商第五代,官至河南左布政。) 「前賜進士原任河南左布政南鏜表其墓碣雲公世居商山乃郡之大族翁天性孝友勤儉治家恆以濟貧為事州正聞其賢舉為鄉飲大賓壽九十有三卜葬於三頃祖瑩坐北向南」。

李氏族譜記載清宗卷定準三十字序:「文藝仕質重、帝庭得東陽、本春大永元、成起志緒世、萬延崇正道、千載尊倫常」。

李氏家族人才輩出,到了近代更是群英薈萃,其中二十世有:李念勞,又名世盈,陝南遊擊隊第二游擊隊大隊長;李世華,1948年率領370多人在麻街宣布起義,1949年7月參加了解放商縣的戰鬥,解放後任商洛交通局副局長;李宏謀曾任商州市政法委書記;……

二十一世有:李萬財曾任山陽縣縣長;李萬福曾任商縣農機局局長;李萬武曾任商洛地委秘書長、政協工委副主任;李萬哲,曾任商洛工業局副局長;李孝先,李世華長子,曾任商洛衛校校長兼附屬醫院院長,外科專家;……

二十二世有:李延時曾任商州市副市長;……

可以看出,李氏家族在各行各業都有精英,他們在各自所處的時代,展現了各自的才華,為家鄉做出了成績、為社會貢獻了力量、為歷史增添了光彩,同時也為後人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楷模。

嘆開山之不易,話源遠之流長,贊家族之興盛,特作詩文以記之

李白後裔遷商山,至今已過六百年。

枝繁葉茂多英傑,萬代昌隆祖德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記不由你我 的精彩文章:

皇上要立一個女子為皇后 這個女子不但不答應還出家當尼姑

TAG:史記不由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