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繼位之謎
雍正皇帝即位是清初一大疑案,歷史上眾說紛紜,有的說他是合法繼位,有的說他篡改了遺詔,有的說他屬於無詔奪位,甚至有的說是他謀殺了康熙等等。近三百多年來,學術界對雍正即位的真相莫衷一是。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事情還要從康熙皇帝在世時說起。
康熙一直對皇位繼承人問題舉棋不定。早年間之所以立胤礽為太子,是因為康熙非常寵愛胤礽的母親——皇后赫舍里氏。因她難產離世,康熙便把對她的愛傾注胤礽身上,在他兩歲的時候就正式冊封為皇太子。在康熙的悉心調教下,胤礽一轉眼就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開始耐不住性子,有「搶班奪權」的苗頭。康熙非常生氣,與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1708年,在悲慟之中將太子廢黜。
康熙一共有35個兒子,除去夭折的、年幼的,有競爭力的皇子有12個。因為沒了太子的指定人選,諸皇子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康熙不想看他們骨肉相殘,更不希望覬覦皇位的王公大臣坐收漁利,於是時隔一年又立胤礽為太子。可是,儲位之爭並沒緩和,康熙乾脆再次廢黜太子,並在盛怒之下將兩個曾經支持黨爭的大臣,一個刨墳碎屍,另一個用釘子活活釘死,以儆效尤。
而在爭儲中,皇四子胤禛一直表現得非常低調,躲在一旁,不露聲色。他的幕僚戴鐸曾對他說,做英明父親的兒子很難,「過露其長,恐其見疑,不露其長,恐其見棄」;並給他出主意要他對皇上講誠孝,對兄弟講友愛,對工作講勤謹,對自己講戒忍。
就這樣胤禛漸漸得到了父皇的認可。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1722年冬,康熙偶感風寒,便派遣胤禛代行南郊主持冬至祭祀大典。其間,康熙的病情加重,待諸皇子趕到時,已是昏迷不醒。一直在身邊的重臣隆科多急招大臣進屋見駕,不久康熙便離開人世。隆科多當即宣布康熙遺詔:「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於是45歲的胤禛在諸皇子之中脫穎而出,成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三任皇帝。
因為此前大家都沒有料到康熙會因「偶感風寒」就突然離世,而傳口頭遺詔的人又是胤禛的舅舅隆科多,難免會對雍正登基的史實大加猜測。有人認為康熙是被胤禛用參湯害死的,這種說法不足以信。康熙早就對人蔘「不輕用藥」,加上警衛森嚴,以這樣的方式毒死他幾乎是不可能的。還有人認為是雍正改造篡位,相傳康熙遺詔本是傳位十四子,雍正把「十」字改成了「於」字,變成了「傳位於四子」這個故事更禁不住推敲。第一,古代「於」字多用繁體;第二,按照清朝的行書習慣,會稱作皇十四子、皇四子,如果篡改後變成「傳位於四子」,就更不通了;第三,當時傳位的詔書使用滿漢兩種文字,滿文又如何修改的天衣無縫呢?
其實自古以來,無論那位英明的君主在奪儲道路上幾乎都是不擇手段的。不管雍正怎樣繼承的皇位,但在他執政13年間,靠著自己傑出的才能,勤政有為,整頓吏治,為之後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更多精彩,請關注「下午歷史茶」。
※林彪的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
※炮擊金門徹底粉碎美國「劃峽而治」、搞「兩個中國」的圖謀
TAG:下午歷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