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

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

原標題: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作者:劉海濤


春節即將來臨,全軍上下備戰忙。在邊關、在海島、在哨所,到處都有警戒的目光、巡邏的腳步、上膛的子彈。


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歷史的教訓告誡我們,以戒為固,以怠為敗。


周武王曾問太公曰:「敵人夜來,三軍無備,上下惑亂,為之奈何?」太公曰:「凡三軍以戒為固,以怠為敗。」各慎其處,時刻保持高度的戒備,才能避免敵人突襲。有了準備,「敵人若來,視我軍之警戒,至而必還」。


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劉基在《郁離子》中講述了一個「若石防虎」的寓言:若石隱居在冥山山北,有隻老虎經常窺伺他家。若石便率家人晝夜防備。因為防守嚴密,一年後,老虎什麼也沒得到,便死了。若石大喜,自以為虎死,再沒有什麼危害自己了。於是弛其機,撤其備,垣壞而不修,藩決而不理。沒多久,有大獸而來,若石束手無策,被其咬死。

若石只知猛虎吃人,而不知吃人的野獸不止老虎一種。威脅暫時消失不等於危險永遠消失,什麼時候都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柳宗元在其《敵戒》中也闡述了這種危害:「敵存而懼,敵去而舞,廢備自盈,祗益為愈;敵存滅禍,敵去召過。」


「山川以人為固,苟無人能拒,山川曷足險哉?」一定意義上講,山川之險是抵擋不住強敵的進攻和偷襲,軍隊的戒備狀態、警備程度才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高度戒備,進退有序,號令統一,才能充分發揮己方力量;鬆懈怠倦,一盤散沙,漏洞百出,豈有取勝之理?



兵法講:「有備不敗。」公元前158年,將軍周亞夫率軍駐紮細柳以防匈奴,將士們平時都身披鎧甲,手執銳器,就是天子駕臨亦不得隨便進入,以致文帝讚歎:「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在霸上、棘門的軍營如同兒戲一樣,那些將軍很容易因遭襲擊而被俘。至於周亞夫,誰能冒犯他呢!」


先戒為勝,忘戰必危。軍人生來為打仗,軍人的「詞典」里沒有注釋過「星期天」,更沒有收錄過「休息日」。戰爭不分時間,它往往發生在人們沒有想到、缺少防備的時刻。節假日如果不設防,這比防洪堤上突然冒出的管涌更危險、更可怕。「川雍而潰」,頂多是「傷人必多」。而疏於戰備,就會形成多種安全威脅,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1981年6月7日,是星期日也是伊拉克國慶前夕。在這個充盈喜慶的日子裡,伊拉克核反應堆的防衛部隊讓近1/3的官兵回巴格達市區休假,使得地空導彈部隊和航空部隊中某些關鍵崗位的值班人數不夠,無法對空襲做出及時反應。最要命的是,空襲當天,約旦國王海珊發現以色列戰機編隊,提醒薩達姆加強戒備,而如此重要的情報亦被忽略。以色列正是利用其舉國忙於慶祝之際,突襲了伊拉克,用時2分鐘就使價值4億美元的核反應堆徹底報廢了。而伊拉克的核反應堆保護部隊被以色列的突襲炸暈了頭,以色列機群在無一損傷的情況下迅速飛出了伊拉克領空。這場代號為「巴比倫行動」的轟炸,可以說是節假日突襲的成功案例。



以色列空軍偷襲路線,紅色為進攻路線,綠色為撤退路線。


克勞塞維茨指出:「突然性是一切戰略戰術的精髓。」出其不意、攻敵不備是戰爭制勝的永恆法則。一部戰爭史表明,很多戰爭就發生在節假日。1941年6月22日,德國軍隊突然入侵蘇聯,這一天是星期日;同年的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也是星期日;1944年,德軍向盟軍發起的「阿登戰役」,發生在聖誕節前夕;1968年1月31日,北越向南越發起猛烈攻勢,挑選的是農曆新年;1973年10月6日,埃及、敘利亞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選擇的是猶太人的「贖罪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別家的教訓,理應成為自家的教材。共和國軍人應該深刻牢記那些發生在節日的戰爭,避免悲劇重演。


最大的年味是戰味,春節更是戰備日。戰爭沒有預演,備戰永不懈怠。只有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戒備狀態,不因進退走留疏於戰備,不因思家念親怠於職責,確保戰備值班反應靈敏、戰備預案緊貼實戰、戰備物資準備充分,才能有效懾止潛伏在歡娛背後的「戰爭惡魔」。

作者單位:71239部隊


配圖來源:網路


原文標題:《以戒為固 以怠為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一戶不落!這個省給260多萬戶軍屬發放「光榮人家」牌!
白宮被他用一本政治八卦書點燃了滔天怒火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