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政務APP」,不簡單

「政務APP」,不簡單

近日央視對各地政務APP的開發應用情況作了個報道,從報道的內容中看,對各地多部門開發手機應用的情況做了個概述,也對當中許多應用處於「殭屍」狀態的情況進行了點評,網友們踴躍參與評論,各大媒體也嗅到了新聞味道在及時跟進,大致觀點都覺得所謂的政務APP就是個互聯網形象工程,純屬浪費。按輿論形勢發展,如不出意外,即將會迎來一輪政務APP的整頓和清理工作。

筆者算是經歷過政務APP的策劃、開發、運營等一整套程序的半專業人士,也希望藉此輿論形勢,客觀理性的討論下「互聯網+政務」發展的方向,為政府做好互聯網服務提供參考。

一、何為政務APP?

這個概念是個偽概念,政務類APP和市場化、商業化、娛樂化的手機應用不同,必須從技術層面把這個概念搞清楚。APP(手機應用軟體)在百度詞條里可查,那麼政務APP就是由政府相關部門開發,在手機上安裝的程序,用於實現信息發布、業務辦理查詢、用戶信息交互等功能的軟體。那麼,我們回憶一下,功能是否和早些年的政務網站類似?是的,就是政務網站功能在手機上的延伸。那麼政務APP是否設計得好,是否受群眾歡迎,是否操作便捷,關鍵看開發部門在互聯網平台搭建上的流程設計、頁面部署、信息交互安全和快捷等方面是否做得妥當。

二、如何有針對性開發互聯網應用?

首先,從互聯網平台搭建的功能上分析,應找準定位,是打算做信息發布?還是想做業務延伸?又或者想搭建與群眾之間的信息交互平台?

其次,根據功能選擇找到服務目標群體。如果僅僅是用於工作信息發布,那就沒必要做專業開發,把側重點用在信息發布的內容上更為妥當,或者利用現有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做信息發布,受眾面更廣,效果會更好。如果用於專屬業務在互聯網上的延伸,那就針對有業務辦理需求的人群,從業務流程設計、業務信息交互安全、業務辦理反饋等多方面為目標群體考量。如果需要涉及群眾金錢利益(繳費、罰款等)相關的服務,就更需要從財政政策管理規定、銀行對賬安全流程設計、第三方支付技術和協議方面考量,切實保障群眾利益和政府財政信息安全。

最後,安全關必須把住。方便和安全永遠是擺在互聯網應用開發面前的主要矛盾。按目前各政府部門辦事流程規定,人員信息採集(身份認定)、業務辦理範圍材料採集、信息存儲、專業網路信息和互聯網信息交互安全、信息存儲方式等,都涉及到個人隱私、行業數據安全、系統運行保障。筆者個人觀點,這類需要採集相關信息的互聯網應用,都不適合將平台搭建和信息存儲交由第三方技術公司、或者互聯網商業公司負責。

三、如何做好互聯網政務服務?

經常我們可以在各種場合聽到領導或者專家說,「三分開發,七分應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所以經常擺在項目開發者面前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將實際需求翻譯給技術開發團隊。

在開發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溝通。從開發團隊來說,需要沉入委託單位,深入了解業務流程、技術難點、規章制度、群眾意願等。從委託開發單位來說,切實採集群眾所想,科學化制定業務流程,擴展互聯網思維,站在群眾角度思考,轉變角色立場。政務服務模塊設計的合不合理,好不好用,直接決定了這個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的存亡。

在應用階段,最重要的就是運維。一個互聯網政務平台,業務涉及越多,採集信息越多,就越需要有專業運維團隊在後台支撐,支撐包括技術支撐和意見信息交互。技術支撐是繼項目開發1.0版本之後,按業務功能擴展,系統故障排除、以及意見信息反饋等,有計劃的或者無計劃的升級服務。

在互聯網政務平台運營中,最容易讓人忽略的就是用戶意見信息交互了。一個好的互聯網應用,背後一定會有大量的客戶服務人員或者強大的意見反饋功能,一方面從用戶日常使用時,對於不善於操作或者錯誤操作時,可以有相應的在線小秘書、熱線電話、在線引導等等,通過服務拉近客戶距離。另一方面,通過日常運營維護,從客戶反饋中,從業務辦理過程故障中,從數據交互信息中發現問題,更有利於通過技術改進和流程設計進一步優化,提供更良好的用戶體驗。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決定著政務平台的接受度,即頁面設計(UI)。這是一個講究顏值的年代,良好的頁面設計,既體現了服務提供者對用戶的態度,也可通過各種元素傳遞了行業特點。一個優秀的UI,會讓人過目不忘,增加用戶黏性的。

四、「互聯網+政務」何去何從?

處在傳統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交替的時代,在大數據、雲計算口號走遍天下的關口,我們需要站在更高、更廣的層面來考慮「互聯網+政務」的發展。

(一)放棄低層級政務平台,集中力量於中層級整合。按我國政治管理體制,中央一級部委辦局做頂層設計、政策法律支撐,省市一級政府根據地域管理特點,研究制定符合條件的政務業務規範,建立省市一級大數據分享模式和技術標準,由政府牽頭統領,做好數據集中和共享平台,各業務單位根據行業要求和規範,配合做好數據交互工作。市縣層級政府在上級政府已經做了互聯網服務部署的情況下,不應再浪費資金另立爐灶,只會增加更多的信息孤島。

(二)低層級互聯網政務應重點部署在信息發布內容,以及群眾信息交互。可利用現有微博、微信、支付寶城市服務、今日頭條等社交平台,一方面發布政務信息,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鏈入政務服務,數據信息交互在本地進行。利用社交平台的交互性,搜集網路民意、了解群眾需求、突破技術瓶頸。

(三)樹立政務互聯網服務一盤棋思維。新時期,需要新思維,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得到提升,從做好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始;從每一次用戶體驗中,每一次業務辦理中,每一個意見反饋中,利用互聯網思維去發布政府信息,去解決群眾的問題;建立合理數據規範,制定科學項目考核,才真正有利於提升「互聯網+政務」的工作效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尹雜評 的精彩文章:

TAG:東尹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