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秦趙決戰長平之趙軍攻守之謎(上)

秦趙決戰長平之趙軍攻守之謎(上)

趙國在奪取了上黨十七城之後,趙軍是否應該主動進攻秦軍呢?在這一集中,我們一起來具體分析一下。

我覺得廉頗的布防是正確的,趙軍不應該主動進攻秦軍。理由如下:

一、在戰略上

趙國君臣根本沒有想過會與秦國進行戰略大決戰。他們想到的只是如何去守住上黨十七城,使秦國知難而退軍,再把上黨郡消化之後,進行下一步。因此,趙國君臣沒有進行舉國大戰的戰略準備,糧草、後援、軍械、兵源、鹽、鐵、醫藥品等戰略物資都沒有進行提前儲備。到後來,數十萬秦軍壓境,趙國只是被動的防禦,被迫進行大決戰。

二、兵制

關於這點,我想給大家詳細的講一下。前面我們講過,國家的軍隊建制分為留守軍、訓練軍團、主力大軍、天子親軍四大部分。在這邊,我主要介紹一下兵制的發展。

(1)鐵器大軍取代青銅器大軍

在很久以前,人們還沒有發現鐵,使用的是青銅器。在西周末年,中國古代開始進入了鐵器時代。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發展,鑄鐵柔化處理技術的發明,使得中國的冶鐵技術更加成熟,這比歐洲還早兩千多年;

鐵能夠產生比青銅器更高的硬度;用鐵做兵器,更加的鋒利。因此,即使要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各國也紛紛進入了鐵器大軍的改革時代。

(2)步騎大軍取代車兵

在周天子時期,周王分封天下,周天子為萬乘之國,一些大的諸侯國(公侯)為千乘之國,所以春秋時期各國主要為車戰。一輛兵車上有3個人,一人是駑手,負責駕馭馬車;一人拿著長兵器(大部分是戟、槍),背著弓和箭;另一人拿著盾牌和短刀,主要負責近身時的防禦;一輛兵車下有三十六位步兵。可是由於建造一輛兵車的時間很長,再加上車上的甲士訓練時間更加漫長,車兵需要很好的默契,戰車的造價、維修、保養的高昂。春秋後期漸漸將車上的甲士削減成了2人,一人駕車,另一人負責攻防,並且還增加步軍的數量,將其加至七十二人,後來甚至是百餘人。正是由於車戰的高昂消耗,這也導致了在春秋時期,往往一戰就能夠確立「霸主」地位十餘年,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晉文公和楚王的城濮之戰,晉文公勝後,稱霸諸侯十餘年。

在進入戰國之世,天下被七大戰國和三四十個小的諸侯瓜分,幾乎年年有戰,因此,車戰已經不再適合這個戰場,各國都紛紛開始建立自己的新式步騎大軍,比如:魏國的騎兵和天下聞名的重甲步卒魏武卒,齊國的技擊之士(比較強調單兵的作戰能力)。所以,此時已經進入到了步騎大軍取代車兵的兵制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企鵝小企鵝 的精彩文章:

秦趙決戰長平之白起的四大戰將
秦趙決戰長平之范雎當政(上)

TAG:大企鵝小企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