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區拍的電影,竟然不約而同地佛系了
深焦Radio
電影中的出軌之
《夜與日》
第30期
原文:
《不愛了,不過了。歡迎來到離婚俱樂部!》
文
讀
Yue
Vera
佛系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上的佛系電影
文 |Clementine
編 | 蘭禮
2017年,「佛系」一詞成為最火的中國網路流行語之一,佛系是芸芸眾生嚮往的生活態度,是根植於幾千年宗教信仰的意識形態,是理想與現實的交合,而「佛系電影」正是佛教文化的通俗解釋之一。巧合的是,2018年初的鹿特丹電影節就有若干部與「佛系」相關的電影同時亮相。此次來到鹿特丹影展的三部中國大陸電影,兩部中國台灣電影甚至兩部歐美獨立電影都選擇了佛教題材,這是當代社會發展進程在文化上的必然沉澱還是一次偶然的電影奇遇?讓我們來盤點一下。
佛系電影之無常輪迴
沉霧
《沉霧》入圍鹿特丹影展的Voice單元,這部影片聚焦在一個當代閉塞的江南水鄉,年輕的女孩接連被強姦,但受害人及其家人都無法為自己伸張正義,不僅僅犯罪者可以逍遙法外,連平日里相熟的同胞也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或引為談資落井下石,與當年魯迅筆下的看客別無二致。片中一共有三個姑娘被施暴,施暴的地點以字幕的形式告知觀眾,分別是巷、舟、家。每次都在暗夜中發生,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而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都是輪迴。作姦犯科是輪迴,看客的冷漠是輪迴,弱者的受害也是輪迴。
這是畫家出身的章淼焱導演的第一部彩色長片,導演偏愛手持攝影的風格,構圖色彩有水墨風格。章淼焱導演曾說:「手搖方式是跟著主人公的步伐,是最真實的一種表現方法,展現主人公去尋找、去感受這個世界的主觀視角。畫面的構成非常簡單,而搖動的畫面也是一種真實感的表達。」於是當我們跟隨受害者的主觀視角來感受片中令人窒息的環境時,就不難理解第一個被強姦的女孩為何會精神失常了。她常年獨居在偏僻的閣樓上,有時她會出門沿著牆邊或者河邊散步,這時她總拿著一串佛珠,有一次她攥著手中的佛珠獨自在牆邊哭泣。導演將人物置於巨大場景中的視覺設計增加了人物脆弱無力的一面,也讓女性寄託於佛教的自我救贖顯得無比羸弱。
佛教中常以水流的流轉不息、易逝難追喻指人生的無常。影片中大量運用水的意象,開篇就是船槳划過水面的長鏡頭,幾次罪惡的發生也都巧合地發生在水的周圍,第二天白天流水沖刷走了罪惡,又似什麼都沒發生過一般。佛教的基本教義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意思是世界萬物沒有恆常的存在,一切事物和現象都處在變化莫測之中,人的生命也處在永恆不息的生死相續之中。生命短暫,無從把握,是一個痛苦煎熬的過程,而生命最大的痛苦莫在於人始終處在生死之流循環往複,永無歇止,這恰如水流瞬間即逝又無止無休。
佛教有時也以水的「清凈、濕性」來喻指「佛性、自性」的凈潔,影片中女孩手中捧著一瓶乾淨的水,在遇見其他被強姦的女孩之後,形同陌路般走開,再去河邊把水倒掉。這裡佛家水喻也可以理解為受害的女性自性的凈潔。不管這些女孩遭受過什麼,都是「質本潔來還潔去」。而受害的女孩互相之間的漠然則仍然是一種自我救贖的無力,無法自救更無法他救。同時,佛家講水能去濁,污濁的是罪犯、是看客。《大般涅槃經》云:「如水無泥,澄靜清凈。解脫亦爾,澄靜清凈即真解脫。」
片名的英文名譯作 Silent Mist,一來片中的女性受害後都歸於沉寂,二來真相被永恆地掩蓋在迷霧之中。影片的結尾設計了這樣一個橋段:讓路過女孩的騎車路人念出「南無阿彌陀佛」,卻又駛向不知名的遠方。這句出自《觀無量壽經》如今被廣為流傳的佛教術語,廣義上可以理解為向一切有覺悟的人致敬。或許為這部描述黑暗現實的電影點綴了一個光明向善的結尾。
佛系電影之信仰的失落
雲水
導演曾贈的處女作長片《雲水》入圍了本屆鹿特丹影展的「Bright Future」單元,對於導演來說,這個故事反思了上一代人信仰的失落,講述了三個男人在各自不同的時空中,都因各自需要贖罪而走上了尋找信仰的旅途。
曾贈導演對片名雲水做了兩種詮釋:一則是取自雲水僧,與禪宗參禪學道的雲水同義。指無一定的居所,或為尋訪名師,或為自我修持,或為教化他人而廣游四方的僧人;可一人或多人同行。寺院把遊方僧人稱為「雲水僧」。二則是佛家中的雲水有兩層意思:一是遊方行腳的僧人就像行雲流水,自在無礙;一是他們如雲在天,如水在瓶,自然地生活著。影片為了表達雲與水的自然流動,在攝影上也破費功夫,營造出浮動的鏡頭感。
片中三個男人都是孤獨的——王海勵、方毅國、參塵。王海勵被自己死去的妻子的幻影所折磨,妻子之所以會死離不開他無意發現的不義之財,他放不下內心的愧疚與自責,救不回妻子的痛苦令其陷入無限掙扎之中。方毅國拋妻棄子多年,有一天兒子懷孕的女朋友找上門來,讓他決定踏上尋找兒子的道路,也在尋找的過程中重新面對那個自己不願面對的過去的自己。參塵是個和尚,有著謎一般的過去,他帶著一大筆錢離開了寺廟,師父說他塵緣未了,他去尋找當初替自己頂罪坐牢的雙胞胎哥哥,但當對方讓他這次代替坐牢的時候,他卻臨陣脫逃了。
最終,三個主角都在同一個寺廟中相遇了,他們各自都發現了過去自己的罪行(偷竊、謀殺和拋棄)產生了複雜的債務,造成了不可避免又無處可逃的結果,他們並沒能在宗教中找到答案。導演用非線性敘事結構揭示了隱藏在絕望而迷失的人物命運背後深刻的道德世界。
雖然影片圍繞的是上一代人的精神困境,但放到當下的現實社會中,依然是許多現代人的困境。人心是古典的,在罪與罰,寬容與審判的命題上,對於有罪的人來說,如何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雲水》表達的內核依舊有效。
佛系電影之因果報應
血觀音
2017年金馬獎的最大贏家《血觀音》也在這次鹿特丹影展亮相。導演(及編劇)講述了一個人性一黑到底的故事,三個女人一台戲,片中堂府祖孫三代女性性格迥異但都流淌著惡毒的基因,台灣版海報上用「必修婦黑學」來概括故事精神。
觀音作為符號貫穿影片的始終,從事古董買賣的堂府收藏了各類佛像,第一次出現觀音像是重要賓客聚集在堂府,堂夫人送一件精緻的觀音雕塑給未來的主席夫人做賀禮,結果佛像打開就碎了,堂夫人隨即打了圓場說這是菩薩幫忙擋災,保未來的主席夫人歲歲平安。未來的主席夫人問堂夫人:「我有什麼災要擋?」殊不知接下來這災就是堂夫人要取以代之。
第二次出現觀音像是堂夫人的女兒堂寧拿來古董觀音賄賂政府官員以拿到秀山村地皮,堂寧是一個可憐的傀儡,在母親的教唆下利用自己的美貌不斷賄賂一切對堂夫人有利用價值的人。這裡觀音再次成為政商之間輾轉流通的利益紐帶。在一樁滅門血案發生之後,堂府牽連其中,觀音又成為了旁觀警察與堂寧進行女色交易的信物。
隨著堂夫人的野心增長,她對親情的態度更加淡薄,在利用堂寧時反覆對她說「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我是為你好「這樣的話,然而一旦堂寧令其不如意,堂夫人就說她「公主命,丫鬟身」。堂寧這個角色是整部電影中最悲慘的角色,儘管她放浪形骸、醉生夢死,但而成年後的堂寧終於看破母親的真面目,想要活出個真正的人樣。堂府女人中只有她心底還存有善念,想要逃離母親的掌控,帶著女兒奔向自由。可惜堂夫人不僅親手殺死了堂寧,還在觀音像前哭著為她念往生咒,彷彿這樣就可以贖罪,心安理得地繼續作惡。佛教意象成為了人性之惡的載體和旁觀者,片中觀音流下血淚也是對人物無惡不作、貪婪成性的醜惡面孔莫大的諷刺。
如果說堂夫人是堂府罪惡的根源,那麼堂寧的女兒堂真不但繼承了堂夫人的真傳,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她從小偷窺堂夫人和堂寧的權色交易,自己暗戀的男孩又跟閨蜜在一起,後來得知閨蜜對自己的友情是假,男孩對閨蜜的愛情也是假。直至被男孩在火車上強姦,堂真跳下火車,失去的不僅是一隻右腳,也帶走了她身上僅剩的純真美好。成年後的堂真最終成為了堂夫人,在經歷這一連串事情後,她徹底喪失了愛人的能力,而成為更加冷血的堂府掌門人。她拒絕醫生提出讓躺在病床上的堂夫人安樂死的建議,讓堂夫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地活著。在病床前,她看著堂夫人插著呼吸器,喉嚨中發出絕望的呻吟,也無動於衷。這一幕有著「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的佛教警示。雖然我們不知道堂夫人的過去經歷了什麼,但可以想見堂夫人也曾有過堂寧和堂真的過去,這樣一個循環,有著佛教中輪迴因果律的意味。
《血觀音》片名中的」血「令人不安,」觀音「又象徵普度眾生、慈悲為懷,兩者極具衝突感,故事內容也是將人性黑暗和被慾望吞噬的醜陋與莊嚴至善的佛教意象相對比,明明做的是喪盡天良的事,卻披著至純至善的外衣,帶來強烈的戲劇效果,震撼人心。片尾字幕打出:世上最可怕不是眼前的刑罰而是那無愛的未來。血觀音正是對人性之惡、信仰缺乏發出的靈魂拷問。
佛系電影之頭上三尺有神明
小玩意
由荷蘭導演David Verbeek(中文名王洪飛)自編自導自演的《小玩意》在鹿特丹影展舉行了世界首映,影片探討了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神明,人類情感經驗的普遍性以及用量子力學和宗教來解釋世界等抽象命題。不過本片的側重點不在宗教,更多時候電影中的神明只是用來作為審視人類生活的象徵。
影片以導演所飾演的攝影師視角展開,他來到台灣為自己的作品集拍攝素材,行走在夜間的台北時拍攝了一張小女孩玩風箏的照片,由這幅照片帶領我們進入小女孩的生活,家境貧寒的小女孩即將要失去她最好的朋友浩浩,浩浩家裡很富有並且準備移民去美國紐約。小女孩很想要留住浩浩,於是去求一個曾給自己許諾的黑幫老大幫自己留住浩浩。然而,黑幫老大當初只是玩笑般給小女孩承諾可以幫她達成一個心愿。這裡,影片設計了小女孩請求黑幫老大是在熱鬧的廟會上、神像遊行中,對於孩子來說許願給承諾過她的活生生的大人比給寺廟裡冰冷的神像要有用得多。從一個成年人的角度看,孩子反而沒有過多不切實際的精神寄託,而傾向於選擇更為實際的求助。
攝影師在從台北飛回阿姆斯特丹的飛機上遇到了由盧燕所飾演的量子物理學研究員,攝影師的照片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問攝影師知道什麼是神像嗎?攝影師說不知道。盧燕回憶說自己小時候經常跟媽媽去逛廟會,那時會害怕這些神像。隨後她向攝影師科普了黑洞的概念:「宇宙中存在一個無窮小的物質(An Impossibly Small Object)叫做黑洞,我們和我們所知的一切物質都聚焦在這個無窮小的物質之上,它既沒有表面也沒有體積。黑洞是宇宙里已知的神奇現象,你所感興趣的所有的光都無法逃脫黑洞。」這段對話在影片中篇幅不長,但十分重要並且點題。實際上,不管是量子力學專家和藝術家,都在探尋世界的本質、起源和存在意義,只是一個從客觀手段出發,對微觀世界進行探索,一個是從思辨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攝影師從量子物理學專家這裡得到啟發,賦予了小女孩的照片一個新的靈感:在小女孩的背後PS了一個神像。
這張照片貫穿了影片始終,也貫穿了攝影師的意識與潛意識,令攝影師在廣泛的事物中進行聯結、記憶、梳理。當他回到家鄉阿姆斯特丹之後,他找出自己也有一張童年時放風箏的照片,也是與小女孩一樣孤獨的表情。當他不知不覺把自己的童年記憶投射在女孩的身上時,他與小女孩的身份也不斷交織在一起,雖然他們的童年處在不同的時空中,但攝影師在此時此地的他者身上找到了彼時彼地的自己。所以他遊走在世界各地,覺得停留之處是每一處,但又哪裡都不是。本片帶有導演自傳性的故事,與導演常年遊走在上海和台北有關,他想表達在這種人口龐大卻又疏離的大都市裡,現代人的孤獨感尤甚。
東方神明給攝影師帶來的改變是回到家中,他也給自己養的烏龜背上畫上了神像的樣子,暗示著神明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冥冥之中,人們的生活是被神明審視了的。這就是西方人眼中對東方神明的解讀。
佛系電影之色即是空
吃吃的佛
加拿大影片《吃吃的佛》同樣是一部以西方人對菩薩的理解出發的電影,影片頗具超現實意味。外表神似彌勒佛的主人公Mike在救了一條章魚之後就開始擁有神秘力量,一邊拯救他人,一邊走向自我毀滅。
故事發生在加勒比海島上的一個皇宮度假村,風景優美,服務設施周到而遊客絡繹不絕。主人公Mike來到這裡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就是看看海。但一切從有一天他救了一條擱淺在沙灘的章魚開始就發生變化了。回到海里的章魚對Mike說:「感謝你,所有的生物都是陌生而有限的,但從此刻起,你的命運與我相連,願你的聲音被聽見,你的凝視被回望,你的心能夠發現真知,你的思想會被觸動,你的存在會升華。」
自此之後,Mike就顯露出神秘的力量製造奇蹟,幫助其他遊客。他變得食量驚人,引得大家來圍觀他吃東西。圍觀人中有一對來自法國的父女,父親被Mike的食慾震驚,他請求Mike去拯救他喪失食慾的女兒。Mike只在他女兒耳邊默默念了幾句,女孩就開始進食。等到這對父女結束旅行時,他們已經把Mike當成神來由衷地感謝並表示永遠不會忘記他。
類似的事情接二連三的發生,更多人向Mike尋求幫助而Mike總是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看到地上躺著受傷的人,摸一摸受傷的部位,對方就被治癒了。
章魚在影片中作為一種神秘的力量引誘著Mike。不管是在夢中還是在看海時,Mike總能看見章魚的影子,章魚把Mike稱為救世主,一再邀請他走向海洋深處。導演把章魚的聲音處理成一種低沉而溫柔的女聲,伴隨著海浪的聲音非常具有冥想的氣質。同時影片中大量使用佛教音樂來配合敘事。
隨著Mike沉重的肉食走向毀滅時,他收到那對法國父女的來電,對他旺盛的食慾指出了真相,他們指出Mike精神混亂,他不停的吃只是因為知道下一餐在路上,而再下一餐也在路上,一個關於下一餐的承諾就是一個新的開始,但實際上沒有新的下一餐,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甚至沒有食慾。影片通過描述主人公無休止的食慾實際上是對人類慾望失衡的質問,問題的答案則隱藏在古老的佛理之中。
佛教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是空,空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沒有一樣東西是它自己,沒有一樣東西是不構成的、 不變的。與空相對應的是色,色是指世界上所有的物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第一句便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皆空指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與色是互相參照互相依附的關係。影片中說:天堂是一個什麼事都不會發生的地方。對應起來,正是講了一個色即是空的佛理。以主人公為代表的慾望失衡而精神空虛的人類之所以感到痛苦,皆是因為無法照見五蘊皆空,從而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
影片中,Mike最終變成一尊金色的佛像,坐在生機勃勃的綠葉花叢中。沉重肉身的破敗和鮮艷明媚的景色形成鮮明對比,他是被選中的,同時也是被獻祭的。
-FIN-
※《莫娣》:民間藝術家也有春天
※深焦 x 導演劉健、聲音執導李丹楓:一部中國新獨立動畫的誕生
TAG:深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