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飲食避開,這六種給健康造成危害的烹調習慣
高溫油加熱
食物用油烹調加熱能產生包括自由基、丙烯醯胺、合成化合物等毒 素。例如,油炸產生自由基;油炸澱粉類食品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高溫 處理含有化肥農藥等化學殘留物的食物,可以合成新的有害化合物。經 常食用燒得過旺的油炒菜,容易造成低酸胃或胃潰瘍,如不及時治療還 會發生癌變。所以比較安全的烹調方法是蒸、煮、拌,少用炒、炸、煎的烹 調方法。營養專家認為,在亞洲國家中,印度人的烹調習慣最值得提倡, 他們日常採用的烹調方法是蒸煮。
高溫解凍肉
實驗證明,食品解凍時,當溫度由0攝氏度上升到8攝氏度,相對濕度為70% ?90%時,食品細胞內外的冰晶融化成水,可以恢復吸收到細胞中去,避 免可溶性成分流失。如果採用高溫急速解凍,比如將凍肉放在火爐旁、 沸水中解凍,由於肉組織中的水分不能迅速被細胞吸收而流出,就不能 恢復其原來的品質,遇高溫,凍豬肉的表面還會結成硬膜,影響了肉內 部溫度的擴散,給細菌造成繁殖的機會,肉也容易變壞。
正確解凍方法是,將食品放在室溫(O—20攝氏度)條件下自然緩慢解 凍,也可用15攝氏度左右的自來水噴淋解凍,但不要泡在水中解凍。如果冷 凍食品已經解凍,就要立即加工烹調,如果存放時間過長,容易滋生細 菌,引起食品變質,那就根本談不上什麼營養吸收了。
燒肉早放鹽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習慣在燉肉時早早就放入鹽和醬油,為的是使 肉入味,味道更香。但你要知道,鹽和醬油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能 加速肉中蛋白質凝固,使肉質變硬,不易煮爛,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消 化吸收。如果你把肉燒到七成熟時放人醬油,九成熟時放入鹽就比較合 適。醬油早些放入,是為了使肉色內外均勻,並可去掉生醬油味,使醬油 的醇鮮味道充分溶於肉湯中。
炒菜時也不要過早放鹽,鹽可以使菜的外滲透壓增高,而使得菜內 的水分很快滲出,這樣不但會使菜熟得慢,菜中的水滲出過多,菜就不 再鮮嫩美味。如果你在菜快熟的時間放入鹽,不但不會出現上述情況, 而且還能保持可口的味道。
需要提醒的是,用花生油炒菜可以先在油里放少量鹽,目的只是除 去花生油中的黃黴菌;而在用動物油炒菜時先灑點鹽在油中,目的是減 少油中的有機氯的殘餘量,是去毒的妙法。
熬骨頭湯中途加冷水
骨頭中含有磷、鈣,微火燉煮時,使骨骼組織疏鬆,磷、鈣溶在湯內, 增加湯內養分。若是中途加了冷水,骨骼空隙收縮,影響營養成分浸出, 減少湯的鮮昧,而且骨頭易燉爛。同樣,燉肉中途也不宜加冷水,因為燒煮中突然加冷水,湯汁溫度 驟然下降,蛋白質與脂肪即會迅速凝固,肉的空隙也會聚然收縮而不易 變爛,既沒了 口感,營養也會受到損失。煮肉或熬骨頭湯時要根據經驗一次加足冷水,如果在燉的過程中 需要加水,可以添加熱開水。
黃豆不煮透
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國外專家研究發 現,黃豆中至少具有5種防癌物質,如肌醇六磷酸酶、植物固醇、皂苷和 異黃酮等。但黃豆中的胰蛋白酶抑製劑、尿酶、血細胞凝集素等,均為耐 熱的有毒物質。未經充分處理的黃豆或其製品,毒素不能被徹底破壞,如進食則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在體內可抑制蛋白酶的活性,會引起中 毒,表現為食後1個小時內出現頭痛、頭昏、噁心、嘔吐、腹痛等癥狀,影 響健康。
吃茄子削去皮
維生素P,又叫檸檬素,溶於乙醇和丙酮。在複合維生素C中都含 有維生素P,也是水溶性的,它對維生素C的消化吸收是不可缺少的物 質,能防止維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壞,減少血管脆性,降低血管通透 性,預防腦溢血、視網膜出血等疾病。維生素P在人體中無法自身合成, 因此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而在所有蔬菜中,茄子中所含有的維生素P最 高。茄子中維生素P最集中的地方是在其紫色表皮與肉質連接處,因 此,食用茄子應連皮吃,而不宜去皮。當然,最好也不要油炸茄子,高溫 炸後的茄子維生素含量會大大地降低。
※慢性前列腺炎七種食療方
※出汗過多別不在意,意味著你可能患有六種疾病
TAG:醫依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