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給孩子什麼眼色,他就會成為什麼角色

你給孩子什麼眼色,他就會成為什麼角色

上周我們就北大留美博士王猛因對父母心有怨恨12年不願意回家的事件和大家做了探討交流。

我們收到很多朋友發來的心聲。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心悸,每一個故事都催人淚下,每一個故事都發人深省。

原生態家庭問題越來越激烈地被呈現出來,家長在孩子童年時期埋下不公平、冤屈、冷漠、無情……的根,多結成了孩子人生的苦果。更可怕的是它還可能不知不覺地不斷地惡性循環下去……

欣媽

唉……兒子又用哀怨的眼神看著我,讓我也很無語每次他委屈地說:「你總是挑我毛病,怎麼我一說就錯呢?」

可我真的沒有針對他,我覺得我對班上每一個孩子都是平等的,他有錯誤我也要指出來,他怎麼就覺得我在挑毛病呢?既是他的媽媽,又是他的老師,我對他是比較嚴格一些,但也是賞罰分明。

他是個積極的孩子,但我也不能每次都叫他,一不叫他,他就不舒服,覺得我故意不給他機會,總是照顧別的學生。曾和他私底下聊過很多次,當時都能理解我,可是過後他又犯毛病,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長大,理解媽媽呢?

「理解」與「被理解」,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不易。尤其是要求一個孩子了解大人那個比較複雜的世界,著實有些為難他了。孩子說你總喜歡挑他錯,也許就只是針對你批評他而言,並沒有聯繫到其他同學。他只是渴望更多被肯定。

其實,不論是對待自己的孩子,還是學生,我們都應該更多學會用「我們怎樣做會更好」式的引導激勵的方式去替代「你們這樣那樣不對不好」式的批評指責。我認為除掉心靈雜草的正確方法是去種莊稼,而不是不斷地去拔雜草。

在班上,你認為你應該更嚴格地要求自己的兒子,以示自己的公平。可是兒子也許會想在自己的媽媽班上他更需要面子啊!

我們有時候不要把自己放在高尚的制高點去逼著孩子理解自己。我們還是要適當尊崇人之常情,不論怎樣你都改變不了你是他母親的這層關係,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自己的母親都不能給自己更多的肯定和多一點點的關照,這讓孩子內心是無法接受的。

記得潘長江為他的女兒潘陽助演時說了一番很接地氣也很人情味兒的話兒:「舉賢不避親。女兒有這個才能,我也有這個能力,我為什麼不好好幫襯她呢?」(大意如此)

再說到想積極發言的孩子渴望多一些表現自己的問題。給點小策略你試試:既然孩子是積極的,也是優秀的,那你可以任命他為小組長,在有些問題提出後,你採取組長推薦式發言,兒子一定不會每次都推薦自己的。這樣既照顧了他了面子,認可了他的能力,又給了其他同學公平,同時也能很自然地讓孩子明白你想讓他明白的道理——課堂是屬於所有同學的,大家應該有同等發言的機會,並且只有更多的傾聽別人的言論,才能更好的激活自己的思維……

其實,獨生子女時代以來,課堂上希望被唯一重視的孩子還不少。講大道理,對他們幾乎沒有用,我們最好是能類似這樣「迂迴」解決。

欣媽,希望你不要再在和兒子的師生、母子雙重關係中糾結。丟掉過多的顧慮,試著和兒子建立良好的朋友關係可能是最佳的選擇!

——胡老師說

muse

上小學的時候是在鎮上上學,每天來回四趟,一次半個小時的路程,寒來暑往,都是走路的。有一次放學的時候下雨了,而且還下得很大。

我沒有帶傘,由於當天是值日生,從學校走得很晚,平時一起走回家的小夥伴都回去了,就只有我一個人。當時,我是多麼希望爸爸媽媽來接我!但是,我一路走回去,他們並沒有來。

在路上我碰到了別的同學年邁的爺爺拿著傘去接她,我更加期待能在路上看見自己的父母,可是直到回家,他們也沒有來。就在我踏進家門的那一刻,他們在麻將館剛剛散場回來。我全身都濕透了,他們卻笑著說:「看,你成了『落湯雞』!」我當時還很矯情地說了句:「你們還笑!」我都分不清我臉上的是淚水還是雨水了。

雖然是一件小事情,但是我一直記到現在,偶爾說起小時候的事情,我還給父母講過。這是唯一一件我記得清楚的事情。現在自己結婚生子,我想我要給孩子足夠的溫暖,讓他不再有「陰影」。當然,時光境遷,也不至於恨父母,但這件事始終沒忘。

抱抱!抱抱!看得我眼淚都溢出來了。好在你是自愈系的「孩子」!從反面得到了正面的啟示!你的孩子是幸運的!

我完全能感受到你當時的心情。沒送傘就算了,居然是因為打麻將貪玩!打麻將貪玩也算了,看著淋得透濕的孩子,竟然不僅沒有歉疚,還取笑!「我的親爹」「我的親媽」,咱心裡只能這樣默念啊!要不你還能咬他們啊!「晴帶雨傘,飽帶飢糧。」咱以後自己長心唄!另外,還是多想想父母的一些好,這樣自己心裡會好受很多!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中最需要的就是被關注,被呵護。這是給孩子安全感、幸福感、信賴感,從而建立更強大的自信心的關鍵所在啊!一次冷漠,一次奚落都像是扎在孩子心尖的刺,不開膛破肚,怕是沒法拔出的,並且稍不留神的碰觸就會讓心一次次地生疼。

「唯一」「始終沒忘」,你看,這個傷害的影響有多麼「深遠」……所以啊,我們為人父母之後,一定要有為人父母的意識感、責任感,容不得自私、任性、隨意,慎言慎行!我們不可能都像「muse」的父母這樣幸運。沒有愛的呼喚,怎能聽見愛的回聲?

——胡老師說

為你鎖心

我家是多子女家庭,其實,我屬於不討好的那個,物質上倒也無所謂,只是心裡的那份傷痛好像一直影響著自己,現在自己當了母親,堅決不生二胎,就怕自己做不到所謂的公平,自己也知道任何事沒有絕對,可就是邁不過那個坎!現在也理解了父母,有些事真的沒那麼絕對,也許他們也是無意,可這些無意卻影響我的人生!

不論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家庭里、單位里、社會上,我們都渴望公平。但客觀地說這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如果我們常常糾結於此,內心裡就會充滿怨氣、怒氣,甚至戾氣。

就家庭中而言,多子家庭里,想要有絕對的公平自然也是不可能的。用心的家長,可能會盡量去關注每個孩子的情緒和需要,但是相當一部分家長可能就是比較「隨心所欲」的。

比如我家裡就是這樣。5個女兒,父母其實都是在意的,但是做到公平,似乎也是不可能的。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特質不一樣,需求不一樣,想法思維不一樣,所以啊,父母一是本身可能也比較難做,二呢也並沒有用心去思考這個問題,所以常常會「偏心眼」。

通常是不善甜言蜜語、不會討巧、獨立性更強的孩子容易被冷落些;那些懂得哄父母開心,或是能力特彆強給父母添光,或是能力特別弱讓父母同情的孩子更討巧些。哎,換個角度想,也可以理解。以前的父母,確實大多缺少科學理性地育兒的意識。這樣想想,應該可以釋懷一些吧!我想真正在關鍵時刻,父母的心頭還是有每一個孩子的!

順便說說多子家庭的「公平」問題。

站在孩子的角度說,精心計算精神或者物質上的擁有,這種費神的事情會讓每一個人疲憊而惱怒。

站在家長的角度說,孩子並不渴望平等地分享父母的愛:他們需要被愛得唯一,而不是均一。愛的重點是質量,而不是平等。父母們應該對每一個孩子傳達和他們唯一的聯繫,而不是公平和同等。

當每個孩子各自的性情、精神世界被父母了解時,他們就會感到安心、幸福,他們就會覺得是得到了父母珍視。當每個孩子被珍視時,他們就會覺得幸福,變得堅強。所以,我們也不必太緊張多養一個孩子。

——胡老師說

曾經高三住校回家,找父母要下周生活費。打麻將輸了錢的母親,很不耐煩地把50元扔在地上,從地上撿起錢卻失去了尊嚴。從此,心裡對經濟上便完全不想依賴家庭了。

18歲開始上大學,打三份工來養活自己,大三開始不再要父母交學費也不花父母一分錢生活費。大四就能出錢給父母裝修,買房。結婚嫁人,秉承好女不穿嫁衣,都在替他們賺錢。以前有記恨,現在都化作孝順和感恩了。事業順利以後,給她們買最新款的蘋果手機,給她們買很貴的衣服。上個月媽媽拿了駕照,還送媽媽人生中第一台車屬於她的寶馬汽車。現在也覺得挺為自己驕傲的!

確實值得驕傲!我好佩服你!化悲痛為力量,以德報怨!你是天下兒女學習的榜樣!

從你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你極其強烈的自尊心,或許正是它催生了你強大的獨立能力、學習能力、工作能力。換個角度想,還真得感謝母親的那「一扔」。很欣喜,也很欣賞你能放下怨恨,充滿愛意地和父母相處。

不知母親如今回想起來是怎樣的感受?或者,她當時完全就是無意識的,她並沒有有心去刺痛你的尊嚴,她只是純粹任性地在宣洩自己當時心中的怨怒。

唉,多少父母,多少的隨意,把孩子當自己壞情緒的垃圾桶,傷害了多少至親兒女的心而不自知!孩子,是養來疼,養來愛的,不是養來被傷害的!為人父母,一定要在兒女面前慎言慎行!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

——胡老師說

石久八

之前有一個新聞,一個小男孩在一圈觀察小金魚的同學當中,看著自己面前的大魚,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都笑了,但我卻聯想到小時候的悲哀。

幼兒園小學,老師的事情總是很多。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們一人捐幾本書,組成班裡的「讀書角」。回到家和父母說了以後,他們開始說,「捐出去的書就不是自己的了,你們老師怎麼能讓學生捐書呢?」「你呀你呀,沒出息,老師放個屁都是香的。」「在外面是條蟲,在家裡充條龍。」各種指責過後就是不讓我帶書,去學校老師當做沒有完成家庭作業處罰,罰站,還不讓看圖書角的書。

父母從來就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會去顧忌孩子的感受,老師和父母之間的矛盾,要小孩來承擔。

可憐的孩子!里外沒法做人啊!這家長和老師都夠狠!是啊!誰顧及了孩子的感受!

著重說說家長吧!圖書角的書,也是孩子們之間資源共享的啊。透過現象看本質,家長如此狹隘自私的想法,只會讓自己的孩子以後沒朋友哦!家長引導孩子不聽老師的話,和老師產生敵對關係,意義好處何在呢?說句比較現實的話吧,家長要努力和老師構建健康良好的關係才是有助於孩子學習的。

比如我,我尊重我女兒的每一位老師,努力配合他們的一切有意義的工作。所以女兒從幼兒園到高中,在學校學習的心境都是很愉快地。即便是老師做得不對,家長有意見和想法,也建議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最好是冷靜地去學校和老師做一些溝通。這樣的事情,我和孩子爸爸也做過。如果確實是遇到不靠譜的老師,我們再想辦法轉學也是可以的。這樣讓孩子為難,傷害孩子自尊的話,還是不說為妙!

——胡老師說

綠竹

現在上大學了,但是至今生病了都不敢在父母面前表現出來,能忍住就盡量熬過去,實在難受就和父母說,然後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

記得初中有一次得了急性腸炎,肚子疼到直不起身子,和爸媽說難受,當時家裡還有客人,媽媽就說了一聲多喝開水。我試著喝開水,但是肚子好像要爆炸一樣。我疼得臉都紅了,大熱天的滿頭汗,非常難受,又對我媽說了一聲,還是很難受,喝不下開水,我媽遞來一杯開水,硬要我喝,我喝不了,我媽就當著客人的面,惡狠狠地用土話罵我「作」。後來客人走了,我媽才帶我去小診所看病,路上還一直罵我。診所的醫生說我是急性腸炎,我媽才放鬆了臉上嚴肅的表情。

我哥哥同樣不敢對家裡說身體不舒服之類的,記得他高三的時候,就因為他經常頭暈,頭疼,我爸就逼他早起跑步鍛煉,高三學業最重,他每天睡得很晚,早上被我爸瞪起床,到外面,有時候他一個人出去,就找一個粗杆子,趴在上面睡覺。

其實啊,絕大多數父母的內心都是為了孩子好,心疼孩子的,他們只是不善於表達他們關心,或者是不想孩子太嬌氣,以後難獨立,所以經常在小孩生病時,說出些心狠、埋怨的話來,例如,讓你平時不鍛煉,讓你不穿衣服,挑食……等等。

父母不溺愛孩子,讓孩子學會堅強,這個無可厚非。但是,當孩子身體出現不適時,不論輕重,我們都應該予以適當的關心和問候,同時,我們真的不能大意,一定要先弄清楚具體狀況再做處理。不然,可能會鑄成大錯的!您看,孩子檢查出腸炎,您傻眼了吧?

綠竹,你也換位看一下,真的知道你病重後,母親還是很心疼,很自責的,是嗎?我們可以試著和父母做一些深度細緻地溝通和信息的傳遞,不論是身體上的不適,還是心理上的問題,以求得他們更明確的了解,並給出最適切的解決方法。有些家長屬於細膩型的,有些家長屬於粗糙型的,我們也要區別對待啊!

以後有什麼問題,還是可以告知父母,和他們溝通的,這個世界上最最希望你們平安、健康、幸福的人就是他們!

——胡老師說

Sophie

王猛的那封信讓我回憶起來我被控制的童年和青年,太多的壓抑和痛苦沮喪,現在我還會做類似內容的夢:夢裡我那個從來沒有錯誤的媽媽不顧事實地詆毀、謾罵、攻擊、指責那個小小的無助的孩子,每次醒來都渾身無力,因為被消耗殆盡了,我離開家20年了,依舊沒有結婚。

這種情況在中國挺普遍的,我想這與我們民族歷來推崇的家長制有關吧。我們把孩子視為自己的私有物品,任意把玩、侍弄,時時刻刻想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我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他是社會獨立的一份子,他也終將會走向社會。

您這樣的肆意掌控、傷害孩子的終極目的究竟是什麼?是看到他今天的樣子嗎?這太可怕了!換位思考,您希望被別人這樣對待嗎?所以啊,中國的許多父母拼死拼活地為孩子付出,口口聲聲說為孩子好,事實上是用糊塗又愚蠢的方式實現著自己的控制欲,綁架孩子的人生。

Sophie,既已成年,也擺脫了父母的控制,也明白了人生的許多道理,就努力給自己一個全新的人生,像前面的「帆」一樣,好好過好自己的未來!

——胡老師說

孟虎

感覺自己的學習能力其實是不錯的——至少成績上來說。一年級左右,課堂上還沒有學認鍾,我也看不來家裡的大鐘。

某次中午吃完飯,問媽媽幾點了,媽媽發現我還不會認鍾,就抓著我學,她初中都沒畢業,語言表達能力弱,話講不清楚,加上當時很生氣,嗓門大,我一直沒學會。她一直說,學不會不要去上課,我被嚇哭了,一直央求她我不想遲到。然後她打了我幾下,推開門叫我滾,我沒帶書包,我在樓道下面哭,她把我書包從上面直接扔給我,還扔下幾句惡語。

我當時覺得自己笨極了,但後來才發現,我的同學當時都不會認鍾,包括我現在看到自己的侄女們二年級三年級都不會認鍾。反正事情過去了,現在也都不那麼在意了。

美麗

父母總是會習慣性地攀比,我成績好,外人看來,我父母好像不會成天念叨「別人家的孩子」,其實我父母也會,而且還沒有理由的念叨。

看到電視上別人在彈鋼琴,就數落我不會彈鋼琴。我說你又沒讓我學,我當然不會,然後她就會說,你不會自學嗎,學一點樂器什麼的。有一次她和別人閑聊,一個阿姨說她有個朋友的女兒和我一樣大,卻比我高一級。然後我媽就說,你看看別人,你還比別人低一級。我說,媽,當年不是因為戶口不在,上小學要多花幾千塊錢嗎?你就讓我又上了一個幼兒園。我媽說,那你自己不會跳級嗎?

孟虎、美麗的問題也是很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多少家長,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都是超能的,自己的孩子必須無所不能,自己的孩子任何一個方面輸給別人都是讓自己沒面子的……

您是家長,您厲害!您說啥都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請您冷靜想想,那些名人偉人,誰又是全能呢?更何況一個小小的孩子!您這樣不尊崇孩子特性、認知心理和規律的好勝心、攀比心,不僅不可能塑造出一個全才,還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

要想讓孩子學得更多,靠逼迫學習是達不到目的的,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始終對學習有興緻。怎樣讓孩子對學習有興緻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他的優勢特長以及興趣點為導入口加以激勵,而不是逼著他去盲目地跟風式地去挑戰自己不擅長的。

——胡老師說

說在最後

記得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中有一章節描寫河童,他們每懷一胎分娩時,父親用嘴對著母親的生殖器大聲詢問:「你是否願意到這個世界?好好考慮清楚後回答我。」這時,腹內的小孩若予以否定的回答,河童們便讓其「流產」了。當然這對人類只是個幻想,人類生來就不是自由的,因為他們連出生都是被動的。所以,為人父母,我們邀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後,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尊重與正確的愛。

希望我們年長一輩的家長可以看到孩子們的這些心聲,雖然一切都成往事,雖然孩子已經長大,甚至已為人父母,但是每個人一輩子心裡都會住著個孩子啊!他們傾訴,說明心中依然有渴望。餘生,讓我們盡量去修補曾經的過失,給孩子一些心靈的溫暖。

我更希望,年輕的父母們能夠引以為戒,用心做父母,做有責任、善學習、理智聰慧的父母。讓我們的孩子不要再歷經這樣的痛楚。

當然,我也想對已經受過傷害的子女們說:一切都已過去,當我們可以有所認知的時候,我們要努力學會給自己正確的引領。而不是消極地抵抗、埋怨,甚至仇恨。因為這樣做不僅於事無補,還會給自己二次傷害。大家說呢?這段話,有大道理之嫌了吧!但是過來之人的肺腑之言。

掃碼添加米坨微信

有問題米坨一直都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老師語文教室 的精彩文章:

那些千奇百怪的詩,我猜你絕對沒見過

TAG:胡老師語文教室 |